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动词 数量短语"的语法结构关系入手,探讨动词后面的时间补语与时间宾语的区别,并分析带时量宾语的动词的语义特征和分布特征,以及时量宾语与动词语义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包含てもらう在内的授受表现的先行研究主要从构造特征,意思不同,说话人视点等角度分析。授受表现句中,由于说话者立场不同,所选用的授受动词也不一样。能否准确把握授受表现是学好日语的关键之一。而作为授受表现主要形式之一的てもらう,语感微妙,应用较为广泛。本文将从使役和受动两方面揭示日语授受表现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英语情态动词语义交错、用法多变。明晰情态动词的语义特征可以加深对情态动词语义的理解和提高语用能力。英语情态动词有功能性、主观性、即时性、多义性四大语义特征,上述四个特征对英语教师可以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启示,即了解情态动词的功能性有助于拓展情态意义的表达方式,了解情态动词的主观性有助于对含有情态动词话语和不含情态动词话语差异的理解,了解情态动词的即时性有助于对情态动词中语气婉转或不确定性语义的把握,了解情态动词的多义性有助于对特定语境中情态动词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微山方言有一种特殊的"动词 着"结构,它有着特殊的语义和语法功能."动词 着"和普通话的"动词 伤"表达的语义大致相同,表示动作的结果是使人处于某种消极状态;它相当于动补结构,是个动词性短语类型,具有动词性短语的语法特征.  相似文献   

5.
对后项动词之间的组配趋向性从语义特征的角度进行考察。对特定的考察对象前项动词"思う/考える"所接后项动词之间的组配合格性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各自不能任意互换的理据在语义特征缠绕机制上得到了合适的理据性分析,但是作为构词的词素而言,词与词之间的组配合格性不能以简单的合格与不合格这一标准来进行区分,本文的考察中已经发现"思う"与"考える"之间所组配的后项动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基础上,探讨了汉语学习者对使令动词"让、使、使得、强迫"的习得情况.研究发现,汉语学习者能够完全习得使令动词论元的有生性限制,但使令动词句法功能的习得却处于未完成状态.由于致使结构论元的有生性限制具有语言共性,二语学习者可直接从UG中提取相关语言特征,因此该句法-语义接口的习得对学习者而言不是问题.而致使结构在不同语言中的参数设置不同,汉语学习者需要识别汉语及其母语的语言特征,因母语负迁移或其他原因导致特征组装失败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7.
日语授受动词作为一种表达人际关系的语言表达形式,被认为是日语学习者难以掌握的一项学习内容。对于授受动词,日语中一共涉及三大系列七个动词,分别为:"やる?あげる?さしあげる"、"くれる?くださる"、"もらう?いただく"。而汉语中我们只需要用"给"字来表达就可以了。本文从视点、方向、人称限制三个方面对日语中的授受动词与汉语的"给"字句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分析得出两者的差异所在,旨在使日语学习者排除母语干涉的影响,准确掌握授受表达的技巧,顺利实现语言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句法分布和语义两个方面解释汉语中双音节名词、形容词加后缀“化”构成动词这种语法现象。第一,对“N/A 化”进行句法分析,指出“N/A 化”具有动词的句法特征,同时又体现了不同于一般动词的语法特征。第二,对“N/A 化”作进一步的语义解释,并指出后缀“化”可以激活“N/A”的描述性语义特征。最后简单总结“N/A 化”动词数量增多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察单音动词后"往"的语法化过程:"往"在汉代开始具备语法化的句法条件,唐五代时有了它的介词用法,到明清时期它的介词用法才发展成熟."往"的"位移"语义表达的转移和"外向性"特征的消失伴随着它语法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语义与句法相对应,词语组合时要受到语义搭配的选择性限制,语义特征不相容的词语一般不能组合。本文以"片付ける"一词为研究对象,对与其搭配的名词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说明该动词的语义引申情况。  相似文献   

