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氮杂环卡宾前体[CH3CH2(CHNCHCHN)CH2]22+[Br]22-与Ag2O在45℃下在乙腈溶液中以1:2的摩尔比反应成功合成四环溴化银聚合物1,2-亚乙基,3,3'-乙基咪唑[[(CH3CH2{(CHNCHCHN)}CH2]2]n2+[(Ag2Br4)]n2-,产物通过元素分析,1HNMR和X-ray衍射及差热分析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体,空间群均为P2(1)/c,化合物晶胞参数a=13.862(4)nm,b=12.822(3)nm,c=11.447(3)nm,α=90.00°,β=113.277(5)°,γ=90.00°,V=1 869.0(9)nm3,Z=2,F(000)=1 108.00,D=2.6210 Mg/m3,μ=7.492 mm-1,R1=0.0296,wR2=0.0765.化合物由双咪唑阳离子[(CH3CH2{(CHNCHCHN)}CH2]22+和四环溴化银阴离子[Ag2Br4]2-构成.  相似文献   

2.
一、原理照相机中的感光胶片上涂有溴化银,人或物站在相机前使胶片被不同程度地曝光;从而使溴化银发生程度不同的分解作用:光子AgBr→Ag十Br加入具有还原作用的显影液,使含有银核的AgBr粒子还原成银金属,并适时加入具有停止还原作用的冰醋酸溶液,使显影液仅还原曝光的部分,最后加入定影剂硫代硫酸钠,使未受光和已受光但未被还原的溴化银变成可溶性的银盐溶解下来,从而得到一张照相底片.AgBr+ZNa2S2O3=Na3[Ag(S2O3)2]+NaBr本实验能在两张滤纸上明显生动地显示上述过程,从而使学生了解黑白照相原理,增加学生对相关化…  相似文献   

3.
尤志杰 《考试》2004,(2):48-49
[例]现有四种无色溶液a、b、c、d分别是Na2CO3、Na2SO4和Ba(NO3)2中的一种。为确定每种溶液,做如下实验: (1)a+d→气体+溶液(2)b+c→沉淀+溶液(3)b+d→沉淀e+溶液(4)a+b→沉淀+溶液f (5)e+f→气体+溶液。则a、b、c、d依次是[ ] A.Na2CO3、Ba(NO3)2、Na2SO4、H2SO4 B.Na2SO4、Ba(NO3)2、Na2CO4、H2SO4  相似文献   

4.
一、实验原理CaCO3+2HCI=CaCI2+H2O+CO2↑CO2+Ca(OH)2=CaCO3↓+H2OCO2+2NaOH=NaCO3+H2O二、实验试剂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2∶1)、石蕊溶液、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稀溶液.三、实验装置及用品1.气体实验微型环保装置制作材料30mL塑料注射器管1支,20mL塑料注射器管1支,5mL塑料注射器1支(带针头),丫形三通管一个,  相似文献   

5.
化学教材上均认为银氨溶液的成分是[Ag (NH3 ) 2 ]OH (氢氧化二氨合银 ) ,这是值得商榷的。1 银氨溶液的成分是什么教材上银氨溶液的配制为 :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 1mL2 %AgNO3 溶液 ,然后一边摇动试管 ,一边逐滴滴入 2 %的稀氨水 ,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这时得到的溶液叫做银氨溶液 )。发生的一系列反应为 :       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Ag+ +NH3 ·H2 O→AgOH↓ +NH+ 4①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 :AgOH + 2NH3 ·H2 O→ [Ag (NH3 ) 2 ]++OH-+ 2H2 O②  由于反应①生成的NH+ 4与反应②生成的OH-结合生成N…  相似文献   

