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顺应理论与价值观,言语顺应的合理性是按文化价值观构建语言体系,而不是从经验与传统行为的准则中抽象出来。对顺应理论的正确认识可以帮助学习者在语言交际中正确理解和运用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和衡量尺度入手,分析了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基本概念——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差异和根源,探讨中西不同价值观对语言中词汇、习语和语用的影响,寻找价值观与语言交际的内在联系,使跨文化交际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文化人类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社会语言学家和哲学家都从各自的角度逐步开展跨文化交际研究。我们知道,任何语言都是一定文化的反映,任何语言文化都会折射出一定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念和语言文化密切相关。本文抓住跨文化交际中的价值观这一内核,通过对中西方人本主义精神的分析,期望能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价值观的敏感性,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鲁莉 《英语辅导》2008,(2):102-104
从表面上看,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的交际失误是由语言的使用引起的。然而,语言代码仅仅是文化系统的一部分。人们在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他们在编码过程、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和语言的使用规律等诸多方面产生差异。文章从中西价值观的差异出发分析和解读跨文化交际中的某些交际失误。  相似文献   

5.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跨文化交际这门新兴学科的迅速发展,人们越发注重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然而文化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西方文化间的跨文化交际效果。本文通过分析对比中西方在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价值观差异,思维方式及生活习惯差异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80后价值观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差异性,以便我们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6.
刘美玲 《娄底师专学报》2005,(2):125-126,130
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词汇方面,交际习惯和行为方式中,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中。这种差异给学生语言习得造成了障碍,为此,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运用语言学理论,指导英语教学;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强化异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对异质的兴趣和宽容态度。  相似文献   

7.
语言风格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语言风格学的理论在口语交际的理论和实践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本试图在语言风格学的理论和语言交际理论结合中作一次尝试,从二结合的可能性、必然性和必要性入手,分别从语言风格理论与口语交际的理论建构、语言风格理论与口语交际的实践、语言风格理论与口语教学和口语训练三个方面,论述语言风格理论对口语交际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作用,并试探提出应该注意的部分问题。  相似文献   

8.
问题交际的产生与语言有关,也与文化有关,不同的文化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观。以Hall的低语境文化和高语境文化理论、Hofstede的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文化理论为依据,诠释了中德人际交往中诸多常见的误解,旨在帮助两种文化的人们尽可能地减少问题交际,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9.
关联理论是一种语言交际理论,该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行为。英语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公共承担的交际活动。关联理论可以指导英语教学。英语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就是关联理论指导下提供和寻找最佳关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交际能力理论模式是将语言能力看作交际能力的一部分的一种新的语言观。本文综合分析比较了Canale和Swain、Bachman以及Celce-Murcia、Dornyei和Thurrell的三种交际能力理论模式的异同及优缺点,并且从语言教学和测试两个方面说明了交际能力理论模式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作为人们网络信息交流和人际交往的新平台,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新机遇,促进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显隐性转变,丰富了教育的内容,拓展了教育范围,促进了教育方法和手段创新。但它也给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及教育实践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本研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新媒体视域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第一层次是融入理论教学过程,建构教育教学理论,作为理论支撑;第二层次是融入实践教学过程,作为关键环节;第三层次是融入媒介新社区,作为阵地支持;第四层次是融入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作为队伍保障。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ole intuition plays in forming ethical decisions. First, the article reviews examples of intuitive ethics in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Second, 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intuition is the naturalization of dominant cultural values and beliefs. Third, the article considers naturalized values within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demonstrating how naturalized values can lead to unquestioned and oppressive institutional practices. Ethical inquiry, according to this view, investigates and denaturalizes those assumptions that are carried forth by intuition. Fourth, the article offers a pedagogical example of this theory, demonstrating how a group of business communication students investigated the intuitive practices of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suggesting the value that a “critique of intuition” may have for the teaching, study, and practice of professional ethics.  相似文献   

13.
Applying abstract ethical principles to the practical business of building a code of applied ethics for a technical communication department teaches students that they share certain unarticulated or even unconscious values that they can translate into ethical principles. Combining abstract theory with practical policy writing can teach technical communication students to become increasingly aware of ethical actions without restricting ethics solely to abstractions or rules.  相似文献   

14.
品牌生动化传播是品牌营销传播的内在要求,是品牌经营管理战略的重要内容。品牌生动化传播是在品牌传播价值链的各个关键接触点所开展的一系列形象生动的价值互动沟通活动,成功的品牌生动化传播是彰显品牌形象,培育品牌价值的重要途径。本文即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品牌生动化传播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展开对品牌生动化传播规律和实现途径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Applying abstract ethical principles to the practical business of building a code of applied ethics for a technical communication department teaches students that they share certain unarticulated or even unconscious values that they can translate into ethical principles. Combining abstract theory with practical policy writing can teach technical communication students to become increasingly aware of ethical actions without restricting ethics solely to abstractions or rules.  相似文献   

16.
交往行为理论观照下的高校师生关系异化及其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学说分析高校师生关系异化的原因,作者归结为:交往信息不对称性形成差异性的师生观念;交往方式抽象性导致"失语"的师生交流;交往目的手段化造成功利化的师生关系。由此提出了规正价值观念,以提倡师生交往本性;重视沟通对话,以促进师生相互理解;拓展交往渠道,以增进师生平等交流等回归高校师生应有关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象征主义引进西方象征主义美学观并将其根植于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 ,形成了以“天人合一”为基础的美学特征。中西方象征主义在美的追求上是一致的 ,但西方象征主义追求的是心灵与物质世界的对应、沟通和超越 ,中国象征主义力图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心与物冥”、主客消融、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18.
分别对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交往"观进行了阐述.马克思的"交往"理论重视实践中主体间的交往关系;哈贝马斯的"交往"观侧重在程序公正的条件下,完全平等的主体通过在理性动机下有效真实的互动达成共识.处理好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交往"观的辩证关系,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还能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某种借鉴.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重视实践中主体间的交往关系,社会实践赋予交往行为特性,物质交往在全部交往行为中具有中心和基础地位。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侧重在程序公正的条件下,完全平等的主体通过在理性动机下有效真实的互动达成共识。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辩证关系,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