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是一个足球大国,虽然近几届世界杯的比赛成绩不理想,但它的国家队和几个俱乐部队仍不失为欧洲的劲旅。目前,苏联国家队有两名深为世界足坛人士关注的明星,他们均来自莫斯科的斯巴达克队。球场“自由人”费奥多·切连科夫此君今年24岁,在苏联国家队挑大梁,正因为如此,一九八三年切连科夫入选全苏十名最佳运动员  相似文献   

2.
李明,25岁,身高1.80米,体重75公斤。他于1987年入选大连青年队,1988年入选中国少年队,1989年入选大连万达队,1990年入选国家奥林匹克队,1992年入选中国足球队。1995年10月重披国家队战袍。李明是大连万达队夺得’94全国甲A冠军的主要功臣。他在入选国家队期间,为中国足球队夺得第十届亚洲杯季军、第十二届亚运会亚军立下战功。记者:曾有一段时间,你的名字在国家队的阵容中消失了,你当时有何感想? 李明:入选国家队是一名球员的最高荣誉。一段时间内国家队阵容中  相似文献   

3.
交集英扎吉     
意大利足坛的兄弟兵不少,但能像英扎吉哥俩这样同时入选国家队还一同出过场的,数遍亚平宁半岛,大半世纪仅此一对。尽管哥俩在国家队携手效力时间仅仅为15分钟,但两人之间的交集可不止这一丝半点——他们一同学踢球,一起出道,都在欧战扬名,甚至连情场浪荡也是亲密战友……  相似文献   

4.
真情真言     
不是问题米卢提出的国家队多打比赛会不会影响联赛,我以为这不是问题。米卢作为一位世界顶级教练,提出一些“计划”,本属正常,而俱乐部队支持国家队也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回来卢提出的计划,对那些拥有国家队队员较多的俱乐部来说,影响损失确实更大一些,但肯定不是大到无法参加联赛的程度,而且这种损失是有补偿和回报的:一支俱乐部队能拥有一名或多名国家队队员,本身就是  相似文献   

5.
去年九运会上海男排的最大发现,是两名年轻队员的脱颖而出。他们就是沈琼和汤淼。之后两人又双双入选国家队,在新一届中国男排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
2001年,在主教练邸安和组建的新一届中国男排队伍中,出现了一张让很多人陌生的新面孔——何炯。在入选国家队的三名二传手中,王贺兵早已是家喻户晓的名将,而李春也在八一队打上了主力,唯有何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在上海队也只是替补队员,很少有上场露面的机会。当何炯“突如其来”地出现在国家队的名单中时,不仅别人感到惊讶,即使何炯本人也有些“受宠若惊”,他说:“进国家队当然是每个运动员的愿望,我也不例外,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我原以为还得再经过几年努力才有希望呢。”  相似文献   

7.
周赫 《新体育》2014,(5):78-80
朱芳雨、孙悦这批球员如果愿意为国家队效力,国家队的大门会向他们敞开,但前提是他们必须主动申请回到国家队,国家队不会去请他们出山,谁也没有特权。  相似文献   

8.
用“不伦不类”来形容沈祥福所统领的这支国家队一点儿都不为过。 联赛还没结束,沈师傅就公布了“国家队”的大名单。仔细一看,简直是大杂烩,什么李小鹏、徐云龙,而且还有杨林、吴坪枫。既然叫国家队,为什么没有张玉亍、李毅、宋黎辉,而出现了那么多国奥队的人选?沈师傅说了,这次是以国奥队为班底,让八名超龄球员入选是希望他们能帮助国奥的小队员尽快提高个人能力。  相似文献   

9.
能入选国家队并随队征战十强赛的国脚们无疑是幸福的,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左右着球迷及媒体的视线和注意力。在地方队里,他们无疑都是最具人气和感召力的球星,但在国家队这个群英荟萃的大本营里他们的人气又是怎样的呢?究竟谁是目前国家队里人气最旺的绝对明星呢?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到沈阳,来到绿岛宾馆,走进万众瞩目的五里河体育场,从现场主持人开赛前播报出场队员名单时现场观众的“鼓噪”声的“分贝”高低中,去“听一听”国脚们的人气指数。 郝海东:征服 人气指数:★★★★★  相似文献   

10.
刘恒林,13岁进省队,14岁入选国家队,曾获3m板跳水全国冠军,亚运会10m台跳水冠军,1980年以优异的运动成绩入选中国代表团准备参加莫斯科奥运会,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国队未能出征,这给刘恒林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相似文献   

11.
几进几出国家队,但最终未能在国家队中站稳脚跟,这丝毫没有掩盖住高峰在球场上的灵气,如今,谈起中国足球不能不谈到高峰。 绿茵浪子,四海为家 1989年,随国青队征战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铩羽而归之后,高峰返回了辽宁青年队。他满以为自己可以到甲级联赛中一显身手了,但当时的辽宁队正如日中天,高手云集,甚至国家队成员都坐在替补席上,哪里还有年仅17岁的高峰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2.
48人曾入选“哈恩军团” 2003年1月15日,从阿里·哈恩抵达中国之后,共公布了6次国家队大名单、进行了6次集训,打了10场正式比赛,有48人曾经入选过哈恩执教的国家队,其中,参加全部6次集训的队员有7人;参加5次集训的队员有5人;参加4次集训的队员有5人;参加3次集训的队员有10人;参加2次集训的队员有9人;参加1次集训的队员有12人。以下为入选过国家队的队员具体入选次数:  相似文献   

