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旅游重在文化。弘扬贵州独具特色的“阳明文化”,有助于促进贵州旅游业,提升贵州的旅游品位。王阳明在贵州的龙场悟道,建立了影响深远的哲学体系,而且积极从事教育工作,培育了大批人才。他进入贵州后,饱览了沿途雄伟峻的山水,写下了许多讴歌贵州风光的美妙诗篇,还定了一些传诵不衰的散文。在贵阳讲学期间,又游览了许多风景名胜,留下了大量的行踪遗迹和诗文。这些都非常有助于现在开发贵阳和贵州旅游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相似文献   

2.
陈尚象是邹元标的门生,属王阳明四传弟子.陈尚象一生致力于研讨阳明学术,躬行践履,为官清正,刚直敢谏,被斥为民.撰写《贵州通志》,为黔志善本.  相似文献   

3.
拟以日本幕末维新期尤其以山田方谷为代表的保幕派或协幕派阳明学者为重点考察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同一时期日本阳明学基本特质的概述与阐释.在所叙述的几大特质中,有的应当属于整个日本阳明学而能显示其时代共同性的特质,如“王朱并举、以王为重”和“文武并举、以文为重”等;有的则主要属于部分日本阳明学而能显示其政治立场性的特质,如“道术并举、以道为重”和“义利并举、以义为重”等.这些特质虽皆与中国阳明学有联系,但其日本化现象却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4.
根据图像学的方法,分析中国古代佛教造像艺术风格产生的原因及其美学意义与文化价值.按照时代顺序、地域分布和艺术风格,将目前保存的佛教造像作品,分为8大类:1.佛教初传时期,形成“河西三样式”;2.剽悍的西北民族塑造出雄浑强健的“后秦风格”;3.北魏早、中、晚期,在复杂的周边环境的熏染下形成三种形态各异的风格;4.东西两魏,既不同于北魏,又两相迥异;5.北周佛像充满着新生政治集团的朝气;6.新一度的大一统,使隋代出现巨佛崇拜;7.大唐由盛转衰,经历四个不同阶段,佛教造像各有千秋;8.宋代俗世化的佛教,使造像艺术充满了人间情趣.  相似文献   

5.
就“阳明学”概念的一般性意义与特指性意义,以及这一概念提出的过程,又是怎样被东亚世界接受的,并且是如何从一个近世称谓演变为近代概念的,在“阳明学”概念被普遍接受前,还使用过什么称谓,它有什么思想史意义等问题,作了深度分析和系统考察,因此认为,作为“术语”的“阳明学”源于中国和朝鲜,而作为“概念”的“阳明学”则源自于近代日本,并且是由日本近代阳明学之父井上哲次郎首先提出后为东亚世界所普遍采用的.中国阳明学者和朝鲜阳明学者使用其他概念指称阳明学,其用意既有贬义的,又有中性的,还有隐晦的.  相似文献   

6.
提到王阳明思想的演变,最为研究者所津津乐道的是"龙场悟道"、"前三变"和"后三变"之说.而往往忽视了王阳明心学体系的核心--佛学思想的来源--"九华问道".本文就王阳明于弘治十四年和正德十五年两上九华山,与儒、道、佛三家士人交游、交谈等,并结合王阳明的心路历程,试分析九华山佛学思想对阳明心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阳明在明代朱熹理学的基础上发展了儒学的理论体系,形成了其"心外无理"、"心即理"及"体用一源"为基本观点的心学体系。这些观点与道家以"道"为根源的哲学与美学体系联系紧密:二者都强调本体的普遍性与对万物的生成性;都强调通过"静坐"、直觉、反观内省等方法去认识"道"。  相似文献   

8.
在晚明时代的劝善运动中,阳明将目光关注于下层社会秩序如何重建,他利用谕俗文等形式,强调劝善惩恶应双管齐下,通过记录彰善、纠过的道德手册以改造民风;与强调良知自律的心学主张不同,阳明强调在道德行为的背后自有神明诛殛及余庆余殃的果报规律存在;为实现端正人心、安排秩序这一心学理论的终极理想,可以充分利用戏子等通俗文化以激发起人们的良知,通俗文化中所蕴含的因果报应,秋毫不爽的果报思想是极易感化人心的。心学与劝善的密切结合充分表明道德与宗教的关系问题正提上议事日程,而德福如何一致应是儒学不得不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范畴有机地构成王阳明心学体系.而就致良知论之,它本身就具有自足性.这主要体现在:王阳明从过程性这一角度来把握致良知,亦即致良知涵括致知如何可能、致知的必要性、致知的延续性诸方面.  相似文献   

