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的哈克教授曾做过一次调查,大约有30%~40%的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后,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很不适应,医学上把这种“水土不服”称为“适应性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也可伴有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如果这种不良的现象不能及时得到缓解和消除,孩子就会出现退缩、厌学、孤僻、焦虑或羡妒及攻击性行为等偏差。  相似文献   

2.
据小学教师反映,有35%左右的孩子由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很不适应,常常在心理上产生紧张,出现厌学、孤僻、焦虑及攻击性行为等偏差,主要原因可能是这些孩子入学前忽视了在入学态度、情感反应和社会性方面的准备工作,造成了入学的障碍。因此,要使孩子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在幼小衔接时期对孩子进行社会适应性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样来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呢?  相似文献   

3.
9月要到了,大班的幼儿很快就要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很多幼儿家长对此感到困惑,究竟怎样才能使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呢?要做哪些准备?以下是南京师范大学幼教专家的建议,或许会给您一些启发。 首先,孩子在心理上要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家长要辩证地引导孩子了解小学生活,既不能让孩子误以为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是一样的,也小能让孩子误认为小学就是“火坑”和“地狱”。应该  相似文献   

4.
孩子即将迈入小学的大门,父母们欣喜之余也常免不了担心:孩子能否适应小学生活,能否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的确,儿童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既是成长中的一件大事,又是生活的一次重要转折。生活节奏、学习环境都与在幼儿园有着明显差异,儿童在生理、心理上都要经历一个适应过程。那么,父母如何帮助孩子较快地、顺利地适应小学  相似文献   

5.
有些孩子日常学习勤奋刻苦,学习成绩优良,但每到考试就紧张、恐惧,影响临场发挥,导致考试失败,儿童心理学称之为“考试综合征”。这种现象和演员演出时的“怯场”,运动员比赛时的“失常”一样,是一种心理适应障碍。  相似文献   

6.
德国的哈克教授曾做过一次调查,大约有30%~40%的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后,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很不适应,医学上把这种"水土不服"称为"适应性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也可伴有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如果这种不良的现象不能及时得到缓解和消除,孩子就会出现退缩、厌  相似文献   

7.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 ,都有一种矛盾心理 ,一方面是教育孩子善良、诚实 ,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太善良、太诚实 ,以至犯傻 ,不适应未来社会的生存。1 不必为孩子的“傻气”过分担心。“傻人有傻福”不是没有道理的 ,“傻”中蕴涵着人类更智慧和道德的生存法则 ,也是一种“大智若愚”的境界。2 要重视的是孩子“犯傻气”的过程。要尊重孩子 ,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 ,不要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想法。要多多体察孩子的感受 ,不要随便代替孩子决定或“讨公道” ,打抱不平。一些家长帮孩子避免了“犯傻”“吃亏” ,但是孩子并没有因此高兴起…  相似文献   

8.
陈碧英 《时代教育》2007,(9Z):121-121
“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的祖先从来就主张磨练出人才。挫折实际上是一种心理反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遭遇障碍,在心理需要无法满足时,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教会孩子积极适应挫折,正视挫折,战胜挫折,培养孩子的耐挫力,为孩子独自抵挡生活中的一切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案例:一则广告。一位家长说:“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可是拼音、数学什么都不会,这可怎么办呀?”一个声音说,“别担心,把孩子送到XX幼儿园,我们开设了拼音、数学、书写等课程,寓教于乐。让孩子提前体验小学内容,树立自信,减少入学不适应”。“原来在幼儿园也可以学到这么多的知识,太好了,我这就将孩子转到XX幼儿园”。  相似文献   

10.
与初一新生的家长交流,不难听到“我孩子初中语文成绩为什么不及小学?”诸如此类的话语。透过这些话语我们可以看出,不仅学生不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甚至家长也不适应孩子在初中的表现。为何会出现此现象?分析原因有:(一)初一新生跨入初中大门,心理年龄特征仍处于半幼稚、半成熟  相似文献   

11.
有些孩子在做完作业后,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说“好累”、“累得不想动弹了”。孩子们所说的“累”是在紧张学习之后产生的一种疲劳感,而这种疲劳,一种是属于生理性疲劳,另一种则属于心理上的疲劳。心理性疲劳,是由于心理上的弦绷得太紧而导致的,是人主观体验到的一种疲倦感。它不仅会引起人的生理疲劳,而且还会导致孩子的厌学情绪。心理性疲劳孩子的典型表1.厌学、逃学,甚至每到上学前,就喊“肚子疼”、“头痛”等。2.不愿做作业,一提作业就发憷,一看书就犯困。3.即使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注意力也常常不能集中;有的孩子虽然也在看书,却“看…  相似文献   

