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三十年语文教学方法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首先梳理了近三十年来语文教学方法研究的发展历程,然后从方法论层面阐述有关语文教学方法的定义、特征、分类、选择和运用等研究的主要成果,最后选择著名的新创设的十一种语文教学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应继承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是<语文课程标准>在修订时增加的重要要求.写作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育最难以把握的部分.本文就写作继承与创新的问题进行思考,目的是推进我国写作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4.
“应继承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是《语文课程标准》在修订时增加的重要要求。写作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语文教育最难以把握的部分。本文就写作继承与创新的问题进行思考 ,目的是推进我国写作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与之前相比,当前新一轮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力度较大,如何编制出一部既体现课程标准精神,又反映时代要求的优秀的高中历史教材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为此.业内人士也从不同的角度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人们普遍认识到,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是编写新的高中历史教科书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创新是历史教材改革发展的动力和永恒主题,但创新不是标新立异,而是追求科学合理。实践证明,教材编制切不可急功近利、一蹴而就,只有在潜心钻研,继承、借鉴优秀传统和经验基础上,才能产生符合客观实际和科学合理的创新成果。具体来说,在教科书的功能、内容选材、知识体系和表述方式等方面都要坚持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而当前图书的管理模式比较陈旧,需要我们改革观念,创新管理。如何去改变和创新成为了当下的图书馆管理一个首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必须在坚持中不断发展,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在实践中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8.
昔日辉煌的昆曲因缺乏变化和发展,最终在"花雅之争"中败给了花部乱弹。时至今日,大众的审美品位,依然与昆曲高雅的格调格格不入。昆曲严格的程式化表演、缓慢的节奏、文雅晦涩的唱词,难以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昆曲曲牌联套体结构形成的昆曲严格的程式化模式特征相对于歌剧音乐的自由、动态的变化发展模式显然缺少变化性和动力感。这种固定程式化的表演模式。西方歌剧的发展变化及其改革或许能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简要地论述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应具备的理念,要将继承与创新有机的结合起来,以便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再到现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为寻找一条解决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进行了并继续进行着艰辛的探索。其中,邓小平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做出了历史性的伟大贡献。和平崛起是建立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它体现了新的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言意关系研究是《文心雕龙》研究中最重要的命题之一,是理解刘勰文学理论思想及其美学思想的关键入口。刘勰对言意内涵的考察着眼于文学创造的特殊规律,立足于文学活动的特殊语境,应将《文心雕龙》言意关系研究置入文学创作活动的四个环节:艺术准备、艺术构思、艺术传达及艺术鉴赏阶段。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这部书具有浑然一体的双重品格:它不仅是一部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著作,同时又是一部师心重情的骈文佳构。《文心雕龙》的不朽魅力就在于它是一部生气灌注的理论之作,精义的发挥与生命的律动、唯美的形式较和谐地糅合在一起。这里从理论批评与自身创作的一体化视角来考察《文心雕龙》,认为此书理论的建构与实践性的感觉力之间既存在着交融互摄,也有若干分裂偏枯,具体表现在“言志”与“缘情”、“衔华”与“佩实”两个方面。《文心雕龙》情志一体、华实相胜的诗性批评话语范式对当代职业化的、零度风格的文学批评依然有较大的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他在其体大恢宏的客观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哲学基础之上,建构了他的美学体系。而雕刻美学正是其美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黑格尔认为,雕刻是古典型艺术的典型代表。雕刻艺术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普遍的人性与特殊的神性的统一。在雕刻里所看到的,正是精神离开有体积的物质而回到精神本身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丽辞》篇在《文心雕龙》中属创作论范畴。刘勰在《丽辞》篇中论述了“对偶”这种修辞手法的产生、发展和分类等问题;同时论及“对偶”使用效果优劣问题,认为只有‘‘迭用奇偶,节以杂佩”,文章才能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5.
秦“物勒工名”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早期阶段手工业生产管理模式的具体反映,对提高手工业产品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言意之辨"由来已久,突出关注的是言能否尽意,即语言能否充分而精确地传达人类对于外部世界及自身的认识,刘勰《文心雕龙.比兴》篇从文学创作的角度,重新为比兴下了定义,从中可以看出他对言意问题的看法,他认为言可以通过含蓄曲折的方法表达意,进而表明言可以尽意的观点,对作家的创作和诗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研究多侧重文论、文章写作学及文化综观等定位,秉持以"语言为本位"的修辞学研究则普遍侧重于语言与文学、文艺、文化等的相互关系。《文心雕龙》是语言研究的传世之作,因此,语言本位的龙学研究应该立足于现当代西方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的理论观点,与修辞学和传统语言学研究形成互补,构拟"语言为本位"龙学研究的宏观视野。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的文学语言观建立在杂文学观念的基础之上。刘勰认为文学语言起源于人的创造而具有社会性,“文”、“笔”之中的语言只要情志充实而可信、言辞巧妙而有文采就是文学语言;文学语言要求在内容传达上要有风骨、在运用形式上要有“三文”之美,是质和文、情和采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9.
刘勰仅用三万余字的篇幅就较为周到和公允地论述了文学活动流程里所要面对的绝大多数问题,其成功的关键之一就在于他合理地运用了互证结构,《文心雕龙》在概念、章句、篇章以及各部分之间都存在着互证,正是这种互证的运用,使得《文心雕龙》获得了最为经济的结构。  相似文献   

20.
《文心雕龙》共50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4个主要部分。这部著作虽然分为四个方面,但其理论观点首尾一贯,各部分之间又互相照应。《文心雕龙》体大精思,在古代文学批评著作中是空前绝后的。此意在解读刘勰对于用典的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