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08年8月24日,五环旗乘着英伦大巴离开了北京。奥运走了,奥运留给中国和北京的是什么?我们从公民可见的需要中,从需要可见的实现中,去发现北京奥运留给我们的财富。中国城市化已经到了大都市时代。第一次申奥以来,北京市城区扩大了四五倍,城市人口急剧增长,现代城市病开始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3.
北京奥运17天,一场空前的新闻会战。在这场新闻大会战中,齐鲁晚报的底蕴、厚重、扎实、全面、才华体现得淋漓尽致。正像8月25日齐鲁晚报推出的盘点策划《赢》的名字一样,齐鲁晚报的“赢”得益于各方面都高人一筹的优势:指挥、人才、品牌、投入、队伍等等。齐鲁晚报、生活日报,一拨人办两张报纸,摆在生活日报面前的,有些优势可以共享,比如说前方的两报突击队采写的大量优秀的作品可供选择。但是,这个优势用好了,于两报都有利,如果用不好,很可能就和齐鲁晚报陷入同质化的泥潭,就会从“双赢”变成“双输”:损害晚报、损害自己。  相似文献   

4.
北京奥运17天,一场空前的新闻会战.在这场新闻大会战中,齐鲁晚报的底蕴、厚重、扎实、全面、才华体现得淋漓尽致.正像8月25日齐鲁晚报推出的盘点策划<赢>的名字一样,齐鲁晚报的"赢"得益于各方面都高人一筹的优势:指挥、人才、品牌、投入、队伍等等.  相似文献   

5.
“亚行年会”是亚洲开发银行每年举办一次的理事会例会,今年在上海召开。虽然我以前参加过“六艺节”和江苏省“两会”的报道,有一些大型会议报道实践,但是参加这种国际性大型会议报道,还是第一次。没有经验,当然也没有固定的框框。出于对我的信任和鼓励,报社领导决定派我参加此次年会,进行会议报道。  相似文献   

6.
2008年9月,山西霍宝干河煤矿瞒报一人死亡事故,闻讯赶去的真假"记者"领取了"封口费"。经曝光后,事件中有据可查的涉案人员60人(其中发"封口费"封锁消息、  相似文献   

7.
“甲醛门”事件告诉我们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兵 《传媒观察》2005,(9):17-18
95%的国产啤酒使用了致癌物甲醛?今年7月上旬,由一封匿名的读者来信作导火线,围绕国产啤酒是否普遍使用了甲醛、到底能不能用甲醛、用了是否会对消费者造成身体伤害等问题,在媒体、啤酒生产企业、行业管理部门和广大消费者中间引发了一场波及面广、观点针锋相对的“甲醛门”冲击波。它像一枚重磅炸弹,不仅引爆了国内啤酒行业的信任危机,也在媒体之间引发了观点迥异的口水战。  相似文献   

8.
“茶水发炎”事件本是一则地方性新闻,但刚推出就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和广泛的争议。主要原因在于这个事件在体现我国当前媒体、政府和公众舆论的关系方面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9.
北京电视台炮制的《纸做的包子》的假新闻,恐怕是我国新闻史上又一起重大的丑闻了。这一丑闻,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已向全国发出通报,有关责任人受到了应有的处分。事件已成过去,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久远的。那么,“纸馅包子”事件究竟告诉我们什么呢?那就是,对新闻工作者认真进行一番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两会﹄报道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经济日报副总编辑詹国枢3月20日,两会报道刚刚结束,报社编辑部收到一封来信。来信者是北京青年报新闻周刊副主编陈玉明,一位平时并无交往的新闻同行。陈在来信中说:“你们的两会特刊,我全看了,很好!国内新闻界,能办这种特刊的,肯...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大众媒体特别是网络因其便捷性、交互性、广泛性等特征,在高校形象呈现与传播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本文的目的在于,以武汉大学"解聘门"事件为案例出发,探讨大众媒体如何呈现高校的道德形象,这种呈现存在什么特征,并尝试分析  相似文献   

