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吃掉     
小猫 《家长》2004,(Z1)
我给儿子讲故事,说有一只羊因为离开了羊群被狼吃掉了。“明白了吧,”我说,“如果这只羊老实,不离开羊群,它就不会被狼吃掉。”儿子天真地说:“它就是不被狼吃掉也要被我们吃掉啊。”被吃掉@小猫  相似文献   

2.
一位年轻的教师刚给她班里的一个小男孩讲完羊的故事,说有一只羊因为离开了羊群被狼吃掉了。“明白了吧,”她说,“如果这只羊老实,不离开羊群,它就不会被狼吃掉,对吗?”  相似文献   

3.
幽默片断     
《小学生》2009,(8):58-58
孩子的真理 一位年轻的教师刚堵她班里的一个小男孩讲完羊的故事,悦有一只羊因为离开了羊群被狼吃掉了。“明白了吧,”她说,“如果这只羊老实,不离开羊群,它就不会被狼吃掉,对吗?””对,老师。”小男孩回答道:“但它以后就被我们吃掉了。”  相似文献   

4.
老师给她的学生们讲述一个关于羊的故事。她说一只羊由于离开了羊群被狼吃掉了。“现在你们明白了吧,”老师说, “如果这只羊没有离群,它肯定不会被狼吃掉。你们说对吗?”“是的,”一个小男孩说, “可后来,它终究还是会被人吃掉的呀。”  相似文献   

5.
孩子的真理     
一位年轻的教师刚给班里的学生讲完羊的故事,说有一只羊因为离开了羊群被狼吃掉了。然后她说":孩子们,明白了吧?如果这只羊老实,不离开羊群,它就不会被狼吃掉了,你们说对吗?""对,老师。可是,"一个小男孩回答,"它以后会被我们吃掉的。"  相似文献   

6.
笑一笑     
被谁吃掉妈妈给孩子讲故事,说有一只羊因为离开羊群被吃掉了。“孩子,你想想看!”妈妈拍着孩子的头说,“假如这只羊老老实实地和大家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笑话4则     
孩子们的真理一位年轻的教师刚给她班里的一个小男孩讲完羊的故事,说有一只羊因为离开了羊群被狼吃掉了。明白了吧,她说,如果这只羊老实,不离开羊群,它就不会被狼吃掉,对吗?对,老师。小男孩回答道:但它以后就被我们吃掉了。屋子朝西老师:暑假里你什么时候起床?男孩:当第一缕阳光射进我的窗户时,我就起床。老师:那不是太早了吗?男孩:噢,我的屋子是朝西的。  相似文献   

8.
开心果     
《小读者》2005,(9)
孩子的真理一位年轻的教师刚给她班里的一个小男孩讲完羊的故事,说有一只羊因为离开了羊群被狼吃掉了。“明白了吧,”她说,“如果这只羊老实,不离开羊群,它就不会被狼吃掉,对吗?”“对,老师。”小男孩回答道:“但它以后就被我们吃掉了。”并非同行护士为患者注射完毕,问道:“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患者回答说:和你一样。”护士感到十分惊喜:噢,那么说咱们是同行了。”“不!”患者赶忙解释,咱们是同工种不同行。”“为什么?”护士疑惑不解。“我是钉鞋的。”母亲的骄傲彼得在学校里没考好,他的母亲对此很生气。“去年,我很为你感到骄傲,因为你…  相似文献   

9.
吴学荣 《贵州教育》2007,(16):12-13
任何一个牧羊者,在放牧的过程中,总是用他那一根牧鞭时刻关注着他的每一只羊,如果哪一只羊脱离羊群,就有被丢失或被狼吃掉的危险,为了避免羊的丢失或被狼吃掉的厄运,牧羊者将会用他的牧鞭敲打即将脱离羊群的羊或在羊群中最落后的那只羊,使它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着,这就是牧羊理论.  相似文献   

10.
从前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群羊在山坡上吃草,其中一只羊不想和同伴们一起吃草,于是就脱离了羊群,跑到另一个地方独自享用美味的青草。这时出现了一只饿狼,那只羊想要求救,但是它已经离羊群太远了,狼就把那只羊吃掉了。这  相似文献   

11.
孩子的真理     
《小学生》2004,(Z2)
一位年轻的老师给班里的学生讲羊的故事,说有一只羊离开了羊群被狼吃掉了。  相似文献   

12.
一样被吃     
老师在课堂上给全班同学讲小羊与大灰狼的故事。说的是一只小羊因为贪玩脱离了羊群,结果被大灰狼吃了。老师问学生:“如果小羊羔老老实实呆在羊群里,不离开集体,它就不会被狼吃掉,你说对吗?”学生回答:“当然对。不过,我想,结果都一样,小羊羔不被大灰狼吃掉,那就被我们吃掉。”一样被吃$湖北省洪湖市第一中学@小翅  相似文献   

