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重复句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明复句分句间的关系,一是确定结构层次。下面,我们主要从这两方面说明语境在其中的作用。一、语境在说明复句分句间的关系中的作用多重复句分析中,在确定复句分句界限后,如何判定分句间的关系是多重复句分析的一个主要内容。从生成角度看,分句的组合主要靠两个手段,一是关联法,一是意合法。因此,从分析角度讲,确定分句间的逻辑关系也分这两种情况来谈,而无论哪种方法语境都在其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语境在关联法复句分析中的作用多重复句,尤其是层次多的复句中,各个分句间的层次和关系往往要依靠关…  相似文献   

2.
所谓多重复句,就是复句的某些分句又包含着分句,在结构上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换言之,也就是复句里的分句本身是复句.“重”,是指结构上的层次.而不是分句的数目.为了更确切地了解多重复句所表达的意思,我们则要对其进行分析,划分出它的层次,确定各分句间的意义关系.而对于多重复句的分析,既可以说是我们中学语法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可以说是一个难点.为了更有效地突破这一语法教学中的难点,使教师易于教,学生易于学,特在此介绍一下多重复句的几种分析方祛.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第三册和第四册的《汉语知识》中,分别阐述了单句知识、复句知识,但单句与复句的辨别方法,教材未作具体论述。怎样突破难点,指导学生准确地辨别单句与复句呢?笔者认为,在语法教学中可从三方面加以辨别: 一、从结构上辨别。单句的构成材料是词或短语。大多数单句只包含一个主谓短语或非主谓短语,结构一般比较简单。有的单句虽然比较长,结构比较复杂,但不包含两个以上的分句。即:单句是由主谓短语,或非主谓短语,或单个的词带上一定的语气语调构成的,复句的构成材料是分句,组成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分句和  相似文献   

4.
分析一个多重复句 ,就要抓住分析前、分析过程、分析之后三个步骤。分析前 ,确定出复句中有几个分句是关键 ;分析过程 ,确定准第一层是重点 ;分析之后 ,整体感知、认真疏理各层的关系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步。下面 ,我就结合教学实际 ,谈谈如何正确分析多重复句 ,和同行们商榷。第一步 ,分析之前。在分析多重复句之前 ,关键的一步是首先确定此多重复句共有多少个分句。如何准确地确定分句的个数呢 ?(1 )不要把复句形式充当单句成分的句子看成是几个分句。例如 :①“一五九年 ,他已经写好《天体运行》的提纲 ,但他知道 ,天动学说从亚里士多德建…  相似文献   

5.
一多重复句也是复句,不过它比一般的复句要复杂些。所谓复杂,是指它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的结构层次,“重”是指结构层次,“多重”就是多层结构层次。例如: (1)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 (并列) ,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毛泽 (递进) 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这个复句由三个分句组成,第一分句与第二、三两个分句分别并列两种情况,是并列关  相似文献   

6.
〔问疑解难〕 1、复句有哪些类型? 复句的类型有9种: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条件复句、假设复句、解说复句。 2、复句的扩展有哪些现象? 多重复句是由一般复句扩展而成的。一般复句扩展为二重复句有三种方式:①复句中的前一个分句是个单句,后一个分句扩展为一个复句,即是单句|复句;②复句中的前一个分句扩展成一个复句,后一个分句是一个单句,即复句|单句;③复句中的每一个分句又扩展为复句,即复句|复句。一般复句扩展为三重复句有五种方式:①复句中的前一  相似文献   

7.
多重复句是一般复句的扩展形式。一般复句是只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分句之间在结构上只有一个层次关系的复句,而多重复句则是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分句之间在结构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关系的复句。例如: ①周文同学虽然并不比人家聪明,(转折)|但是他在听课和做作业的时候能够开动脑筋。  相似文献   

8.
多重复句的特点是“多层”,那么我们教学多重复句就要弄清它的层次性,要弄清,就得分析,要分析,就得遵循必要的步骤和方法。对此,笔者试作一导析。首先,在着手分析多重复句时,一定要确定它有几个分句,在每个分句的末尾按次序标上数码(①②⑧④等)。如此不仅眉目清楚,便于称说,而且可以避免分析过程中遗漏某个分句。  相似文献   

