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金凤 《知识窗》2023,(4):75-77
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决定国家法治建设的水平,目前大学生接受法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文章分析郑州经贸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状和困境,提出通过完善高校现有教学体系、丰富法治教育内容、创新课堂形式、发挥大学生法治意识自我教育功能等途径,达到增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实效,提高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建设法治中国这一新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大任,他们是依法治国的参与者以及中坚力量。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水平必将影响中国的法治进程,法治教育显得更加重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主渠道,应依据2018版教材体系,帮助学生实现从理论认知到行为实践的“知行合一”的法治教育效果。开设法律通识课程作为“基础”课程的延伸,能够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起到积极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后,党中央提出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民法典教育。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民法典教育是高校法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高校民法典教育的路径主要包括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或开设民法典通识课程以及民法典系列讲座。高校民法典教育内容的选择应以帮助大学生提升主体意识、权利意识、义务与责任意识为主要教育目标,重点阐释《民法典》的基本原则以及与大学生学习、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民事权利。  相似文献   

4.
张欣 《科技风》2015,(3):249
培养人民法治信仰的途径:1)从严治吏,尤其是地方小吏,是培养人民法治信仰的突破口。2)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这是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的治本之策。3)创新普法宣传的内容和形式是培养人民法治信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也不断增强,而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方面起到较大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铺垫。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体系要注重在法治环境下实施教育,以便能够培养出具有较高法律意识的人才,促进我国法治环境建设。本文主要分析法治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完善。  相似文献   

6.
法治社会是服从规则的治理,法治教育则是让规则铭刻在公民心中的教育实践活动.普法教育侧重于知识教育,是工具理性主导的对象化教育,强调法律知识的输入而忽视了理性行为的输出.当代法治教育应该是建立在交往理性基础上的价值教育,将受教育者视为主体,致力于教化人心,通过培养法治意识与法治理念,进而影响公民的日常行为.法治教育的具体目标则是培养民众主体意识,实现法治价值认同,培育其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实现法治社会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7.
骆鹰 《科技风》2014,(10):120-120,122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大学生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需求,通过分析选择合适的案例应具备代表性、科学合理性和启发性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研究了直接讲授案例、讨论案例、影视资料案例、实践活动及调研案例等在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许守琼 《科教文汇》2010,(32):187-187
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而课堂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和核心.案例教学法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的运用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本文探讨了案例及案例教学的内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殊性,重点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案例设计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正>信仰是人心中的绿洲,拥有信仰的人必定胸怀宽广、思维明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拥有法治信仰的社会必定和谐稳定,繁荣昌盛。为了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天下之治赖纪纲",管用而有效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四中全会也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  相似文献   

10.
11.
在分析卓越法治人才培育的基础上,探讨培育创新性法治人才的必要性;以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队伍建设等基础理论为指导,培育创新型法治人才;以"互联网+法学教育"为切入点,构建法治人才培育共同体,完善协同育人体系,探索培育创新型法治人才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法治现代化过程中最困难也是最关键的便是人的现代化。而具有公民权利意识、民主意识、民主和自由精神、社会责任心的现代化法治人才的培养必须从青少年开始。我国政府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问题一直比较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应当看到,有些措施,流于形式,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提出了在高职教育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高职学生的特殊性及根据本人在高职院校案例教学经验,阐述了高职教育案例教学中应如何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如何进行科学的案例教学考核评估;案例教学法应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综合发挥培养人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仁玉教授,法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法学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中青年法学家。原国内贸易部部级优秀专家,中国司法部律师与公证指导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法学会民商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北京市法学会理事,《法学杂志》编委,中国政法大学校聘兼职教授,国家检查官学院校聘客座教授,上海政法学院校聘客座教授,仲裁员。主要研究领域:民法。代表作:《契约观念与秩序创新》、《比较侵权法》、《合同效力研究》、《民法学》、《市场与契约化》主要研究课题:中央书记处与农村政策研究室联合课题《经济合同与经济秩序》,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青年基金项目《合同效力研究》,商务部课题《商品流通法研究》。  相似文献   

15.
贾臻  杜建松 《科教文汇》2011,(3):12-12,167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更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法律思想武器。高校是向国家和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阵地,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强弱直接制约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本文在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质内容和核心作用进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分别从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两个角度建构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教育内容,以期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育途径及目标等方面对中外高校法治教育全面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当前我国高校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我国高校法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近年来各类事故案例分析发现:作业人员的行为违章、管理人员的指挥违章、设备的装置违章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这充分反映了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源,为了增强员工安全素质、提升自我防护能力,通过过去发生的事故案例来做好警示教育,变事后教育为事前教育。  相似文献   

18.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基本修养.培养孩子们的感恩情怀,应从感恩教育做起.  相似文献   

19.
刘文琦 《科教文汇》2008,(21):57-57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反映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高校法学教育中切实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崇高的价值理念、良好的职业伦理以及高水准的职业技能。高校法学教育应顺应社会主义法治要求,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以培养更好更好的法律职业者。  相似文献   

20.
吕杰 《科教文汇》2012,(5):13-14
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国整个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实施民族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是我国高等院校中独具特色的团队.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对于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