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飞宇的中篇小说《玉米》,描写了七十年代发生在王家庄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村支书王连方,几乎玩遍了村里的所有女人,包括他比较钟爱的柳粉香。其妻施桂芳对此坐视不理。其他受侮辱之人则敢怒不敢言,王连方可以为所欲为。作为王连方长女的玉米,要强、早熟、颇有心计,作为全篇的女主人公,在她开始掌家时,她的权力意识就彻底浮出水面:“权力就这样,你只要把它握在手里,捏出汗来,权力就会长出五根手指,一用劲儿就是一只拳头。”直到最后玉米不惜任何代价攫取权力。故事中的王家庄是典型的封闭、沉闷、被统治得滴水不漏、吹不进风的中国农村的代表。故事的背景是文革,这是作者由对“宏大叙事”的哲学的历史的表达转向对生活原野作“日常书写”的人间之路后,对“文革”的思想根源及遗毒进行探讨、采用新的技巧。作者故意疏远宏大的历史背景,代之以平民化的生活场景。正是这平淡的生活却包容了如此恒定和残酷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2.
莫言的中篇小说<复仇记>与<二姑随后就到>,表层上,以扑朔迷离的梦境表象为形式外衣,深层上,却寄寓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体验:家园理想失落后,人类灵魂的痛苦挣扎.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祝福》中描写了江南一个叫鲁镇的地方,这地方是祥林嫂存亡的人文环境。先生在小说中描写了鲁镇人特有的心理走向。当祥林嫂作为一个宿命的悲剧人物出现时,鲁镇人充满了同情、好奇、厌恶、鄙弃等各种小市民或者小村民情结。当然,这些都是中国城镇比较典型的人文世俗情怀。先生在这篇小说里,用他不露声色的笔墨,有意无意之间,写出了国民生存空间的社会现状:想做奴隶而不得的绝望;暂时做稳了奴隶的狂喜;做稳了奴隶的满足;充满凄凉苦趣、幽默冷漠的、奴隶与后奴隶的相互攻讦。先生在这里,暗示了一种轮回:弱势生命的奴隶轮回,自然生命的奴隶轮回,以及在封建体制下,作为必须的奴隶,毫无选择的、轮回的轮回。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毕飞宇中篇小说《玉米》中主人公玉米复杂性格及其悲剧命运成因的分析,揭示出中国社会中根深蒂固的封建官场意识是造成玉米扭曲人格和命运悲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黄义 《成才之路》2009,(20):40-41
有些东西曾让我们深深感动,但我们却难以将它表达出来。比如,当我们为《春江花月夜》所感动的同时,我们却没办法说明诗中的水光月色、宇宙人生和游子思妇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很多人努力地尝试各种形式的表达。他们用色彩、用音乐、用舞蹈,但往往只能再现其中一个主题,通常是景色或相思。这样的表达使我们原本复杂的感情变得明晰,但那决不是我感受到的《春江花月夜》。我相信,这些都与主题无关,  相似文献   

6.
毕飞宇是一个善于思索善于创新的作家,他的小说从前到后有很大的变化。他近几年发表的《玉米》《玉秀》《玉秧》三部系列中篇小说,视角独特,内涵丰富。其中,他对中国“鬼文化”的世俗性描绘与形而上思考具有他人不可替代的尖锐性、深刻性与现实冲击力。从中可看出毕飞宇小说创作的飞跃及令人欣喜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7.
2002年度中国最佳中篇小说之一的《玉秧》,铺满了一个师范女生对肯定自我的热望。千百年来处于被看位置的女性在被认可的过程中,外表是首当其冲的部分,女性在这样的氛围里,对自身的认可也率先落到了外貌上。玉秧恰恰就缺少这种先天的姿质,“腹有诗书气自华”对她无丝毫慰藉。自卑就自然地落在了心里,她只能用无言来护卫自己。虽然在考中师范后玉秧着实风光了几天,但当她迈入师范后,很快被许多更出众的同学所淹没,她自觉地掩藏了自己的声音,成了人群中的隐身人。但她从未停止印证自己价值的努力,拼命地学习,使她第一次在众人前有了自己的声音,从此以这个点为跳板,她不断地要奋力破壳而出。然而,当她试着发出生命的呐喊时,却发现必须借外在的助力。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作家往往回避“国族宏大叙事”,以世俗、民间、私人、鸡毛蒜皮的琐碎庸常来反映生活,观照人生,透视人性;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人——普通人,关注他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喜怒哀乐。毕飞宇是“新生代”作家中颇为引人注目的一位,他的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所关注的多是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空巢”老人、  相似文献   

