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是徐志摩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歌。诗歌仅仅五句话,但却委婉深情地表现了一个日本女郎婀娜的形象,创造出一个优美的意境,而且可以从诗歌中窥探诗人的爱情。  相似文献   

3.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沙扬娜拉!徐志摩的这首《沙扬娜拉》,向为人们称道。早在20世纪30年代,陈梦家将这首问世并不太久的小诗收入《新月诗选》时,它已被公  相似文献   

4.
徐志摩在《沙扬娜拉》中将款款的深情和日本女郎娇羞的情状以及离别时甜蜜的忧愁融为一体,使整首小诗微透着哀而不伤、愁而不苦的清芬。本文旨在循着作者无尽的情思和全诗唯美的意境,对女郎的形象再探讨。  相似文献   

5.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徐志摩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 徐志摩作为新月诗派的代表,他执着的理想追求,复杂的人生经历,短暂的生命旅程都  相似文献   

6.
在徐志摩先生(1896—1931)的诗中,这首《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几乎与《再别康桥》齐名。1924年5月,诗人随泰戈尔访问日本,其间,写有组诗《沙扬娜拉十八首》,后收进诗集《志摩的诗》,再版时,诗人删去前十七首,仅存这最后一首。在这首小诗中,诗人满蕴激情地摄取了与日本女郎作别的瞬间情境,  相似文献   

7.
<正>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时间六月。地点中国西南方。时光时光你能慢些吗?这是一场下得酣畅的大雨,它冲刷干净整个城市的污秽,同时浇熄了我们内心的狂热。散伙饭开场不到一个小时,大家已有醉意。中学时代就这样在一声又一声啤酒瓶的碰撞中,在杯口溢出的泡沫中,在窗外密集的雨点中,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匆匆逃离,撑伞在雨天里游荡,鞋子像小船一样漂浮在水面。行人逃离雨水,雨水逃离天空,天空逃离大地……那么是我们逃离了中学,还是中学  相似文献   

8.
同学之间“借钱”的一件小事,作者却写得波澜起伏,让“薇”的家长如同经历了一场煎熬,如同经历了一次战斗。相信这位家长在读完这封信长吁一口气之后,会不由赞叹那位作者非凡的写作基础。本文能够达到这种意料之外的效果,主要是作者在写作时注意了几点:一、全文用一封信来展开,信读完了,文章的故事情节也就结束了,形式新颖。二、作者采用多次设悬念的方法收到了不同寻常的效果。作者巧妙地把故事发生的地点放在家长会这种特定的环境,让矛盾集中在短短的时间里来展开。信中先称“薇”为“我的宝贝”,继而大肆渲染信中颇为“肉麻”的内容,尤其…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特点,本着让语文课堂充满"诗味"的理念,本文详细的阐述了《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0.
正我最亲爱的姐们儿:我们总会在拥挤的公交车厢里找到一个最好的地方留给对方,在有座位的时候相互狠狠推一把,占到了座位谁都不会自己坐着,而是把所有人的书包都堆到座位上,我们一起聊八卦,讲冷笑话,看一些无聊的偶像剧,可以把一块烤红薯分成五份吃,可以用一个瓶子喝水……你们像是天使赐给我的礼物。  相似文献   

11.
徐志摩的《这年头活着不易》是一首叙事诗,看似平铺直述的结构充满了丰富的内涵.其艺术魅力在于:韵律呈现出流动的和谐,措辞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结构呈现出矛盾对立的“张力”;通过景物烘托出内心的苦闷,营造出“我”对自由和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意境以及对现实的批判.  相似文献   

12.
陈国安 《教师博览》2012,(11):56-57
这首诗被“腰斩”后选入小学语文课本,只剩下前四句,基本上就是一则“看图说话”的材料了,根本看不出是一首送别诗。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李唐王朝在他生活的时代已经“日薄西山”,即便是少年,也带有时代的忧郁,所以他的送别诗不会写得像李白那样昂扬,反而充满了凄婉的神情。  相似文献   

13.
课文的开头:"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开元十六年,春已暮,夏将至,万物蓬长,生机焕  相似文献   

14.
<正> 一首流于我国20年代到30年代著名的学堂乐歌《送别》,流畅顺口,词曲结合贴切自然,犹如天衣无缝,触景生情, 唱上一曲不由勾起人们对旧事的怀念, 产生凄凉、悲伤之感。 《送别》联想到另一首最早由美国音乐家J·P·奥德威(John P·ordway)词曲的《梦见家和母亲》(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梦见家和母亲》是三段词,在最后八小节有似副歌,三次重复“梦中的家最温馨,回忆起童年和母亲;每当我夜里一觉醒,总是梦见了家和母亲”。这首歌把歌者和听众带到温馨甜蜜的意境之中。(见1984  相似文献   

15.
李叔同的歌曲《送别》,采用美国作曲家奥德威的乐曲,选取中国古典文化意象填词,同时也受到日本歌词的影响。这首歌曲词曲交融,独具韵味。本文探求李叔同留学日本时所接受的外国音乐文化熏陶对他后来创作《送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左本琼 《学语文》2002,(5):32-32
这是一首独特的送别诗。朋友刘光禄(光禄为官名,具体名字已不可考)要去江汉,诗人匆匆赶来送别,不料友人的船已经离去,只能目送帆影远去。诗  相似文献   

17.
《送别》歌是李叔同先生根据一首外国名歌的曲调填词而成的一首传唱很广的老歌。在本世纪初创作发表后相当盛行,常常在朋友惜别的时刻增添一份缠绵的柔情。为新新人类所熟悉则是源于80年代一部优秀的国产影片《城南旧事》,将《送别》作为主题歌获得诸多音乐大奖,更为影片增色不少。而近日播出的以李叔同老人生平为素材拍摄的一部电视片《弘一大师》再次令这首歌流行起  相似文献   

18.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一种特殊的教学内容,这类文章大多是在通俗易懂的故事叙述中揭示古诗词的创作经历、背景、内涵等,将诗词名句包含其中,文质兼美,故事生动,容易使学生入情入境,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就是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文章以送别为线索,文中有诗,诗文互照,  相似文献   

19.
孙雄斌 《广西教育》2008,(19):45-46
(这是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的一节古诗教学课。孙老师巧妙设计了“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主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学、自读、自悟,组织学生质疑、讨论,使学生不仅读懂了一组送别诗歌,而且初步领会了这一类诗歌的表达方式,收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脸灸人口,但对这首诗的理解似乎一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优美的诗句后面藏着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由《再别康桥》这首诗,可以见出徐志摩先生的思想以及他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