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天,圣日公司派韦伯去一个农场送资料,农场主是一位40多岁的男人。办完公事后,两人散步时,这位黑人大叔问韦伯:“小伙子,你在公司干得怎么样啊?”韦伯苦笑着回答:“不是很好!公司里像我这样的人有上千个,就算我再努力,也不会有什么辉煌的业绩!”黑  相似文献   

2.
记者,是许多人都羡慕的职业。可是,要做一名合格的记者,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一次,我到新闻学院去讲课。一位学生问我:你认为记者应当具备哪些最重要的素质?我说:第一,要有社会责任感,有一股革命激情。第二,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第三,要勤奋,勤于学习,勤于采访,勤于思考,勤于写作。这当然不是新闻教科书上写的,而是我在工作中的一点体会。责任感、激情从哪里来? 我选择记者这一行,开始并不了解记者职业的真正意义在哪里,或许还受了当记者能成名成家、记者是“无冕之王”的影响。可是,当我到了工作岗位上以后,我很快就明白,记者也和其他行业一样,第一位的是责任。如果说,我选择记者这一行,当初带有  相似文献   

3.
错位营销     
有这样一个很著名的故事。美国一家制鞋公司正在寻找国外市场,公司派一个推销员到非洲一个国家去了解那里的市场,这个推销员到非洲后发回一封电报:“这里的人不穿鞋,没有市场。”于是公司派出了第二名推销员,他在那里呆了一个星期发回了电报:“这里的人不穿鞋,市场巨大。”哪一个推销员是市场营销人才?第一个显然不是,而只是一个收取订单的人。没有订单,他也就无所事事。第二个也不是营销人员,而只是个推销员,因为他认为“我可以推销任何东西,尽管人们不穿鞋,我也能让他们穿上”。什么是营销人员呢?第三个才是。他在非洲呆了三个星期,发回了…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社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新闻工作者“要打好知识根底”的新的要求,要求新闻工作者苦练基本功,希望多出一些既懂政治、学识又渊博的编辑、记者、评论员。联系自己的新闻工作实践,对总书记的要求体会尤深。一次,我随新疆石油管理局局长一行到石西油田去采访,路上戴局长对我说:“小周,你负责石油这个口子的报道,需要先搞懂石油工业的一些基本的专业术语,这样才能更好地去采访。”当时我还没有掂出这番话的分量,直到进入采访角色时才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当我来到机声隆隆的井架下,看到钻井公司的潘经理拿出…  相似文献   

5.
诚信     
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在我的帐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他对店主说。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顾客纠缠说:“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顾客气急败坏地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谈这种生意去,  相似文献   

6.
要说这个世界还存在什么没有限制的事的话,恐怕也只剩下想了。“精鹜八报,乙游万仞。”“我才知多少,将与风云而骈驱”。你尽可以海阔天空地想吧,随心所欲。这不,话刚说到这,我便想起一档子事来:给自己写本书,给通讯员写本书。 这不是做白日梦吧? 我到设计院那年,领导说:“给咱做个通讯员吧。”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心想:不就是写稿吗,小菜一碟。可是一轮到见真“章”的时候,便糊涂了,写出的东西说是通讯不是通讯,说是散文不是散文,非驴非马,投出去犹如石沉大海。无奈,只好找书来读。什么《新闻写作知识》,什么《新闻采访学》,什么《我怎样做记者》……书就读了不少,就是不顶用。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去请教一位老通讯员。他说:“写报道嘛,主要靠实践,吃透两头,多跑、多记、多写、多练。”你还别说,他这招还真灵,第二年我便发了38篇稿件,名列陕西电力系统通讯员榜首。 那么,大多数通讯员为什么都觉得新闻书籍读了不解渴,学了用不上呢?我经过多年的思考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新闻采访和写作是一实践性很强的学问,仅  相似文献   

7.
当各种新闻媒介正在造就“下海”的盛况,让人以为但凡有气血之辈尽皆扑通扑通跳去的时候,有一位在某机关工作的青年朋友忧心忡忡地来向我“咨询”。“明年机关就要大量裁员,裁下的就给点钱去办公司,这可怎么好?”我正受着“混个处长又能怎样”的影响,慰之以“裁下正好,放心发财去”。青年说“裁到我头上就倒楣。呆在机关多  相似文献   