9.
《孔雀东南飞》这首代表汉乐府民歌艺术高峰的长篇叙事诗,千百年来,为人们广泛传诵,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长篇叙事诗的双璧之一。凡阅读过它的读者,总是有这样一个疑问萦绕心间:美丽善良、勤劳能干、知书达礼的刘兰芝为什么会被焦母驱逐出家门?  相似文献   

10.
毕飞宇的小说《玉米》三部曲深刻地剖析了乡村女性在权力和欲望的驱使下,灵魂扭曲,人格异化,尊严尽失,人性几近泯灭但仍走不出悲剧命运的轮回——这一发人深省的主题。论文拟从主人公玉米、玉秀、玉秧对权力的角逐入手,来分析造成悲剧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班婕妤是西汉赋学史上唯一留下作品的女作家,她的《自悼赋》、《捣素赋》写出了失子、失宠后的痛苦心情,为西汉文学增添了一抹特殊的色彩。本文试从以理制情、身份依附、相信天命等三个方面来分析班婕妤不幸命运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张婷 《现代语文》2008,(8):115-115
一、人性美 从美学的角度去审视,我们会发现格斯拉平凡一生所体现的生命价值——生活愿望。格斯拉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用自己诚实、勤恳的劳动,做出有品质的靴子。他兢兢业业,在自己的店铺里,认真的做着靴子。但就是这个凭自己手艺生活的格斯拉,却最终被饿死,这样的经历不能不让人有所触动。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作家往往回避国族宏大叙事,以世俗、民间、私人、鸡毛蒜皮的琐碎庸常来反映生活,观照人生,透视人性;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人——普通人,关注他们的生老病死,婚  相似文献   

14.
萧红《呼兰河传》的悲剧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红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其小说《呼兰河传》以呼兰小城为背景,向世人展示了旧中国下呼兰河人愚昧无知的生活状态与他们生命的悲剧,在深刻地批判封建制度的同时,充满了深厚的人文情怀。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融多种文学特质于一体,其中蕴含着的思想也是非常复杂的,充满了悲剧色彩。作家萧红通过描述呼兰河人的日常生活,揭露了旧中国人民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寄寓了作者无情的批判与讽刺。基于此,从《呼兰河传》的故事梗概切入,分析《呼兰河传》悲剧意识的源头——萧红的生平,进而对《呼兰河传》这一作品中的悲剧意识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谈《史记》的悲剧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是位杰出的史学家,其所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著作,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写了众多的悲剧人物,在其身上作者将自己的人生悲剧与儒道两家的生命意识,相互融合,孕育了超越生命价值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6.
《鸭的悲剧》一文记录的是以活物引逗野生动物的惊心一幕。事情发生在公园内,园方以此揽客,游人以此助兴,此情此景,被视为平常。此时,作者也在游人之列,他从这一围堵现象中分明看到一种对生命的冷漠,这是需要引起人们警觉的,于是写成《鸭的悲剧》一文:  相似文献   

17.
《空山--机村传说壹》由两个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部分构成,以不同的视角拼接出一个藏地村落的历史片段,并由此折射出整个民族历史命运的变迁.在新旧价值观、文化观念以及传统与现代的交叉地带,阿来站在被遗忘的立场,关注着变迁过程中神性、人性、群体和个体失落的伤痛,为逝去的传统、文化等等奏响了一曲不尽的悲歌,同时也透露了毁灭之后重建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
关注儿童,就是关注人类的未来,关注生命的集体走向。中国现代文学中不乏光彩照人的儿童形象: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冰心先生《最后的安息》里的翠儿,张乐平先生的命运凄楚的三毛……鲁迅先生不仅仅塑造形象,更是在《狂人日记》中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救救孩子!  相似文献   

19.
简圣宇  李蓉 《巢湖学院学报》2005,7(1):113-115,133
毕飞宇的《玉米》是当下一篇非常有特色的小说.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理论角度出发,试图对这一文本加以具体分析,从而发掘、揭示其潜沉于感性语言之下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20.
《空山——机村传说壹》由两个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部分构成,以不同的视角拼接出一个藏地村落的历史片段,并由此折射出整个民族历史命运的变迁。在新旧价值观、文化观念以及传统与现代的交叉地带,阿来站在被遗忘的立场,关注着变迁过程中神性、人性、群体和个体失落的伤痛,为逝去的传统、文化等等奏响了一曲不尽的悲歌,同时也透露了毁灭之后重建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