12.
上篇讲到家庭教育中家长必须做到“六要”,本篇讲“六忌”。 一忌只关心生活和分数,不关心心理健康 先谈谈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都达到一个完好的状态。只有同时具备健康躯体和健康人格的人,才能适应多变的社会。因此,它提出了“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的口号。 据北京市儿童少年心理卫生中心门诊疾病构成统计:儿童心理障碍患者1993年占67.71%,1994年占80.77%,1995年占90.78%,成直线上升趋势。专家预测:21世纪将出现心理障碍大流行。 现代社会的复杂和竞争,对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使心理承受能力的增长高于社会发展对它的要求,才能避免心理疾患的产生,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因此,家长要从小注意培养孩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生活中,常可见到一些孩子的身体和他们的年龄相比,显得过分矮小,生长发育情况也不正常。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和医生总认为是生理或遗传上的原因。但是,医学家们发现,得不到足够的父母之爱往往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医学上称为“心理性矮小症”。“心理性矮小症”是指孩子缺乏父母的爱抚,精神上受到压抑,致使孩子生长发育产生了障碍而出现的矮小症。孩子缺乏爱抚为什么长不高呢?美国著名的精神病学家霍劳博士指出:孩子长期生活在精神压抑、无人关心或经常挨打受骂、歧视冷漠的家庭环境中,就会导致体内激素的障碍,引起生长发育障碍而个…  相似文献   

14.
周晓剑 《教师》2010,(23):65-65
一、前言 当前,我国城市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的“自我中心倾向”严重,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孙德仁在《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一文中指出:上海市至少有10%~20%的青少年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心理缺陷,并由于性格、情绪和行为上的障碍,导致社会适应不良。  相似文献   

15.
调控初中学生不适应的心理偏差桐城师范张耀庭经常听到一些学生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进了初中学习成绩大“滑坡”,也往往看到一些在小学出类拔革的学生升入初中湮没无闻。究其原因,固然复杂,但学生升入初中对学习不适应是主要原因。小学时,开设的课程少,老师手把手地教...  相似文献   

16.
踢球擒贼     
肖显志 《小学生》2005,(12):4-7
在每一位家长的心中都有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健康的孩子什么样?笔在查资料的过程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健康,是一种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不只是指没有疾病。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这三方面都健全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  相似文献   

17.
又到了八月,班里的孩子多数要上小学一年级了,我们也忙着为他们做一些知识上、心理上的准备工作。往年毕业典礼后,孩子收拾完东西随家长离开幼儿园时,会说一声:“邱老师,再见!”“我会回来看您。”或是送上一个甜甜的吻。此时,我和重感情的孩子都禁不住流下热泪。这些泪水中包含着许许多多,有思念,有期盼,有对往事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向往。这一次,我不想再看到孩子的眼泪。何不让孩子高高兴兴地离开生活了三年的幼儿园,而又充满对老师、幼儿  相似文献   

18.
大班的孩子眼看就要进入小学了,这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一大转折,意味着他们要从“玩”的状态转到“学”的状态。而小学又开始对学业成绩进行定量评价,这些变化和压力往往让很多孩子难以适应。如果父母此时再“雪上加霜”:由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变为把“学习好”作为评价孩子的首要标准,就会容易使孩子因为学业的不理想而厌恶学习,甚至否定自己。  相似文献   

19.
伴随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生活是学生它仅九年一贯制教育的重要一步。小学生的长期过度分离焦虑,无论对其身体还是心理上的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焦虑是儿童情绪障碍表现的其中之一,某种刺激对其产生到一定的恐惧,无法满足自身需求而出现的焦灼、不安等情绪状态。小学生的入学焦虑症正是分离焦虑的一种。它是指孩子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时,因为环境差别过大,和父母分离时表现出不安、焦虑、无法适应。既包括学校、家庭及其自身。最后提出了解决小学生分李焦虑的解决策。  相似文献   

20.
养成良好习惯尤永恒孩子即将上小学,这是每个家庭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孩子人生旅途中迈出的第一步。让他把这第一步迈得大些,迈得稳些,是做父母的心愿,也是做父母的责任。为使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家长在孩子入学后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也是一种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