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金门县共有三座明代鲁王墓疑冢、真冢和新墓.疑冢为清道光十二年(1832)林树梅所发现,不久,林树梅写下<修前明鲁王墓即事>诗.真冢为1959年所发现,同时还发现<皇明监国鲁王圹志>.新墓为1963年所修.本文从读林树梅诗入手,简单述论鲁王墓发现的经过,指出<明史>等文献关于鲁王卒年、死因、葬地等有关记载之失.  相似文献   

2.
《新闻世界》2005,(3):30-31
筱土冢良雄坐在离家不远的一座寺庙的台阶上,两眼凝望着不远处的一块地。那块被松树和稻田包围,除了偶尔的蝉鸣外,非常安静。“那就是我的安息之地,我早就选好这块地了。”83岁的筱土冢良雄常常回忆起年轻时的事情,那些事都充满了罪恶,至今仍历历在目,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3.
石佛纪事     
我是石佛人,想说说家乡的事,不然,我担心佛会见怪。据说,很早很早以前的某一天,居住在这里的人挖出了一个石头佛像,于是这个地方就开始叫石佛,人们对石佛充满了无限的崇拜和憧憬。  相似文献   

4.
“发冢”考     
发冢也就是掘墓,是中国历史上一种丑陋的社会现象,但历代不绝如缕,探究这种现象的由来,就是和儒家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厚葬观紧密相关:为了获取陪葬品,盗墓者往往铤而走险。其次,发冢往往与复仇、有违社会公德、风水、厌胜制敌等有关。为了避免被发冢,下葬者采取了加固、密葬、专人看守、甚至使用巫术中的咒语等方法。对于这种伤风败俗有违社会稳定及秩序的行为,历代王朝的管理者一方面在道德上予以谴责,另一方面从法规上予以严惩。考察发冢及其形成的原因,可以认识到古代社会的丧葬观,检讨传统文化的礼制及法制。  相似文献   

5.
张仲景祠坐落在南阳市东温凉河畔,当地人呼为“医圣祠”。45年前,我在南阳“前锋报”作见习编辑时,曾独自一人游过那里。那时房舍很少,且都破旧,小院肮脏而局促,一丘荒冢寂寞地躺在院前。这次又去重游,顿觉医圣也阔气起来了,荒冢变成了砖砌的大冢,上面罩着琉璃顶的大房子。冢前是一片宽敞的花园式的院落,东侧廊棚下的墙壁上,镶嵌着张仲景传记石刻,西侧廊棚下的墙壁上,镶嵌着历代名医的石刻像。大门外耸立着两座雄伟的琉璃阙。过厅下的屏风上刻着张仲景传略。冢后仍是那座小院,不过房舍已修,清静幽雅,古貌尤存。  相似文献   

6.
由于没有地面标识而在宋代后逐渐湮灭无踪的曹操墓,成全了众多关于“七十二疑冢”、甚至“竟在七十二冢之外”的传说,也引发了安徽、河北、河南三地的各自寻找陵墓之旅  相似文献   

7.
杨润身 《档案天地》2009,(12):13-16
我的父亲就是一个杨白劳式的农民 1923年.我出生在平山县温塘镇北马冢村。现在北马冢全村有520户人家,耕地2000多亩.还有山场和丰富的铁矿资源,家家户户建起了新楼房。在我小的时候.北马冢是个很穷的小山村.村里人以种地为生.置不起地的人就只能租地主的地来种。  相似文献   

8.
高朋 《文化遗产》2008,(4):129-137
"冢讼"是道教经典中比较常见的词汇,但是对它的准确含义,学界一直缺乏清楚的认识。本文通过对《真诰》等道经的解读,并结合相关出土材料,认为"冢讼"是基于先人的行为,给后人带来不幸的一种处罚。而"冢讼"观念是六朝道士融合解注、承负等民间信仰和道教观念的产物,而这种观念又影响到了当时的丧葬习俗。  相似文献   

9.
在阆中市(国务院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东南六里的东山山腰,有一座人工凿成的石窟,石窟中有一块唐碑,碑名《东山大像精舍何居士记》,碑文作于元和时期。此碑曹学佺的《蜀中名胜记》未著录,阆中各代纂修的方志亦未著录,此碑也不载于《全唐文》,甚至不载于1990年12月出版的《四川历代碑刻》。碑文记载何居士只身手凿岩峦,建造石佛的经过,并全面地记叙了一位佞佛的居士的生活,是研究唐代佛教的真实生动的史  相似文献   