10.
在宋明理学发展中,朱熹较早提出了“心本体”的思想.但由于他理学体系的需要,这一思想没有被最后确定下来.后来,王阳明进一步发展朱熹的心学思想.具体而言,在心、理关系上,王阳明克服了朱熹“心与理为二”的矛盾,把主观和客观融合统一,用先天道德性的内容把心与理沟通,将朱熹的“性即理”引向“心即理”,实现了“心与理一”;在知行关系上,王阳明在朱熹知行相须互发说和重行说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说;在格物致知上,王阳明否定了朱熹的格物说,而接受了朱熹的致知说,并提出了致良知说.朱熹的心学思想经过王阳明的阐发,从而完成了宋明理学中的心学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王龙溪和王阳明之间的学术关系是研究阳明学整个运动的重要内容,对其的考察可以有助于深化对阳明学发展的认识。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龙溪之于阳明有两重关系,即本体良知上的相应和功夫理论上的脱离。对于以阳明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来说。相对于本体上的相契,功夫理论上的偏离无疑更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龙溪在功夫理论上对阳明实地用功的脱离。客观上导致了阳明后学末流脱儒入禅的思想局面,成为后世思想界批判的对象。  相似文献   

12.
王阳明在贵州只住了两年不到的时间,其黔中弟子相对较少并且不为黄宗羲等人所熟悉是很正常的。但即使如此,也不应像《明儒学案》那样阙如不记。黄宗羲之所以会如此漠视黔中王门,可能与钱德洪有一定关系。关于黔中王门,日本学者永富青地为我们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文献依据。阳明刚到龙场时,由于精神上的极度郁闷和困惑,是把自己的全部心力投放到超越式的内心“悟道”上,于是便有了“龙场悟道”这样的思想创新。但随着政治待遇的改善和对黔中社会的逐步了解,阳明又很快把注意力转移到当地的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上。因此可以说,阳明黔中讲学的目的,主要是想在黔中普及文化教育,而不是为了王学的传播和门户的扩张,这无疑是王阳明为贵州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3.
《阳明先生集要》分理学、经济、文章三编,其中又以理学为主脑,如熟读其中的“理学”编,便可掌握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较之于《王文正公全书》来说给后学提供了一个简要便捷的读本,加之大量的眉批和尾批,对后学有很重要的启示和参考。贵阳王阳明研究会会长王晓昕教授和贵阳学院赵平略教授,慧眼识珠,看重它的价值,进行了点校,中华书局重新刊印出版。  相似文献   

14.
王阳明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与他几十年的潜心苦读是分不开的,王阳明在自己的治学经历中亦总结出了独特的学习方法。他强调为学首要在立志,树立理想和目标;学习的过程中重要的是个人的心得体会,而不是书义;另外,为学还要专精,抓住根本,体会本质精髓;学习的过程中亦离不开师友的教诲和警励。  相似文献   

15.
虽然没有明确的时间与文献上的界限 ,但王阳明晚年的学说仍有其独立性 ,而且这种独立性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阳明晚年的学说在对《大学》的解释以及在“三教关系”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最重要的是 ,晚年阳明哲学的新境界乃儒家彰显自身的一个突出例证 ,对今天儒家如何发现自我价值有重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周秉高 《职大学报》2013,(6):1-3,64
林庚先生在《天问论笺》一书中两次强调"《天问》中‘帝’字均指天帝",此语恐与《天问》内容不太吻合。先秦古人心目中之"帝"字,一为历史概念,二为神话概念,就是没有后来西方那种的宗教概念。李陈玉似乎对天主教有所了解,并试图用天主教的某些教义来诠释《天问》一诗。这种解读楚辞的方法是不妥当的,因为这与屈原以及其他先秦古人的思维并不吻合;但将屈原作品与西洋文化相联系、作比较,明末李陈玉大概是中国第一人。李陈玉的这点功绩应予肯定。  相似文献   

17.
儒佛轩轾、优劣之争已成历史陈迹 ,故今天我们评说之 ,应该可以避免主观性。儒佛矛盾中 ,相互包含、渗透、吸收是主要的 ,因为儒学要旨与佛法大义固多相通之处。于今我们亟需复兴儒学和佛学 ,而此“复兴”实有赖于我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被很好地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