8.
近日,为了完成一篇有关消息写作方面的小文章,借来一本《全国短新闻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与《光明日报》记者部编,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想从入选的短消息中找出一点带规律性的东西。粗略通读一遍后,象“发现新大陆”一样地发现了一个“奥秘”,这些短新闻除了篇幅短以外,标题一般也很短,并且几乎都没有多行标题,只有主题。这点发现竟使我感到“如获至宝”,立即拿起笔来,想就此作一番论述。写了两段后,忽然对此产生了疑问:书中的一些文章原来读过,朦胧的印象中好象不是这样。为了慎重起见,我只好按书中提供的线索去资料室核对。结果发现:我所发现的“新大陆”沉到海底去了,许多短新闻不是没有  相似文献   

9.
我怀疑这个城市与我无关。下楼时,发现河结了冰,一种雾雾的皱。狂风大作,我以为我看到了红嘴的白鸥,原来是一个破塑料袋,羽翼翻飞。才9点,很冷,我去一家传媒公司谈事。“今天周六你们上班吗?”“我们随时都有人在。”真是一派大干快上、热火朝天的景象,略微聊了几句,女子从电脑上仰起生了太多痘痘的脸:“这一行,出名的累。可是,不累怎么供房供车呢。”老板与我谈理想、激情或者青春,而我一直等一个机会,怯怯地插一句嘴:“我更想知道的,是福利和保障。”11点,有太阳,仍然冷,一团团凝固的光。我穿城而过,去看郭德纲。是这样,我MSN上有50个名…  相似文献   

10.
意外收获     
拿到邹士方先生的文集《春天的问候》(香港新闻出版社出版),我一口气读完了其中的一篇:《春天的问候》。我读《春天的问候》,倒不是因为它被用作书名,也不仅因为文章逐一出现了巴金、叶圣陶、周扬三位文坛宿将的名字,更在于这篇采访记,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是意外的收获。那是在1985年3月政协会议期间,巴金一行人到北京医院去看望叶圣陶老人,邹(当时为人民政协报记者)前去采访,行前谁也不知巴金还要去看望也在医院住院的周扬。当巴金看过叶圣老后决定去看周扬时,邹士方决定同去,却被“挡驾”;本来到此,邹士方的采访任务已经完成。但是当时很久一段时间社会上没听到周扬的消息了,许多人都在多方打听周扬的  相似文献   

11.
履痕淡淡     
怀抱稚子入农场1995年冬天,我接到采访任务,要赶赴几百公里外的某农场。当时我的孩子还没有断奶,受领任务后,我毅然决定带孩子去。到长途客车站迎接我们的农场政治处韩干事也是位女同志,她一把抱过孩子,心疼地说:“宝宝,妈妈太狠心了,让你这么小就受罪。”我开玩笑说:“谁让他受罪啦,这不是从小就培养他的战斗作风嘛。”带着孩子去采访比我想象的要麻烦多了。我得深入农场的各个班组了解情况,这些班组比较分散,最远的一个养殖班离场部有两公里多,走一个来回需要一小时,而孩子每隔两个小时就得喂一次奶。抱着去班组吧,把孩子冻坏了不说,孩子…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县(市)报经济新闻竞赛评比揭晓,5篇作品获一等奖。我写的通讯《追踪“最低价”》亦在其中。这是我没有料到的,真是拾到1个一等奖。说来它并不是什么重大题材,而是一个人人都看到的经济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只要漫步街头,你就会发现,“××产品,全县最低价”、“××产品,全镇最低价”随处可见。我天天上班看到,下班见到,从来没有对它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过。1991年4月8日下午,我到街上买东西,途经县工业品展销公司门口,看到门前小黑板上赫然写着一行大字:“三元44厘米豪华型立式黑白电视机,全县最低价,每台535元”。向前走过十几步,看到路边竖  相似文献   

13.
我的记者生涯是从新疆开始的,更确切地说,是从萌起去新疆意念的那一刹那开始的。那是1955年冬天,我在新华社国际部做了7年的编辑工作,听同志们议论说总社往新疆分社派记者很难,一些同志不愿意去新疆,因为那里当时还很艰苦。我一时豪兴顿发,自动请缨:“不是说青年人应该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吗,我愿意去新疆!”这个要求一经提出,三天后就得到批准,并很快发出了调令。 当我办妥调动手续,迁移户口的时候,派出所的同志问我:“犯错误了吗?”  相似文献   