10.
石佛艺术公社从市场自发形成到如今的规模,其发展速度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未来发展应借鉴国内外艺术区的成功经验,寻求与政府的多方合作,探索新型的管理机制和市场化运作机制,使其成为河南当代艺术传播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11.
曹操七十二疑冢,以讹传讹 史料记载曹操生性多疑,生前搞了七十二疑冢,那是后人以讹传讹。曹操怎样去世、怎么安葬的历史上都有明确的记载,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在诗文中也有叙述。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在去世前两年,曾经下了一个遗令:“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明确说明他死后要埋葬在西门豹祠西边的高地上。  相似文献   

12.
《曶壶》记载"冢司徒"掌管"成周八师",对于研究周代司徒的军事职掌具有重要价值。从周王朝将殷遗民迁居成周加强管理的角度看,冢司徒掌管由殷遗民组成的军队成周八师应该是源于其管理迁居成周的殷遗民,由此亦可理解周代司徒对由周人组成的军队"西六师"的掌管。这为研究周代司徒的军事职掌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家”与“冢”,两个字近似,笔画完全一样。区别在于点的位置,一个点在宝盖上,一个在下,可字意却是天壤之别。古人造这两个字的本意不得而知,不过从字的结构上能看出点“会意”和两个字之间的联系来。先看这个“家”字:宝盖像是房脊,宝盖上那个“点”代表房上一轮太阳,房子挡风蔽日,驱寒保暖,为人、畜提供生命繁衍之地(古时人畜混居,至今有的少数民族家里还住着牛)。古人造字,依类象形,于是有了“家”。再看看“冢”字:原本在宝盖上面的那个“点”,跑到了宝盖下面,太阳陨落,生命之光躲起来,人、畜离开了生命之源,入土为安,示生命终止。古人立字为凭,指示其意,于是有了“冢”。  相似文献   

14.
朱安平 《新闻记者》2001,(10):62-63
在刚刚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单中 ,南京栖霞寺内的“千佛崖与明征君碑”名列其中 ,连同1988年公布的“栖霞寺舍利塔” ,这座千年古寺就有3处“国保级”文物了 ,足见其历史与艺术价值所在。几乎与此同时 ,正在进行的千佛崖石佛维修工程 ,发生了是正常修缮还是人为破坏的激烈争端 ,十分引人注目。痛心疾首诉“破坏”堪称这场舆论风波的肇始者 ,是66岁的退休地质高级工程师项长兴。这位长期供职于栖霞山麓的南京铅锌银矿的地质专家 ,对栖霞古寺及其文物的保护一直情有独钟 ,曾最早研究出“明征君”碑材系2.8亿年前石灰岩古…  相似文献   

15.
百斛金陵     
程章灿 《出版参考》2006,(23):50-51
"瓮中百斛金陵春".南京有书香,也有酒香.阮籍的冢墓,孙楚的酒楼,酒仙的纵饮狂欢,还有杏花村的传说.  相似文献   

16.
运河的复兴     
3年后,北京通州区将把张冢湾建设成为一个复古的居住旅游区。谁能想像在距离北京城也就40公里的地方,有一大片江南的水乡  相似文献   

17.
百斛金陵     
“瓮中百斛金陵春”。南京有书香,也有酒香。阮籍的冢墓,孙楚的酒楼,酒仙的纵饮狂欢,还有杏花村的传说。  相似文献   

18.
为贯彻中央3号文件精神,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结合当前全区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海淀区档案局提出了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的三个专题:居(冢)委会建帐、建卡和档案工作;企业档案管理升级;新技术企业档案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专利数据是一个国冢或地区技术产出的重要指标。文章利用《德温特世界专利创新索引》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6个专利产出大国和中国1993—2002年发明专利的数量及学科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20.
资本     
《网络传播》2006,(9):10-11
中华网2540万美元收购两冢无线增值服务公司,天下互联完成第二轮融资金额达240—0万美元,Google 9亿美元买下MySpace广告权。[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