13.
赫鲁贝什在入选西德国家队前效力于汉堡队。在入选国家队后,由于太有个性,不好约束,主教练德瓦尔并不是很欣赏他,所以他在国家队的境遇也并不算好。1980年欧洲杯开赛前,由于在预选赛中六场比赛射进六球的主力中锋费合尔断腿,而德瓦尔不能只靠鲁梅尼格与阿洛夫斯支撑锋线,他需要一个风格不同的攻击点,于是才看上了赫鲁贝什。  相似文献   

14.
天行健     
贝克汉姆、托蒂、小罗和劳尔这样的球星永远是足球世界的主角,他们是万千球迷顶礼膜拜的天皇巨星,是无数少女为之如痴如狂的梦中情人,也是挥舞着巨额广告合同的跨国公司的追逐对象。这样的球星往往天赋异禀,早早显露出非凡才华,职业生涯里从容在顶级联赛中的各家豪门之间游走,像内斯塔19岁就成了拉齐奥的绝对主力,20岁时就被萨基选进国家队带到英格兰参加欧洲杯,托蒂16岁零6个月时就在意甲中登场, (格罗索第一次踢意甲已经24岁了),21岁就成了意甲豪门罗马的队长,其中的天生贵胄者如马尔蒂尼,更是终生为一家豪门效力,获得荣誉无数,成为一代传奇巨星。这些球星是主角,但不是足球的全部,大部分职业球员都是那些默默无闻的草根球员,他们薪水微薄,在不知名的小球会中起步和飘泊,甚至经历了低级别联赛中的挣扎,基本没机会参加国际大赛,除了本队球迷之外也很少有人关注他们。有道是“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一些草根球员不甘平庸,依靠自己的奋斗迎来了转机,一步步攀升到了顶级联赛,甚至获得豪门青睐和入选国家队,比如塞梅奥利、帕斯夸尔和奥多等人,而格罗索这样的幸运儿还可以为国家队建功立业,夺取大力神杯让自己的名字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15.
这张英俊的面容曾出现在1997~1998赛季全国男篮甲A联赛的宣传画上,与胡卫东、王治郅一同成为联赛的“偶像”。这恐怕是他第一次在联赛中风光“露脸”,对于一名年近30岁的运动员而言是多么地难得。而他给自己的评价是:“大器晚成吧。”他的名字叫:李晓勇。(一)回眸李晓勇的“篮球生涯”,人们不难发现,“坚韧不拔”是他的座右铭。李晓勇1969年11月28日出生于辽宁省丹东市。他1985年入选辽宁青年队,1990年入选辽宁队,1995年10月首次入选国家队。1996年他再次入选国家队,参加了亚特兰大奥运会。1997年他又入选张斌执教的国家队。19…  相似文献   

16.
他名叫加里,他名叫菲利浦,血脉相连让他们共同拥有这个姓氏——内维尔;他踢右后卫或是中卫,而他是左路虎将,有时候也能顶上中场,他们在一起组成了红魔的光明左右使,帮助球队取得了统治英超联赛10年的红色霸权;他们就是大小内维尔——英格兰足球史上第二对一起入选国家队的亲兄弟,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曼联王朝那兴衰变迁的缩影。  相似文献   

17.
《体育博览》2014,(9):18-23
当比赛距离结束还有两公里的时候,吴敏已经在等待;中刺的时机了,但是她不敢贸然冲刺。毕竟没有马拉松经验是她的一大软肋,她便等待着其他对手发力时爆发出来。 吴敏,一位拥有双学位的美女,国家队长跑运动员,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入选国家队。 进入国家队之前,吴敏在山东体工队接受训练。但那时家里人还是希望她能够继续完成学业,于是她便以特招生的身份,进入了同济大学。  相似文献   

18.
武大靖,短道速滑运动员,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银牌获得者。1994年7月24日,武大靖出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10岁时就参加了短道速滑的业余训练,13岁时入选江苏省短道速滑队。在2009年江苏队解散后,武大靖又成为吉林省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的运动员,2010年11月破格入选国家队。与国家队的每一名队员提升阶段走过的路一样,武大靖也经历了汗水转化力量的过程,但一年成绩比一年好,让他有了梦想。从刚进国家队时连女孩儿都过不了,到国际赛场上成绩平平,再到初尝世界杯金牌,同时让自己的名字留在了年度总积分榜的第二名位置上,这才让他获得了自信。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1月15日,利用国家队比赛日,莱曼和队友在汉诺威体验最新款奔驰越野车的驾驶乐趣。梅赛德斯-奔驰公司是德国国家队的主赞助商,对于入选国家队的德国  相似文献   

20.
新一届中国男排名单公布之后,一个全新的名字进入人们的视野。他就是来自北京男排的二传手、年仅22岁的康慷。对他来讲,进入国家队的历程相当简单:从7岁开始摸排球——15岁确立进入国家队的目标——18岁成为国青主力二传——22岁进入国家队……对于入选国家男排,廉慷并不感到十分的意外。对他来说。这只不过是自己少年时朦胧感觉的印证。用他的话说,早在15岁进入体校的那一刻,他便感觉有一天自己一定会进入国家队。尽管其间经历了众多的变化,而大多数同龄人处于梦想与现实冲突最为激烈的年龄时,可能早已选择了“随波逐流”。但这种朦胧的感觉却让康慷坚持了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现如今,这一坚持有了回报,他终于入选了中国男排!他充满信心地表示:“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我绝不会成为一个过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