13.
<正>一只羊被狼逼到了悬崖边。"羊啊,你无路可逃了,来吧,让我把你吃掉吧。"狼对绝境中的羊说。羊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悬崖,毫无惧色地对狼说:"我就是跳崖而死,也不会让你吃掉。"说完,羊纵身跳入万丈深渊。一只羊被狼逼到了悬崖边。"羊啊,你无路可逃了,来吧,让我把你吃掉吧。"狼对绝境中的羊说。羊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万丈深渊,吓得两腿发软,于是跪地求饶:"狼爷爷,你放过我吧!只要你放过我,我给你做牛做马都  相似文献   

14.
李丽 《现代语文》2006,(9):91-92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简称《哈克》)是十九世纪美国伟大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曾被厄内斯特·海明威评价为:“它是我们至今所有的书中最好的作品。现代所有的美国文学作品都起源于这部书。以前没有一部作品,今后再也不会有任何作品会像它一样优秀。”(转引自王长荣,1996:26)。书中以第一人称的方式,生动地讲述了美国内战前十三岁的主人公哈克贝利·费恩(简称“哈克”)不甘社会循规蹈矩的“教化”,和黑奴吉姆逃亡到密西西比的历险故事。作品对主人公哈克的描述有血有肉、生动逼真,而且寓意深刻。在实用的功利主义道德观的指引下,我们…  相似文献   

15.
流浪羊     
<正>羊群混入了一只羊。精明的头羊发现了,就问助手母羊说,羊群多了一只羊?母羊说,好像多了一只。头羊说,你去查查,哪儿来的?母羊调查了一番,汇报说,是一只流浪羊。头羊说,多一只羊,就多一份口粮,快把它赶走!母羊讲情说,它只吃咱的残羹剩饭,让它留下吧。从此,流浪羊就跟随着羊群,成了羊群的一员。流浪羊流浪惯了,生活散漫,没有集体观念。为此,它不甘心吃残羹剩饭,就挺着脑袋向前窜。一只老山羊善意地告诫流浪羊,你别向前挤,咱羊群有规矩。  相似文献   

16.
羊与大灰狼     
在一次公开课上,老师给小朋友们讲“羊与大灰狼”的故事,大意是:一只小羊因为贪玩,离开了羊群,结果被大灰狼吃掉了。老师启发道:“如果小羊老老实实地呆在羊群里,就不会被吃掉了,对吗?”课下,两位家长议论说:“让孩子这样老老实实地呆着会使孩子变得循规蹈矩,不利于培养孩子的个性与创新思维。”老师的引导有问题吗?家长的担心多余吗?  相似文献   

17.
两群羊     
上帝把两群羊放在草原上,一群在南,一群在北。上帝还给羊群找了两种天敌,一种是狮子,一种是狼。上帝对羊群说:“如果你们要狼,就给一只,任它随意咬你们。如果你们要狮子,就给两头,你们可以在两头狮子中任选一头,还可以随时更换。”南边那群羊想,狮子比狼凶猛得多,还是要狼吧。于是,它们就要了一只狼。北边那群羊想,狮子虽然比狼凶猛得多,但我们有选择权,还是要狮子吧。于是,它们就要了两头狮子。那只狼进了南边的羊群后,就开始吃羊。狼身体小,食量也小,一只羊够它吃几天了。这样羊群几天才被追杀一次。北边那群羊挑选了一头狮子,另一头则留…  相似文献   

18.
巫师和羊     
一片林间空地上住着一个巫师,巫师养了一大群羊。 巫师每天需要吃掉一只羊,但每次巫师捉羊杀羊时,被捉的那只羊都要奋力反抗和号叫,因此羊群的警惕性越来越高,一见到巫师,就四处逃散。巫师每天为了捉到一只羊,要颇费一番工夫,而且捉到要杀的羊后,还要把其他的羊从林子里找回来,拢到一起,这浪费了巫师更多时间。  相似文献   

19.
刘晖 《培训与研究》2005,22(3):9-11
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文学的里程碑。本文试图分析这部小说的两个重要主题:一是“逃离”。哈克要逃离“文明”社会的虚伪与腐败,吉姆要逃向自由;第二是“觉悟”。对哈克来说,沿河而下的旅程是认识与道德成长、觉悟的旅程,学习的旅程,从个人层面和社会层面他都获得了知识,最终成为一名具有健全心灵和民主理想的人;而吉姆作为一个平等的“人”的意识的觉醒体现了黑人对自由、对真正“人”的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相似文献   

20.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之一。它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哈克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历险活动。然而,本文认为小说结尾,不仅使哈克这一人物形象失去往日英雄的光彩,而且还削弱了小说抨击蓄奴制的主题。最后小说结尾的某些营救细节也经不起推敲。小说的结尾不能不说是全文的败笔。其情节大致如下:吉姆被两个骗子以40美元卖了,哈克再次前去营救。汤姆的意外加入使得营救变成一场闹剧。最后还是华珍小姐的遗嘱让吉姆重获自由。本文观点基于以下三点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