12.
香港《东周刊》封面刊登一名女艺人10多年前被虐裸照,不但震惊了香港演艺界,而且引发起公众对媒体自律的认真反思和对香港演艺界黑幕的空前关注。香港演艺界为此打着“天地不容”、“抵制暴力媒体”牌子专门举行抗议集会。迫于社  相似文献   

13.
蒋蕴 《新闻实践》2001,(8):23-25
一直以来,媒介都有为大众构造焦点的潜能。“大众媒介在教导我们怎样思考上可能并不成功,  相似文献   

14.
《南京晨报》已经一岁了。当她横空出世的时候,曾以超常规的高速成长性引起新闻界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被称为“晨报现象”。一年过去了,该报已成为南京百姓喜闻乐见的一份早报。晨报在创造报界奇迹的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诸多思考。那么,晨报何以异军突起?秘诀何在呢?晨报又到底给新闻界留下什么启示?应读者要求,本刊特邀在宁的部分专家学者展开座谈,对“晨报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全方位的研讨。现将这次座谈会上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摘登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16.
“新新闻”告诉了我们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为“新新闻”?近年来,美国媒体流行一种“新新闻”。据留美博士、在美国从事传媒研究、最近刚刚回到国内的现任清华大学国际传媒研究中心研究员史安斌介绍,美国新闻学者定义,“新新闻”是“一种速配的混合物,符合当今全球化的要求”。“新新闻”受到好莱坞电影和电视的影响。“新新闻”的概念实际上将流行文化和趣闻轶事放在一起,将小报式的电视节目、有线电视和家庭录像结合起来。它的主要指向是:第一,“新新闻”将新闻和娱乐结合在一起。“新新闻”的主要对像是新一代的受众,着力争取年轻人和女性的“眼球”。第二,“新新闻”比较重视地…  相似文献   

17.
自从卫慧的《上海宝贝》一书热出,中国社会便涌动着一波一波的“宝贝热”。商场出动“内衣宝贝”促销女性内衣,在赚取眼球时也赚足了银子;文坛流行“用身体写作”的宝贝,如美女作家成都  相似文献   

18.
报纸“特刊现象”告诉我们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刊:不能没有你 特刊起于何时,未曾考证。但几年前,特刊一直悄悄地在平静中运行。报纸创刊多少周年或者报纸本身非常特别的大事往往成为特刊推出的前提。近年来,报纸特刊形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此起彼伏不断推出的一叠叠厚厚的报纸特刊,让人眼花缭乱,也让人拍案称奇。在轰轰烈烈风起云涌的众多特刊中,1997年7月1日,《广州日报》97版香港回归特刊仍然是最亮的一颗星。这一天,《广州日报》在中国报业史上第一次滚动推出97个大版。上午版1—48以“今日零时香港回归祖国”为主线,记录了政权交接,特区政府成立,人民解放军接管香港防务,港英政府撤离,港英军撤兵的历史瞬间,以及回归前夕24小时的全香港直  相似文献   

19.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又去参拜靖国神社。这就是一个现实:在日本多数民众带着忏悔的心正视历史、祈念和平的同时,日本仍然存在右翼势力,试图掩盖和歪曲那段历史。面对这股逆流,南京人有着特殊的情感。南京媒体的记者有着特殊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电视娱乐热”留给我们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象,在一片热闹喧嚣之中整理出理性的思路,将有助于促进游戏节目的良性发展。这次会议的参加者有相关的理论研究者,有节目制作的决策人和操作者,不同层面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有汇合也有碰撞。会上,有两种声音给人的印象最深:一种声音以电视节目策划人为代表,满怀激情地呼唤以电视娱乐节目为代表的大众文化的到来,认为作为大众文化的电视,其本质就是娱乐,娱乐节目其首要标准就是满足观众宣泄、好奇、刺激的需要,满足“过一把瘾”的感官享受,并主张雅俗分赏。另一种声音以专家、学者为代表,认为伴随着大众文化的到来,电视的大众化不可避免,娱乐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