6.
李燕平 《中学理科》2007,(11):35-36
一、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例1】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4mL溶液中有纯油酸6mL.用注射器测得1mL上述溶液中有液滴50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随后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图1所示,坐标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20mm.[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正>二分法,又称分半法,是一种方程式根的近似值求法。二分法的解题原理:f(x)在区间[x_1,x_2]上有连续的函数值,且f(x_1)·f(x_2)<0,则在区间[x_1,x_2]内一定存在x_0,使得f(x_0)=0。再取x_3=(x_1+x_2)/2,将区间[x_1,x_2]分成[x_1,x_3)和[x_3,x_2],若f(x_2)f(x_3)<0,则函数f(x)在区间[x_3,x_2]上有零点。重复以上步骤,就可以得到函数值的绝对值的大小逼近满足精确度要求的零点。  相似文献   

8.
将本文后面所列参考文献分别简称为文[1]、文[2]。本文中约定:1.在实数域(实平面)上讨论,2.F(x,y)为二元二次多项式: F(x,y)=ax~2+bxy+cy~2+dx+ey+f, 3.δ等分别表示下列行列式: 文[1]指出文[2]中F(x,y)能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之积的充要条件是错误的,并且说明了发生错误的原因。文[1]将文[2]的充要条件修改为(照文[1]中命题的编号):  相似文献   

9.
1992年,杨学枝先生在文[1]中提出了下述有关三角形不等式的两个猜想:设r_1,r_2,r_3分别为△ABC内部任一点P至边BC、CA、AB的距离,则1/r_1~2+1/r_2~2+1/r_3~2≥12(1/a~2+1/b~2+1/c~2), (1)1/r_1r_2+1/r_2r_3+1/r_3r_1≥12(1/bc+1/ca+1/ab), (2)其中a、b、c分别表示边BC、CA、AB。最近,文[2]在否定(1)式的同时提出并  相似文献   

10.
王林兆 《化学教学》2002,(3):49-49,26
随着“3 +X”高考模式的逐渐推广 ,某一理科综合试题非常流行 ,详见如下 :不参加化学反应的某物体悬浮在密度为 1 .0 5×1 0 3 kg/m3 的Ba(OH) 2 溶液 ,现逐滴加入密度为1 .2 2×1 0 3 kg/m3 的H2 SO4溶液 ,则物体运动情况如何 ?[例题评价 ]该题中要考查学生运用物质变化(化学 )引起溶液密度变化 ,从而导致浮力变化 (物理 )的理科综合题。[流行答案 ]开始H2 SO4和Ba(OH) 2 反应 ,溶液密度逐渐变小 ,反应完全后 ,溶液密度逐渐变大 ,导致该物体先下沉至到底 ,后又上浮 ,最后处于漂浮。实际现象如何呢 ?让我们通过实验来…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通,对任二正实数,总有(ab)~(1/2)≤(1/2)(a+b),这两者之间还存在别的平均? 杨镇抗等人在[1]、[2]、[3]中获得了不等式链:(ab)~(1/2)≤L(a,b)≤(1/?)(a+b),(ab)~(1/2)≤E(a,b)≤(1/2)(a+b),文家金在[4]中把它们推广为:(ab)~(1/2)≤…≤L_K(a,b)≤…≤L_1(a,b)≤E_1(a,b)≤…≤E_K(o,b)≤…≤(1/2)(a+b),林同坡在[5]中指出:当γ=1/3时,L(a,b)≤M_γ(a,b);当γ<1/3且a≠b时,此不等式不成立。王挽澜、陈计在[5]中将此不等式作了如下推广:设a,b,a′,b′∈R~+,且(a/b)≥1,(a′/b′)≥1,则。本文进一步加强和推广了上述几个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学完各种类型的酸碱溶液[H~ ]的计算以后,每届学生都提出这样的问题:H_2SO_4溶液[H~ ]怎么计算?H_2SO_4为二元强酸,1mol·L~(-1)H_2SO_4溶液中,[H~ ]是2mol·L~(-1)吗? 师专所用《分析化学》教材不涉及H_2SO_4溶液[H~ ]的计算问题,而H_2SO_4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强酸,学生自然很想了解H_2SO_4溶液[H~ ]的计算问题。为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对H_2SO_4溶液[H~ ]的计算作如下推导 设H_2SO_4的浓度为Cmol·L~(-1),H_2SO_4的K_a_1≈10~3,K_a_2=1.2×10~(-2)。在H_2SO_4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式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不少分析化学教材中都指出,硫酸铅可溶于浓的醋酸铵溶液,因为有以下反应发生: PbSO_4+2Ac~-PbAc_2+SO_4~(2-) 或 PbSO_4+3Ac~-PbAc_3~-+SO_4~(2-) 醋酸钠溶液也可提供一定浓度的醋酸根离子,硫酸铅在醋酸钠溶液中溶不溶解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提出这个问题。为此笔者做了以下试验,试验中所用的试剂和阳离子练习液均是按参考书[1]上所提供的方法配制的。  相似文献   

