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知识与趣味     
40年代,毛主席主持编辑了《六大以来——党内秘密文件》、《六大以前——党的历史材料》、《两条路线》等党的文献;50年代,又专门抽时间编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感人至深的是,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者,毛主席要处理的大事何其多,然而,他不仅主持参与了这些文献的选目、审定、补充修改和某些题解、注释的撰写工作,而且“亲自校对”。毛主席从1941年2月初开始校对六大以来文  相似文献   

2.
正多年的红色收藏生涯中,我一直在追寻几部特殊的红色文献。1941至1943年,毛泽东在延安亲自主持编辑了三部历史文献集:《六大以来——党内秘密文件》《六大以前——党的历史材料》和《两条路线》,由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印。《六大以来》分为选集本和汇集本。三部书都是土纸本,上下册16开。这三部文献集,对延安整风运动的顺利开展、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党的历史上路线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风雨编辑窗》这部长篇小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篇相形见绌的作品压了两期了。有的编辑声言“替作者考虑”,主张将这篇作品发掉。有位领导立即对“替作者考虑”说给予  相似文献   

4.
张文胜 《出版参考》2017,(10):40-41
本文论述了我国传统教育制度——“师徒制”在编辑职业中传承“工匠精神”发挥的重要纽带作用;总结了新中国编辑职业中“师徒制”的发展和现状;分析了目前编辑工作“师徒制”中存在的“不愿跟”与“不愿带”的问题;最后,给出了完善编辑工作“师徒制”的方法,提出了在“师徒制”中传承“工匠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文章概述了《姑妄言》的发现过程,阐明了《姑妄言》的价值及成就,并在前人“四大奇书”基础上,提出“六大奇书”说,认为《姑妄言》可与《红楼梦》一起进入“奇书”之列,构成我国古典文学的“六大奇书”.  相似文献   

6.
西汉时期的刘向,是一位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和目录学家。我们已经知道的是,他曾校阅群书,撰成我国最早的目录学专著——《别录》。那么,他在进行这项工作的过程中体现了怎样的编辑思想呢?他的这份重要遗产对于我们今天的编辑工作又具有什么意义呢?《论“辨章学术”——中国古代编辑思想史论之三》专门研讨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编辑”和“发行”是杂志赖以运作的基础,同时也是近代报纸杂志的主要分工模式。《新青年》的编辑和发行机制不仅推动了“启蒙”与“生意”的相互成就,同时也在运作转换中见证了这份刊物的人员流变和成长历程。《新青年》在创刊之初就奠定了编辑和发行的“两分”机制,这个“两分”是双方的相对独立、相克相生,更是主客间角色的吊诡乃至错位。随着陈独秀任职北大,《新青年》的编辑与发行也在“空间分离”而又“遥相呼应”的状态下成长为家喻户晓的“金字招牌”;“新青年社”成立后,《新青年》编辑和发行收归一体,这就为《新青年》向马克思主义宣传刊物的转变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编辑改稿即编辑工作者对其操作客体——待传播“稿件”的编辑加工。它是编辑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曾被称为编辑“六艺”之一,然而自编辑学科在我国创立以来,林林总总的相关论著几乎无一不涉及“改稿”却无一论及其规律。凌虚、松秀两位先生在《中国编辑》2003年第3期撰  相似文献   

9.
同事们看见我给报社写稿十投九中,以为我和报社的编辑混得熟.其实我认不到几个编辑,这多亏了《宜昌日报》社给我找了好“老师”——《新闻前哨》.  相似文献   

10.
最近,见光明日报登有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套《编辑丛书》的广告,似乎内容繁多,面面俱到,应有尽有。但粗粗一看,却总觉得缺点什么。再细细一想原来缺了一个《丛书》的“灵魂”——编辑的道德。  相似文献   

11.
一所新闻学院发来约稿通知,要我写一点自己“最出色的编辑活动”,以供正在编写的《编辑耕耘录》一书选用。尽管日常工作已经很忙,可我还是应承下来了。不是为别的,只冲着编写此书的目的之一——“为编辑正名”。来函中说,新闻编辑们的艰辛劳动“很少为人们  相似文献   

12.
去年九月,我应聘担任了由南昌市工交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办的《求索》杂志责任编辑。此时此刻,我衷心感谢“扶”我当上了编辑的《新闻知识》——这位不见面的老师。我和《新闻知识》攀上“良缘”,是从一九八五年五月开始的。打这以后,我一直坚持认真阅读《新闻知识》,并在新闻工作中加以运用。如今,快近九个月了,《新闻知识》的辛勤“汗水”没有白流,编辑之“果”令人喜  相似文献   

