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孟 作为赵氏宗室而出仕元朝 ,长期以来受到一些人的指责与讥讽 ,认为“有伤气节” ,并影响到对他的艺术作品的评价。但是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应将赵孟这一历史人物置于宋末元初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探析。从他与南宋宗室关系的淡漠 ,他对南宋末年黑暗政治的不满与失望 ,再结合元初统治者忽必烈所采取的对汉族儒士、赵氏宗室的怀柔政策所产生的作用 ,综合考察后不难看出赵孟仕元是一件自然而又合乎情理中事。因此 ,对赵孟仕元不必多加指责 ,更不必为此贬低他的艺术成就及他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赵孟頫是中华民族一代书画大师.是名系太空的世界名人.但因以宋室之亲仕元,当时及后人对其颇多微词:责怪他不该“贪恋大都的繁荣和名位”,过早“出仕胡元”;甚至编撰逸事,“攻其人品”、“薄其书画”,以致世界已形成“赵孟頫热”,而在他的故乡,在浙江研究者甚少,研究文章也很难寻到.作者对他的出仕之因和仕隐之苦,以及孟頫拜访族兄赵子固而受辱的逸事,均谈了自己一些看法,希望史学界、艺术界和文化界对赵孟頫有个比较公正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赵孟頫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颇为全面的文艺大家。他不仅诗文“清邃奇逸”,书画更是“冠绝古今”。然而对于他的人品,绝大多数人却持否定态度,认为他身为赵宋的皇室宗亲却委身仕元,故贬斥其人少骨力。还有的人将赵孟頫的书法和他的人品联系在一起品评,认为他人软字亦软。通过对《元史》中有关赵孟頫的史料以及他的诗集《松雪斋集》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以说明:赵孟頫的人品是刚直敦厚、节操清正;其书法亦是棉中有针、字如曲铁。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孟浩然是一位纯粹的隐逸诗人,但近年来却有一些学者认为他有强烈的入仕之心.文章从文本入手探寻孟浩然仕与隐的矛盾心态,认为孟浩然的入仕情结是时代精神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5.
以赵孟頫的鞍马、人物、竹石三科绘画为中心,探讨赵孟頫的出处与绘画的关系。赵孟頫喜欢画马,善于画马,源于他对中国唐宋以来文化高度繁荣的追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赵孟頫是通过画马而谄媚于元廷;追慕陶潜,却选择了朝隐生活,是赵孟頫出处矛盾的表现;以竹自喻,以竹比德,融文人气节于画卷,是其寻求精神解脱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孟浩然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他文采斐然却终生布衣.孟浩然的仕宦与隐逸之路具有特殊性,他固然有求仕心态,但诗中一直流露出对"隐"的向往同样值得关注.综合考虑儒释道三家对孟浩然影响的复杂性,并结合盛唐时代背景,紧扣具体诗作再来解读,发现他内心对"隐"有更深的向往.这样认识孟浩然的仕、隐心态,助于对其人、其诗有更深入、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元代著名诗人虞集仕宦生涯的复杂心态在诗歌中有较多流露。一方面,出于对盛世文明的认同,他很多诗歌流露了颂盛忠君的思想;另一方面,在朝屡受排挤和迫害,他也有一些诗歌流露孤独、无奈甚至愤懑的消极情绪。但颂盛忠君一直是他思想的主线,他的归隐之念从未超出过他的仕宦期待,他的仕元立场显然比赵孟頫和袁桷更热忱和积极,他诗歌的情感基调也一直是颂美盛世、感念君恩。把握虞集,离开这条主线所得出的结论都是偏颇和有失公允的。  相似文献   

