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芳 《记者摇篮》2004,(1):32-32
广播改革发展到今天,许多电台已经形成系列化、专业化的格局。从而满足了各个层面受众的不同需求。事实证明,窄播是广播发展的规律,只有特色突出。个性鲜明的台,才能在激烈的广播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随着传媒市场化运作的深入,这种结局将会看得更加清楚。因此频率专业化就成为各系列台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经济报道的数量不少,但许多报道缺乏深度和力度。怎样增强经济报道的深度和力度?一抓重点。改革开放的成就,经济建设的成就,应是经济报道的重点。着重抓好了这方面的报道,就能起到激励、鼓舞人们的作用。二抓热点。搞经济报道,要善于抓热点题材。何谓热点题材?就是政府集中在抓的  相似文献   

3.
节目质量是广播的生命。提高节目质量,多出精品,是建设一流广播的基本要求和永恒主题。 但是,经济报道的枯燥无味,可听性差,仍是目前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问题。如何使广播经济报道办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以适应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听众的更高要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和追求。  相似文献   

4.
在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要想把经济报道搞好,必须增强它的深度和力度,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其一,要在时代的大背景和改革开放的总趋势下,正确把握经济宣传的总体思路,增强经济报道的思想性。我们的经济宣传始终要按照改革开放的主旋律来确定报道思想,将每一经济报道现象,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去思考,去探讨它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5.
金鸣 《新闻三昧》2006,(12):37-38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给我国新闻事业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如今新闻媒体的经济宣传报道尤为繁荣活跃。然而,在这活跃繁荣的背后,我们感到地市党报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主要表现是:经济报道的分量不足,力度不够,含金量不高;新闻的视觉不新,开掘不深等等。这些也正是当前新闻领域和媒体待解决的问题与弊端。笔者认为,地市党报要想让经济新闻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应该树立超前意识,增强报道的思辨色彩,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关注。那么,作为地市党报的记者怎样把经济新闻写出深度,富有思辨色彩,笔者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要有宏观思维…  相似文献   

6.
在多种媒体使出全身解数、参与“新闻大战”的激烈角逐中,如何发挥广播的优势,搞好经济报道,一直是我们广播工作者努力探寻的问题。这里,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如何增强广播经济新闻可听性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杨建华 《新闻窗》2006,(4):106-106
落后地区广播与发达地区广播的差距,常给人瞠目结舌的感觉。落后地区的一个省级台,一年创收居然不到发达地区省级台的百分之一。落后地区广播与发达地区广播差别为什么这么大?这种差别是否无法改变?是什么因素制约了落后地区广播的发展?探索这些问题,对于落后地区的广播人来说,应该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目前,全国经济电台的管理体制大体分三种类型: 厅局管台:即经济电台是厅局领导的一个宣传单位,与人民广播电台平行,自己拥有宣传权,拥有人权、财权、物权。台管台:即经济电台归人民广播电台领导,大政方针由人民广播电台领导决定,但经济电台内部拥有相对完整的编制和相对独立的人权、财权、物权。  相似文献   

9.
传媒的受众调查显示,深度是很多受众选择媒体的重要标准。单一、浅薄、孤立交代式的报道,再也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而理性的、人文关怀的、在思维方式和知识架构上有所启迪的内容,以及对重大新闻事件的因果、背景的深度报道与趋势纵览等,在当前和今后把握受众市场脉搏时不容忽视,理论广播的特有属性恰恰具有满足受众心理新趋向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0.
11.
广播新闻需要深度 思想决定深度,也决定新闻传播的影响力度.在许多人的认识中,广播新闻是浅显的.广播新闻入耳即过,但浅显不是肤浅,广播新闻的新闻性与思想性并不相悖,新闻性、思想性的和谐统一一直是广播新闻工作者创优的追求.尤其在信息化时代,传播的途径和人们接受信息的手段极大丰富,济宁市鱼台广播电视台的《鱼台新闻》作为“联播体”,缺少时效性的优势,如果满足于单纯的信息传播,不在深度解读上做文章,扩大影响对《鱼台新闻》来说就会是奢谈.  相似文献   

12.
深度报道既要有深度——深入新闻事实内部,揭示新闻事实的含义;又要有广度——详尽报道有关新闻事实的一切情况。鉴于媒体传播特点和受众接受特点,深度报道一直是纸质媒体的强项,广播新闻能不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呢?回答是肯定的。在本质特征上,广播深度报道与纸质媒介的深度报道没有大的区别,唯一的区别在于,广播深度报道类节目要遵循广播的符号规律以及广播听众的信息接受习惯。广播因为其以单一声音为介质,是一种线性传播,具有转瞬即逝,不易保存等局限性,听众稍不留神就容易听不懂听不清;广播还具有听觉信息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听众产生理解偏差。因此,广播一般被认为主要是承担"告知"新闻的功能,优势在于时效性强,收听灵活,广播新闻一般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如果新闻篇幅过长,就会使人厌倦,产生理解困难。从这些方面来讲,广播似乎只适合做"快餐"而不能做"大餐"。实际上,  相似文献   

13.
14.
在当前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新事物、新现象和新问题层出不穷。政府操心、社会关心、群众担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越来越多。广播新闻节目仅仅对此做出迅速的反映,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已经不能满足听众要求。听众要深入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本质问题。这就要求广播新闻节目要作一些深度报道,即进行一些深层次的报道,挖掘社会热点,为受众梳理出关于事实的认识。在此,笔者谈一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丁柏铨 《视听界》2009,(1):59-61
一.如何认识广播的长短 广播凭借无线电波传播声音,其优长显而易见:首先是传播快捷。电的传输速度也就是广播的传播速度,报纸无以与之匹敌。其次是内容通俗易懂。即便是文盲、半文盲大致也能听得明白,在这一点上,广播与电视相似,而非报纸、网络所能及。再次是收听方便。  相似文献   

16.
17.
时下,当你打开收音机,一条接一条的消息接踵而至,其中大部分信息过耳即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报道可谓凤毛鳞角。特别是在每年的好稿评选时,这种感觉更为明显。与专稿、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相比而言,短消息显得薄弱。对此,有的同行习惯认为,广播的优势是快,报纸的优势才是  相似文献   

18.
广播的伴随性特质是广播所独有的,通俗地说是指人们在收听广播时可以边听广播边做其他事情。其他媒体则不具备这种功能。如在高速行驶的汽车、火车、飞机上,读报看杂志看不一会就会令人头昏眼花,电视、互联网也是如此,而且对视力的损伤极大。广播则不存在这些弊端,广播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想听就听,广播的这种伴随性功能,得到了像喜欢晨练的受众人群、  相似文献   

19.
浅议发挥广播优势 增强广播新闻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筱红 《今传媒》2011,(9):131-132
在众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广播新闻如何找准自身位置?如何发挥广播优势?广播要发挥其自身"快"、"伴随"、"互动"三大特点,让听众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最快的新闻动态及重要服务性信息,让听众走在路在,座在车里,做着事情都能了解天下事,让听众通过一个电话就能参与到广播新闻节目中来,只有不断的创新广播新闻报道方式,不断突破广播新闻报道角度,与听众产生互动,与媒体产生联动,才有不断增强广播新闻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进入网络时代,广播与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一样,面对网络媒体的挑战,如何使广播走出低谷,发挥好自身优势,吸引更多的听众呢?笔者认为,广播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老牌新闻媒体,只有发挥出广播特有的快捷优势,才能由“弱”变“强”,更好地为广大听众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