14.
我为党报写稿,已经有10多个年头了。10多年来,刊用的稿件大约在400多篇以上。 俗话说:10年磨一剑。回顾十多年来我为党报写稿的实践,我确实有好多体会,好多酸甜苦辣,要而言之,有以下几方面: 要有认真的态度。为党报写稿,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必须有认真的态度。有了认真的态度,才会把写稿当作自己的责任,而不是当成“负担”;才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而不是应付“差事”。十多年来,我的工作岗位经历了好多次变化,包括从机关到基层的变化,从一般干部到领导干部的变化,从部队到地方的变化等。由于我认识到努力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是每个共产党  相似文献   

15.
说起中远置业集团有限公司,人们立刻会反应:总经理不是徐泽宪吗?中远两湾城不是他们建造的吗?海南岛开“亚洲论坛”会议的博鳌不是他们开发的吗?浦东足球队不是他们收购变成中远汇丽队的吗……初夏的一天,我和徐泽宪总经理对面而坐,开始了一次漫长的访谈。尝试“买壳上市”,虽然谁都没有尝试过笔者:徐总,中远置业集团公司还很年轻,你也不老,才四十多岁吧?听说公司成立的初期非常困难?徐泽宪:是的,1995年我被派去担任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总经理,这个公司其实是1993年的时候由上海远洋公司的基建处和行政处房管科合并建立的,当时…  相似文献   

16.
我忙着呢     
在单位,用肢体语言表示“我忙着呢”有N多个招数,边走边打电话;行色匆匆到目不斜视(其实不过是去洗手间);十万火急纠走路撞别人的文件……网上的最佳“装忙”秘籍还有,打开公司网站装作浏览公司信息,小手在桌子底下刷朋友圈或涂指甲油;把开着帖子的浏览器缩小到一个小窗口,慢慢拖着看;把报事贴贴满桌面及电脑周围,显示有庞大的工作量……如果让你闭上眼睛,不假思索地浮现出一个“偷懒的员工”,会是女人还是男人?如果是女人,一定不是“男人婆”或“女汉子”,若是男人,恐怕会是有点娘的男人,总之,一个真正忙碌的人好像多少是要有些男性气质的吧?  相似文献   

17.
一‘今年5月的一个晚上,一个朋友给我打电话,称他们夫妇二人正商量去买一条好裤子送我,我一时愕然;电话中接着说:“我们看到你的‘文集’了”一”我方释然。因为江苏文艺出版社和香港轩辕出版社新近联合出版了《储瑞耕文集》(从我在国内外报刊公开发表的1100余篇文字中挑选出来的400余篇的集结;“文集”云云,各种体裁的“文”字“集”合在一道之谓也,如此而已),扉页我照片下的一行字是:“除了一支笔,我一无所有”.既然“一无所有”,岂不连裤子都没有么?—朋友此一“默”真正“幽”得可以! 20多年间,我当过港口的装卸工、小报的“老总”,当过…  相似文献   

18.
日本著名社会活动家池田大作曾问常书鸿:“如果来生再到人世,你将选择什么职业?”他回答说:“我不是佛教徒,不相信‘转生’,但如果真的再一次重新来到这世界,我将还是‘常书鸿’,要去完成那些尚未完成的工作。……回首已过去的人生,我自豪地认为,我的人生选择没有错。我们奉献给敦煌的应该是许许多多代人的努力和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一、离开淮阴去淮安 1946年元旦刚过,新华社华中总分社社长范长江同志对我说:“盐阜地委要调你回去编火众报。”在1945春,王阑西同志调我到《盐阜大众》报,当时我对他说:“我只读过几年私熟,没上过洋学堂,干不了。”他说:“送你去建大学习,学了你就会了。”就这样,我结束了在建阳县荡东打游击的生活,去安徽淮南旧铺镇,进新四军军部办的华中建设大学学习。原定进新闻系,后因学员不多,乃成立一个新闻队,合并到文教系学习。  相似文献   

20.
科长已不止一次的“盯”着我说:“小刘,写一篇文章,参加‘我与档案工作’征文。” 我巴不得快些溜之大吉,故作无辜状:“可是我的档案工作生涯才一个月呀。” 科长毫不退让:“可是你是目前上海档案局馆系统第一个拥有本专业硕士学位的呀。” 我哑口无言。提到这个“第一”,不禁想起离校前,遇见的一位正在教档案专业本科生的女教师。她问我的去向。当得知我去了档案局,她笑了笑:“怎么去了那儿?这不是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