8.
王丽霞 《现代语文》2007,(10):22-23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孟浩然是一位纯粹的隐逸诗人,但近年来有一些学者认为在孟浩然的身上隐逸思想与仕进思想并存,本文即从诗作入手探析孟浩然“仕”与“隐”的矛盾心态,认为孟浩然的入仕思想是盛唐时代精神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9.
学界习惯于以\"淡泊名利\"评价韦应物之人品,以\"高雅闲淡\"分析韦应物之诗风.其实不完全准确,韦应物在\"仕隐\"问题上并不超然,其诗风亦非以\"高雅闲淡\"就可概言.而\"淡泊名利\"与人品高洁其实并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0.
赵孟頫曾经在“元四大家”中排名一直位居首位,但到了明末,董其昌对“元四大家”重新评估时,却将赵孟兆页列在四家之外,单独进行评说,其主要原因在于赵孟兆页的仕元失节以及赵的艺术主张和艺术风格与四家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1.
赵孟頫因以宋室后裔身份入仕元朝,故历代论者对其毁誉不一。通过联系时代和书画艺术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正是因为他的出仕,才使他的艺术观念得以风靡,并成为元代艺坛的主流。因此,对赵孟頫的出仕,应该把他放到一定的高度去认识,去理解,不能简单地以“丧失民族气节”来加以否定,或者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相似文献   

12.
赵孟頫是元朝书画艺术成就最高的艺术家,他在诗歌创作方面也有不俗的成就。善于用典是他诗歌创作的一大特色。赵孟頫在诗歌中大量使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对社会问题的思索与态度。因此,我们分析他在不同时期的诗歌中的用典,可以看出他政治思想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3.
赵孟Fu是元代文人画的开启者。笔者从赵孟Fu的“复古”思想、“隐逸”意识和“书画本来同”的艺术主张等三方面,探讨了赵孟Fu对元代绘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书画家赵孟頫推行“复古主义”的主要原因:(1)忽必烈灭南宋,使拥有相对先进的汉人无论是民族自尊心还是人格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艺术上的回归为其怀旧情绪和精神抚慰疏通了渠道;(2)是书法艺术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的必然结果;(3)忧愁隐讳的个性心理。  相似文献   

15.
李塨是清初知名教育家、思想家,颜李学派创始人之一。他虽然也象颜元一样批评八股取士,但却又想通过科举走上仕途。他中了秀才,也中了举人,但最终也未能中进士。而仕途上也仅仅做了83天通州学正。梳理一下他的科考与仕途生涯,不仅有益于颜李学派的研究,而且对于了解当时的科场与官场,亦有助益。  相似文献   

16.
战国时代的赵国官制,由于年代久远,文献散失等原因,已经很难看到系统全面的记载,只能看到赵国官制一鳞半爪只言片语的记述.笔者收集传世与出土文献,汲取前贤今哲成果,归纳梳理,从卿士化家为国、家臣变大臣,继承周晋官制革新职责,借鉴别国官名为己所用,首创官职名号独具特色等四方面,再探赵国官制的渊源.  相似文献   

17.
元代的系官工匠 ,部分来源于早期征服过程中的俘虏 ,部分接收自南宋官手工业的工匠 ,均通过匠籍制度加以维系。元代系官匠户数目庞大 ,专业化程度高 ,是当时手工业生产的主体。虽然其身份管理严格 ,但在户籍赋役制度确立后 ,大多数系官匠户的待遇处境较一般民户为优 ,并不是毫无人身自由的工奴  相似文献   

18.
对于吴梅村诗歌的诗史特征,人们已经作了相当深入的研究,而吴梅村作品的诗史特征又与其史官心态密切相关,故研究吴梅村的史官心态,我们就能找到一把读懂他作品的钥匙。吴梅村史官心态的生成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庚信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的一大热点,尤其是对庚信入北后的心态及“乡关之思”的理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庚信性格具有矛盾复杂性,其生平遭际的曲折变化与独特性格相结合,形成他多变的心态与丰富的情感,他在诗中,借用大量典故来寄慨抒怀,“乡关之思”由此产生,“乡关之思”具有哀梁亡、悲民生、叹身世、恋故土等多重涵义。  相似文献   

20.
“非吏比者三老、北边骑士,轺车一算;商贾人轺车二算”一句中的“非”字对“吏比者三老”、“北边骑士”构成否定关系,“非吏比者”不能合为一个词,“吏比者”专指三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