9.
关于句与句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句子组合的结果,可以是复句,也可以是句群。复句中的分句间和句群中的句子间,在结构关系上总的讲是一致的。分析句与句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弄清楚句和句是怎样组合‘的,既要考虑事理关系,又要考虑心理关系。关联词语是复句和句群的形式标志,能对形式相似而关系不同的复句或句群进行鉴别,又能使分句或句子间的隐性关系显性化。多重复句或多重句群,采用由大到小、逐层二分或多分的方法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组合的特点,理清结构层次。分清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的用法,是高考常考的知识点,也是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难点。之所以出现教和学的困难,在于对这一用法的解说不严谨,把短语和句子的概念混淆。“之”用在单句中的主谓短语之间使其作单句的成分,用在复句的分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是单句取消独立性,作复句的分句。  相似文献   

11.
多重复句的疏密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多重复句的疏密分析法,是找多重复句层次的一种方法。尤其是找多重复句的第一个层次。具体地说:通过多重复句中各分句之间的逻辑事理关系的分析比较,弄清分句之间关系的疏密,找出两个分句之间逻辑事理关系的最疏之处,这就是多重复句第一个层次所在。  相似文献   

12.
多重复句中的分句或分句组间存在着两种结构关系交叉、重叠的现象,且常有显性与隐性之分;把句法、语义、修辞结合起来分析复句是必要的,三维方法对教学与科研都是适用的;分号在书面语中,在构造多重复句和体现其各部分间的结构关系、显示其不同的结构层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怎样分析多重复句蔺璜多重复句是语法教学中的重点,也是个难点,不少学员对分析多重复句感到困惑。为了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疑难,我们来谈谈怎样分析多重复句。分析多重复句,就是要弄清各分句之间的组合层次和逻辑关系,从而掌握复句的结构,了解其内容和意义。分析的...  相似文献   

14.
林海权 《闽江学院学报》2002,22(1):69-73,100
本文以语气动词“之”在句中的分布(句子的各种成分,复句上下分句的主谓之间,单句和主谓之间)为纲,以同一或不同古籍中与本句句式相同或相近而不用“之”的句子作为参照,进一步论述前组用在主谓之间的“之”字的词性及其语法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多数多重复句切分出来的分句,它们之间的关系要搭配,如果不能搭配,说明分句切分错了。下面运用这种复句关系搭配分析法对多重复句的几种情况加以说明。1.一个多重复句中有并列关系的复句,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有联系,在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单句形式(分句)构成的。由单句形式(分句)组合成复句,一是靠语序,二是靠关联词语。学习复句。要弄清复句的概念,认识一般复句的类型,了解各种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这些不是很难的问题。而学会分析多重复句层次(初中要求到二重),会辩析单复句,会改正复句中的语法错误等问题,往往因为复句表达层次丰富而使结构复杂化,这些问题成了复句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成了必考内容之一。怎样巧妙地处理复句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呢?本文作者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句子有单句和复句之分,每句又分为一般复句和多重后复。 多重复句跟一般复句不同。一般复句太多由两个分旬(并列关系和连贯关系的复句有时可以多于两个分句)组成,在结构上只有上个层次。多重复句则要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同时在结构上也必须包含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次。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句子的比较分析,看出多重复句和一般复句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同时又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关系的复句,叫做多重复句。教学《多重复句》这篇知识短文,可以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文章内容,发现语句毛病,提高其阅读和写作能力。教学《多重复句》的主要难点是怎样确定多重复句的层次关系,也就是说,到底哪是大层次,哪是小层次,学生往往感到难以判定。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除了要讲清多重复句的基本概念之外,在具体方法上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去确定层次关系。(一)从语言形式上看有没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凡是被包含的几个分句就结成一个整体,作为一个较小的层次关系。这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往往可以从一些关键词语或关联词语中看出来。例如:  相似文献   

19.
《孟子》一书中共有428个假设复句。其分句(组)的结构形式有主谓结构、非主谓结构和复句等;其分句(组)的组合形式有主谓结构和主谓结构组合,非主谓结构和非主谓结构组合,主谓结构和非主谓结构组合,单句和复句组合,复句和复句组合等。  相似文献   

20.
逆假句是由“否则”连接分句所构成的复句。复句的前后分句不在同一个语义层次上,前分句还隐含一个小句。因此复句的语义原型是由四个“分句”(构件)构成的二重复句。复句的次类依据前分句和隐含小句的关系而确定,有条件式逆假句、原因式逆假句和选择式逆假句。复句的逻辑原型是两个等值的假言判断的合取,逻辑值为必要条件。但选择式逆假句与另两类的情况要复杂些.语义原型和逻辑原型都存在一些差异。文章还小议了邢先生对复句及小类的命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