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林卫军 《东南传播》2014,(8):102-104
方言节目是以本地方言作为节目特色的节目形态,是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中一个重要的节目类别,它的产生有其必然的社会条件。方言是区域内社会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载体,承载了地区内的人文民俗、文化传统。它作为本地居民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是区域内居民拥有共同语境的先决条件。福州电视台生活频道的《攀讲》是一档福州本地民生类方言节目,创办于2008年3月,"攀讲"一词来源于福州方言,意思是"天南海北的聊天",而相同的语义在北方的方言里叫做"唠嗑"。《攀讲》的栏目名正是利用了方言中的共通性,过于简单的方言词汇就能让熟悉福州方言的观众立刻明白节目的主题。方言节目除了具有一般电视节目的观赏性之外,对于一个城市的形象宣传和本地文化传播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莹 《新闻前哨》2012,(7):48-51
近年来,随着媒体竞争加剧,受众需求不断细分,一批地方电视台高举“特色立台”犬旗,走上了自办节目之路,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没有资源和资本的诸多优势,自办方言类电视节目是一条创造亲和力、提高影响力、赢得竞争力的策略选择。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兴起,无疑给正统的传播形成了巨大冲击。如何看待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兴起?其勃兴的背后有哪些因素在起作用?有哪些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力图全面分析方言类节目兴起的原因,剖析制约其发展的共性问题,探寻未来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杨沙 《今传媒》2015,(1):104-105
如今新媒体迅猛发展,在众多媒介和中央电视台等中央集团军的冲击下,地方电视台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为此众多地方电视台在做好传统基础栏目的同时另辟蹊径,寻找新的突破口。近年不少地方电视台已在尝试开办地方性方言栏目,有的还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本文以福州电视台《攀讲》节目为例,介绍该方言节目作为一档地方性的电视栏目何以会取得福州当地市民的喜爱。  相似文献   

4.
方言节目的生存空间究竟有多大?如何处理方言节目创办与管理的关系?如何解决作为地域文化表现的方言节目和承担推广普通话责任的广播电视媒介之间的矛盾?本文以广西本土节目《有话日日倾》为例,通过对方言节目创收、创优、收视、受众等多项指标的分析,尽可能客观地阐述方言节目的正负效应,理顺方言节目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审视方言节目的生存状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牛振 《声屏世界》2017,(1):53-55
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开办《咱嘞河南话》栏目,挖掘本土语言文化资源,解说方言词语的书写形式、读音、意义及用法,介绍方言词语中蕴含的节庆风俗与饮食风俗,创新节目形式,走出了一条地方台打造精品电视节目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一些曾经辉煌的电视方言栏目也开始随着电视媒体影响力的削弱,而逐步淡出观众的视野。《攀讲》作为福州广播电视台已经运作十一年的电视方言杂志类品牌栏目,历经多次华丽转身,持续在福州地区保持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别是近两年来,该栏目在电视影响力迅速下降的情况下,能够主动融合新媒体,通过线上线下多维度互动,取得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以福州台《攀讲》栏目运作实践为例,探索电视方言节目如何在新媒体背景下突破栏目发展瓶颈,并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情感类节目在电视荧屏中出现较多,随着现今媒介竞争的日趋激烈,情感类电视节目的叙事风格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导致其由社会纪实类节目逐渐转化为戏剧故事类节目。并且,很多节目为了收视率,将节目的真实性转化为表演性。情感类电视节目为人们提供了情感表达的平台,在收视市场上较受欢迎。  相似文献   

8.
方言类电视节目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生动活泼的风格曾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收视热潮,但其后生存环境日益严峻,发展受到制约。本文着重分析了制约方言类电视节目发展的因素,并依据其存在必要性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创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牛卫红  李娇 《新闻知识》2012,(10):35-36,29
本文主要通过对探秘类电视专题节目的制作模式和节目特点的分析,结合《档案》《真相》节目个案探讨此类电视节目广受欢迎、走红荧屏的深层原因,并适时对探秘类节目繁荣的表象进行反思,试图在电视节目同质化发展、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寻求此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近二十年来,民生新闻火爆发展,然而在其贴近受众、服务百姓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制约自身发展的问题。对此,本文基于当前民生新闻报道的现状,深层次探讨了其瓶颈及突破问题,试图为民生新闻发展指出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11.
陈静 《东南传播》2011,(12):147-149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现代社会传播环境的改变,方言与地方文化日趋式微。借助方言电视节目,方言和地方文化得以借助电视这一媒介焕发新的生命力。本文运用传播学和语言学知识分析了方言与地方文化式微的现状与原因,指出方言电视节目在对地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2.
方言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承载着一个城市的传统文化,方言类节目以其浓烈的地方色彩,区别于其他中央及省级媒体的节目形式,成为地市级电视台在争夺受众,抢夺市场份额中的一把利器。本文以莆田市广播电视台的方言节目为例,探讨方言节目在地方台的发展前景及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许博昕 《东南传播》2016,(12):141-142
作为我国八大方言之一,福州方言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内涵沉淀,是代代相传,声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人作为一名职业方言广播节目主持人,就平时节目制播中的经验以及调查学习,对本职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对方言广播节目中主持人素养的提高进行了思考。本文就方言广播节目中主持人如何提高素养提出了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方言节目在地方电台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彰显了地域文化鲜明的特点.本文认为,方言节目无论从社会、经济价值角度,还是从民俗文化的传承、社会的文明进步、民族身份的认同角度等都有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赵威 《新闻窗》2013,(6):13-14
2013年7月1日,我国颁布了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其中指出: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  相似文献   

16.
樊怡君 《今传媒》2020,(2):111-112
本文采用调查法探讨了《爱情保卫战》节目的特点,探讨该节目对众多正在转型中的情感类节目的借鉴意义,查找了情感类节目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初步改进方法:情感类节目应坚持尊重隐私和弘扬真实相结合的原则,打造突破同质化重围,注重多元化、多维度与创新性,把握媒介融合大势与新媒体传播对接,从而着力解决情感类节目的低俗化、悲情叙事、窥私严重等问题。情感类节目是各类节目研究中相对冷门的领域,本文的切入点较为新颖,同时通过分析趋势、特点等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各地电视台方言节目悄然兴起,梅州台的《民生820》也是方言节目大军中的一员,且在当地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和效果。本文通过分析《民生820》能够兴起的成功之处与存在的弊端,并且针对性地给出合理的建议,以求为地方电视台方言类节目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郑云 《新闻采编》2009,(3):27-28
当人们厌倦了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节目之后,方言版电视节目的崛起顿时让人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用方言播报电视新闻、方言版家庭系列情景剧、方言电视小品节目、方言电视综艺节目、方言电视剧与配音电视剧等等不一而足。作为一种原生态的电视文化节目形式,方言版的电视节目已经成为电视台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类型日趋多样化。这种基于本地方言特色,蕴涵当地文化习俗,节目风格生动活泼、娱乐搞笑,让观众轻轻松松获得愉悦,是方言节目所以能够吸引观众眼球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电视经济新闻在新时期需要适时改变自身发展模式,以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观众对经济信息的新需求。现阶段,电视经济新闻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本文着重对电视经济新闻发展中的制约瓶颈要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电视经济新闻发展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20.
罗昕  陶丽 《新闻知识》2012,(7):47-48,51
近年来,方言电视节目在中国大陆各省市纷纷兴起。如此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文化,以凸显电视节目多样性文化发展,已成为各大电视台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绍兴方言电视节目《师爷说新闻》为例,分析该节目的生存现状,探讨其制约因素以及发展趋势,以期能够为各大电视台制作方言电视节目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