13.
《工人日报》今年6月19日有则新闻——肩题《枪杀经过竟有空穴采风霸州百姓呼吁公正执法》、主题《不能让无辜者永不瞑目》,报道了河北霸州市杜书贵撞车后枪杀该市供电局一职工的血案。但看完整篇报道后发现,我们的记者、编辑先生望文生义,将成语“空穴来风”的意思领会错了。“空穴来风”,语出《文选·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注曰:“门户孔空,风善从之”意思是说有木桩(枳,也称枳橘:句,  相似文献   

14.
6月20日,《文汇读书周报》刊载了王有布先生的大作《出版社的忧郁》。该文就改革开放以来,出版社面对中国经济体制发生的巨变,无论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图书销售、组稿编辑上,受到的冲击和“前所未遇”的困难,表示了种种“忧郁”。这些“忧郁”都是客观现实,理应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5.
1992年春天,邓小平再一次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谈话。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了该报副总编辑陈锡添采写的长篇报道《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陈坦言没有把邓小平重要的两句话写进报道,是“最遗憾的地方”。一句是“不要搞政治活动.不要搞形式主义,领导头脑要清醒,不要影响工作。”另一句是“年纪大了,要自觉下了,否则容易犯错误。像我这样年纪老了,记忆力差讲话有口吃,所以我们这些老人应该下来,全心全意扶持年轻人上去。”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今日快讯”、“金三角快讯”、“今日新闻”、“刚刚收到的消息”等栏目在各报相继问世,人们称这些栏目的稿件为“新闻快餐”,“吃”起来特“香”。近年来,我常常利用工作之余,顺手牵“羊”地为“新闻快餐”加“菜”,或许是迎合了快讯编辑的“胃口”吧,一年多时间,竟先后被《南通日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及省、市电台采用快讯稿件40篇。为“新闻快餐”加的“菜”从哪里来?根  相似文献   

17.
亦杰 《报刊之友》2008,(11):46-46
1992年春天,邓小平再一次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谈话。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了该报副总编辑陈锡添采写的长篇报道《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陈坦言没有把邓小平重要的两句话写进报道,是“最遗憾的地方”。一句是“不要搞政治活动.不要搞形式主义,领导头脑要清醒,不要影响工作。”另一句是“年纪大了,要自觉下了,否则容易犯错误。像我这样年纪老了,记忆力差讲话有口吃,所以我们这些老人应该下来,全心全意扶持年轻人上去。”  相似文献   

18.
“评论味”     
湖北日报一版《楚天论坛》的编辑,在一次来信中谈到,他们的论坛,要追求“评论味”。虽然他信中未阐明何谓“评论味”,但已使我感到新鲜。多年来,报刊上议论如何写好新闻作品时,多提“散文味”、“诗歌味”、“杂文味”,尤其提到写评论时,强调“杂文味”;提到杂文时,才讲到要防止“评论味”。“评论味”似乎不怎么受青睐。《楚天论坛》的编者却把“评论味”作为一种追求,效果如何,自有待实践会作出评价,但我对他们的追求,先要投赞成票。众所周知,评论是新闻家族中的一员,和重大新闻是孪生姐妹。要说“评论味”的话,首先,它姓“新”,注重时效性。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一闭幕,人民日报就发了社论《为经济发展上新台阶而奋斗》。三峡工程在人代会上通过,人民日报发了《贺三峡工程列入十年规划》的社论。这些评论都及时揭示了重大新闻的意义,给人以启迪、激励,发挥了新闻评论的特有作用。如果这些评论不是和重大新闻同时发,而隔  相似文献   

19.
当夜班编辑的难得上街逛逛,一上街多少必有收获——这是我的一点经验。却说这次上街的“收获”是,走过书亭,停下来看看书报广告,才体会到现在风气果然大为“开通”了。有一本《××杀手团》的广告中说:“本书惊险之极,看后冷汗浃背!”又有一本翻译小说的广告是“作者没有避讳(?)易遭诋毁的性爱描写,因为充满高尚情操的性爱本身也‘令人震感,令人销魂’…”还有“收获”哩,走过一家打烊的商店,有人在门前贴出一张大幅的手写广告:《香港、澳门新闻》,內容是《台湾色情之都》、《琼瑶两次婚变之谜》等等。此  相似文献   

20.
《新闻知识》今年第7期,在《通讯员要有“编辑意识”》一文中写道:“……象猜谜一样……”;在《“明日黄花”绽新蕾》一文中写道:“……象田流这样的高手……”;在《人间都有真情在》一文中写道:“……象妈妈一样给小宝宝‘喂’牛奶……”。在同期其他五篇文章中也有此种用法。应当指出,以上列举的“象”都用错了,应该用“像”才正确。“像”简化为“象”曾经过30年的历史.但在语言实践中碰到不少麻烦,如“画象”就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