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采用“文选”式编排的。不少语文教师只知道一课一课地教课文,一学期教完几十篇课文就算完成了阅读教学任务,很少思考语文教材编排及教学过程的知识逻辑。如:语文教材为什么要把课文划分为精读、略读、选读三种类型?这三种不同类型的课文各有什么教学规律?  相似文献   

2.
现行的几种小学语文课本,多数属于文选型教材。文选型教材,是按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取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文章,附以练习,组合而成的。这类教材是以课文为主体,阅读是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在阅读中强调理解、体会、欣尝、鉴别、用知识的不断积累和体会的逐步加深,掌握读写知识和能力。由于文选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缺乏必要的知识系统支持是长期存在的问题。概括地说,现行语文教学是课文、课文特征分析、知识短文、作文及外加补充材料的简单综合,即一种以语文事实为主要诉求的教学体系。从中我们不仅看不到有合理深度的系统性知识解析,而且课文选择的多变、课文特征分析的随意、知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材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编写的供教学之用的材料。现代语文教材主要指文选型语文教科书,其构成要素有课文系统、助读系统、作业系统和知识系统,其功能主要有凭借功能、示范功能、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当前语文教师对待语文教材存在着两种比较极端的态度:一种是"唯文是教",他们认为教材内容=课文内容=教学内容,教学一篇教材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于是,盲目依赖教参,把参考书上对课文的分析理解奉为"圣经",语文教师只是这部"圣经"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缺乏必要的知识系统支持是长期存在的问题。概括地说,现行语文教学是课文、课文特征分析、知识短文、作文及外加补充材料的简单综合.即一种以语文事实为主要诉求的教学体系。从中我们不仅看不到有合理深度的系统性知识解析.而且课文选择的多变、课文特征分析的随意、知识短文的受轻视以及作文辅导的机械模仿、感性评批等等.也早已到了令人不能容忍的地步。然而常识告诉我们.语文知识有限而语文事实无穷,并且无穷的语文事实正是主体借助有限语文知识而能动生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自从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定位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以来,“语用”教学几乎成了语文教学的一种新风尚,成了广大语文教师的集体意识和追求。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教材中课文角色发生了哪些新变化?会发挥哪些新的作用?应该做出哪些相应的教学运作?本文谈个人的一管之见。一、把课文当“文章”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语文教材是文选型的,教材中的课文就是一篇篇文章,选进教材前,它们几乎都是被作为文章创作  相似文献   

7.
“读”是语文课的基本特征,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手段,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让学生将课文知识转化为自己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只有读课文,才能感知教材内容,才能掌握文章的特点,诵读法是语文教学的一种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读”是语文课的基本特征,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手段,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让学生将课文知识转化为自己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只有读课文,才能感知教材内容,才能掌握文章的特点,诵读法是语文教学的一种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现在,语文教学中主要有两种倾向:一是脱离课文本身。喜好生发,一堂课热热闹闹,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可是上完课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仍旧较模糊;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大搞繁琐哲学,死扣一字一词,把语文教学变成了单纯的语文知识教学。把一篇声情并茂的好文章,肢解得七零八落。这两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片面性。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在现代文阅读中,尤其注重对阅读能力的检测,要求学生能快速地接受文章的信息。能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从具体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重新修订后的统编中学语文教材,编排体系有了重大改革:文选式的单篇独立教材,改成了同体裁文章组合的单元教材。每单元都有明确的教学要求,每篇课文又指明了体现单元整体要求的学习重点。这种以单元为本位的教材,将同体裁文章组合在一起,不仅有利于学生作比较学习和触类旁通,加大了语文教学的容量,而且也开辟了教材中局部联系的通道,揭示出从单篇课文到整册教材的序列轨迹。由于整册教材的编写目的、单元的教学要求以至课文的学习重点都很明确,因而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也就落到了实处。教学既然有纲可循,评估教学也就有了依据。可见,修订后的语文教材已打破了单篇独立的体系,建立了以单元为相  相似文献   