14.
1、问题提出 安振平老师在文[1]中利用抽屉原理得到了如下不等式:对于任意的正实数a,b,c,均有(a2+2)(b2+2)(c2+2)≥3(a+b+c)2.得到此不等式后,安老师指出由此不等式及(a+b+c)2≥3(ab+bc+ca),立得2004年亚太地区数学竞赛中的一道题:对于任意的正实数a,b,c,均有(a2 +2)(b2+2)(c2+2)≥9(ab+bc+ca).  相似文献   

15.
巧比大小     
[题目]在○里填上><或=。(1)87-30○87-3 (2)2+26○26+2 (3)52+40○52+4 (4)4+35○35-4 [一般解法]把每一个算式都分别计算出得数,然后再进行大小比较。(1)87-30=57,87-3=84,57<84,所以,87-30(<)87-3。  相似文献   

16.
鉴于教材中"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在铁电极附近滴入K3[Fe(CN)6]溶液,出现溶液变蓝色的异常现象,不能证明铁未被腐蚀。分析了该实验中产生Fe2+离子的原因,通过实验改进,完善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  相似文献   

17.
1 沾附在器壁上的二氧化锰污迹 ,可用少量草酸溶液并加几滴浓硫酸来处理。2 沾有三价铁盐物质的仪器 ,可用草酸溶液来浸泡清洗。其原理如下 :3C2 O2 -4 +Fe3 +=[Fe3 +(C2 O2 -4 ) 3 ]4 -3 沾有单质的铜或银的器壁 ,用稀硝酸处理。其原理如下 :4 硝酸铅受热分解后的试管中的黄色氧化铅 ,用醋酸并稍稍加热清洗效果比用硝酸清洗更快更理想。其原理如下 :2HAc +PbO =Pb (Ac) 2 +H2 O5 如在器皿壁上有铜盐污迹 ,可用 1 %的氨水浸泡后清洗。其原理如下 :Cu2 ++ 2NH3 ·H2 O =[Cu (NH3 ) 2 ]2 ++ 2H2 O6 器…  相似文献   

18.
对同时含有Fe3+和Fe2+的混合溶液中Fe2+的几种常用检验方法的使用条件进行了验证和探究,发现较理想的检验试剂为K3[Fe(CN)6]溶液和KMnO4溶液.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和应用配合物时 ,首先要考虑它的稳定性 ,如热稳定性、溶液中的稳定性、氧化还原稳定性等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这种稳定性一般用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常数来衡量。以 Ag 与 NH3 的配合物反应为例Ag NH3 [Ag (NH3) ] R1 =[Ag (NH3) ] [Ag ] [NH3] =1 0 3.2 7[Ag (NH3) ] NH3 [Ag (NH3) 2 ] R2 =[Ag (NH3) 2 ] [Ag ] [NH3] =1 0 3.96该反应的总稳定常数 K=R1 R2 =1 0 7.2 3 .稳定常数的大小 ,直接反映了配离子稳定性的大小。对于相同类型的配离子 ,可以用 K稳 来比较其稳定性。如 …  相似文献   

20.
确定络合物内界、外界的方法很多,现就课本要求谈谈对络合物[Cu(NH_3)_4]SO_4和[Ag(NH_3)_2]Cl的内界和外界的简单化学测定方法。一、[Cu(NH_3)_4]SO_4 1.试明Cu~(2+)在内界除用书上所述的方法,在[Cu(NH_3)_4]SO_4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根据无蓝色沉淀生成这一现象,可确定Ca~(2+)在内界,还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