11.
"兼爱"思想是墨家思想的精髓,至今仍然放射出璀璨的光芒。"兼爱"的伦理涵义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层次:感情层次和利益层次。感情层次就是要求人们相互地、平等地、普遍地爱;利益层次就是爱时必须给对方以利益,使对方在爱中得到利益。"博爱"是基督教教义中的重要思想,它要求人们彼此相爱,爱一切人。"兼爱"与"博爱"有两点是相通的:一是认为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大家应该彼此相爱:二是认为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知恩图报是人的一种本性,你爱别人,别人就会加倍地爱你。墨家的"兼爱"思想的人性基础与基督教是相同的,因此把它作为构建现代社会普遍伦理的文化资源,容易被西方社会所接受。  相似文献   

12.
魏晋与晚明是两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孤傲嵇康与狂痴李贽最有代表性。他们有共同的士人心态:才高气豪、狂放不羁、厌弃仕宦、离经叛道、置纲常礼法于不顾,分别以"师心谴论"与"别出手眼"的方式放胆为文,以特立独行的人格激烈反抗与批判虚伪的"礼法"社会。为统治者所不容,为世俗小人所不忍;从而因名祸起,因文字而致罪。他们的死,既是个人的悲剧,又是时代的悲剧,值得去反思。  相似文献   

13.
试论太极拳运动的精、气、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极拳作为内家拳种,注重在演练中精、气、神与动作协调一致。从理解内涵、把握特点、形神兼备的角度对太极拳精、气、神的外现与修炼进行阐释,并分别就太极拳对精、气、神的内炼功效进行研究,最后指出太极拳运动精、气、神的内炼与外现是矛盾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莎菲》不能用简单的“道德主题”或“女权主义”概括,在爱情故事的背后,是乱世中先觉者以“边缘意识”自守,在庸俗与空虚的双重诱惑中拒绝沉沦、抵死挣扎的心灵历程.这一“深层结构”才是这篇小说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材城市化倾向"已经从一个边界明晰的事实概念扩大为一个多方参与的舆论"事件"。其间不仅包含着人们对教育公平理想的追寻、对城市文明"先进性"隐喻的曲折表达,更隐藏着人们对乡村文明日渐远去的缅怀、对农村教育日益被城市教育边缘化的忧患。  相似文献   

16.
"夸蛾氏"--"蚂蚁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文教材选录的《愚公移山》中的“夸蛾氏”都作“夸娥氏” ,属于无本改字。《愚公移山》的故事原出《列子·汤问》 ,其原文是“夸蛾氏”。在该文中 ,“蛾”与“娥”音义俱不相通。“夸蛾”即大蚂蚁。蚂蚁搬山 ,完全符合《愚公移山》的寓意。根据民俗学的研究 ,万物皆有神灵 ,“蚂蚁神”作为大力神的代表确实恰如其分。《愚公移山》神话故事中的“夸蛾氏”就是“蚂蚁神”  相似文献   

17.
新的教育观念是培养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工具。培养活生生的人的方法有激活人的生命力、活跃课堂气氛、解放学生思想、活学活用、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等。  相似文献   

18.
当刘翔以12s91的最快速度取了2004年稚典奥运会的110m栏金牌后,“刘翔现象”就在神州大地轰然兴起。当刘翔及其教练“被迫”打算出国训练时,人们才开始意识到这种中国式的“后奥运虚耗”已经对金牌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这种“后奥运虚耗”现象已到了需要有关方面加以规范、引导的地步。期望能为减轻中国“后奥运虚耗”的不良影响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总督河道”是我国明代中央政府派出的专门为疏浚、开凿、治理河道的钦差大臣,故亦称总督河道大臣,其原官位、官阶不变,遇事方派遣,事毕回京复命,为非常设之官员。“河道总督”则是我国清代始设的掌管黄河、运河、永定等河,堤防疏浚、治理事务的专职官员,官阶与掌管行省的总督相同,为正二品,加尚书或都御使衔者为从一品。  相似文献   

20.
《野草》富含鲁迅全部的智慧和生命的热力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在“呐喊”和“彷徨”之后的心灵抉择。鲁迅在和封建旧垒奋力抗争之后为自己在历史舞台上选定了“历史中间物”这一“影”的角色 ,《野草》记叙了鲁迅在“夜”的绝望和“梦”的希望之中的彷徨和奋进。于绝望中抗争 ,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这就是鲁迅得以不朽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