11.
<正>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我们总结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路,这就是:抓课题,了解文题关系;抓过渡,理清文章段落;抓重点,领会文章中心;抓结构,体会内在联系;抓读写,注意知识转移。一、抓课题,了解文题关系课题是课文内容和中心的聚焦点,是引导发现的"窗口",在教学中,巧用课题,引导发现,了解课文写作范围、主要内容、课文的  相似文献   

12.
“四为体系”是“以语文知识为主干,以课文为范例,以思维训练为中心,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为目的”的西安市六中初中语文教改实验方案的简称。“以语文知识为主干”,就是将教学内容的重点,由课文转移到语文基础知识上来,建立一个初中语文知识教学体系,作为编写教材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我们就语文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两方面,对师范生提出如下规格要求。一、关于语文知识学习方面的规格要求 (一)《文选和写作》基本要求:理解师范课文全部内容,掌握各类文体的一般常识和写作知识以及与课文相联系的文史知识。背诵古诗文一百首(篇),课外阅读中外名著五十部 (篇)。  相似文献   

14.
郭影 《文教资料》2013,(24):50-51
常识性课文教学是指小学语文教学中以介绍自然、天文、地理、历史、卫生、科技等知识为内容的一些文章,这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类课文对向小学生传播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志向有重要作用,对学生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此类课文的教学中存在两大弊端:一是泛泛地串讲,教师费力费时,学生学得枯燥无味;二是把语文课上成单纯的常识课,忽略了语文基本功训练.因此,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通过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常识性课文的理解和认识,探讨如何把握常识性课文特征、如何进行此类课文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现在语文教学大致有两种思路:一是以文章内容为核心,教师做文章内容的阐释者、传播者,竭力让学生读懂课文。二是教学思路是以语文知识和语文智能为核心,老师的主要角色是语文能力的培养者,把课文看做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例子或者“抓手”。我认为第二种思路更能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下面是我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四中学语文教材是文选型的,是由一篇篇文章(包括一部分诗歌、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组成的。教师教的是这些文章,学生学的也是这些文章。语文教学的这个特点,决定了要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语文能力,必须以课本为本,在学习课文上狠下功夫。如何在学课文上下功夫呢...  相似文献   

17.
胡兆群 《现代语文》2008,(12):146-147
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根本目的,语文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基本追求,职教语文应当以培养学生在职业活动中的语文素养为基本追求,同时满足学生终生发展对语文素养的基本需要。而我们的“语文教材,现在也有很多种,基本上都是由课文、语文知识、练习三部分组成,其共同的特点是以课文作为教材的主体,知识作为一个体系,按知识体系组织课文,少量的练习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理解知识的”,远远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突破这种知识化的“文选型”教材模式,构建起生本化的素养型职教语文新体系成为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8.
目前社会上各行各业对语文教学议论纷纷,语文教学改革成了热门话题。这个现象很好。它促使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人沉思:促进语文教学的改革,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是当务之急。可以这么说,语文教学现状,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它是一个极端严重又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目前语文教学弊端有四:一、教材体系陈旧。一百多年来,都用的文选型教材,至今未改。一个学生语文能力是强是弱,有三个因素:一是教材,二是教师,三是本人努力程度。文选型教材企图通过一些选文的阅读,就想把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全面提高,是有困难的。而教材改来改去,脱离不了文选型。值得欣慰的是人教社已经注意了这个问题,将文选型改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训练型教材,在我省的部分学校实验中已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9.
设计理念:常识性课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但其本质还是语文课,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语文课的根本任务。把握课文传递的知识和说明方法,渗透科学精神等,只是常识性课文教学的一大任务,而不是唯一  相似文献   

20.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从文体上看,是说明文单元;从题材上看,是有关中国文化题材的文章。传统语文教学本着知识本位的语文观,常常从说明文的文体入手来解读课文。而新课标更强调文本的人文内涵,淡化文体知识,在单元教材的编选上虽兼顾文体,但更注重题材内容的相关性。基于这样的认识,对此单元课文的解读,重点应放在对文本内容及内容所反映的文化的理解上,而不应该只局限于文体知识的把握。但目前,教师对此单元的教学仍存在两个问题:一、仍以文体为中心来解读文本,把本来蕴涵着丰富文化内蕴的课文,变为了枯燥的说明文范本;二、一些教师知道应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