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媒体作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阵地,对提升我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基于公共文化治理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乡村居民新媒体公共文化服务采纳的理论模型,并在全国630份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从采纳意愿与采纳行为相互依赖的角度,分析了乡村居民新媒体公共文化服务采纳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需求契合度、文化素养提升程度、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度、平台易用性、网络使用度、服务质量、邻里效应和政策效应等因素会在不同程度上对乡村居民新媒体公共文化服务采纳决策产生影响。建议提升新媒体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的需求契合度,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持续扩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范围和产品多样性,并以增强乡村居民文化获得感为基准,着力提升新媒体下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2.
于海军 《民生周刊》2022,(26):72-74
<正>她用实际行动把脚印留在基层,把业绩印在一线,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在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就业服务局一楼人力资源市场,党的二十大代表于砚华正在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于砚华手中拿着用工信息宣传单,一边宣讲,一边还要帮助求职者找工作,大家亲切地称她“就业红娘”。于砚华是洮北区就业服务局党总支副书记、副局长,洮北区公共就业实训指导中心主任。在吉林白城,她的名气不小。长发披肩,爱穿裙子,办起事来雷厉风行,给求职者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知识空间和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责无旁贷,同时也是对国际图书馆发展趋势的积极顺应。[方法/过程] 总结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通过设立院史馆促进公共知识空间与公共文化空间有机融合的实践经验,探索提出融合策略与服务模式。[结果/结论] 图书馆基于空间融合,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重点在于:①兼顾"内融合"与"外融合"策略,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参与职能;②完善关联集成研究,实现资源、服务、推广等全方位融合;③基于空间融合,完善图书馆教育职能,构建终身教育基地;④融入国家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塑造基于大数据的文化服务新模式;⑤完善移动端服务,提升基于场景的智慧文化服务;⑥促进多元交流合作,推动文化服务资源共享;⑦完善融合模式及共享机制的研究,实现基于资源合理分权分域的共建共享、合理使用以及数据安全。  相似文献   

4.
于敏 《兰台内外》2023,(26):55-57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有关民生的话题中,就业与创业始终是讨论的热点。我国也专门为了吸纳人才而建立了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该中心的服务宗旨是要将自身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以解决各行各业的人才供需矛盾。如今,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不仅人才市场的环境变得愈发复杂,人才的就业需求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对此,新时期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要想实现自身功能,就必须扩大业务范畴并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其中最重要的一项莫过于档案管理。本文将围绕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档案管理的现状,提出优化的措施,以望提升档案管理的效力,并让档案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相似文献   

5.
李晓群 《图书馆》2020,(2):53-62
文章构建了"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日常生活"的分析框架,利用2017年农户层面的全国性农村调查数据,对农村公共阅读服务的农户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户对公共阅读服务的满意度得分为67分,处于中等水平;正式制度在村庄中的良好运作能够有效提升公共阅读服务的农户满意度;而作为村庄非正式制度的宗族网络和宗教网络可显著降低公共阅读服务的农户满意度;正面的主观生活感受显著提升公共阅读服务的农户满意度。基于上述结论的政策启示是:保障公共阅读服务制度的有效运作;促进宗族和宗教文化的公共化现代转型;培育村庄公共阅读氛围和农户公共阅读习惯;提升农户日常主观生活感受。  相似文献   

6.
展望未来二十年,人口老龄化和生活网络化将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保障老年群体的精神需求,提供优质并契合老年人特点的阅读服务已成为建设幸福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值得图书馆工作者认真研究的课题。论文基于图书馆老年读者群体的社会现状、文化现状及其服务工作现状,分析了目前图书馆为老年读者提供服务存在问题,认为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在提升老年读者服务水平方面,首先需要构建符合老年读者特点的智慧阅读环境,针对老年读者特点开设符合的大数据技能培训,在分析老年读者需求的基础上,组织契合老年读者的互助阅读志愿服务团队,以达到推动老年群体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用户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的使用者,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优化服务供给,有助于促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发展。本研究以江苏省12个乡镇公共文化服务点作为调研对象收集语料数据,利用扎根理论对28份语料数据进行梳理与凝练,构建出基于用户需求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优化框架。结果表明,乡村用户从个人使用需求出发,延伸出对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的系统、内容、专业人员三大需求,个人使用需求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存在互促作用。基于调研结果,本文从个人使用需求、系统需求、内容需求、专业人员需求四个方面提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的优化建议,以期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发展与优化提供一定参考。图1。表3。参考文献28。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用户是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服务的最终接受者,基于文化云活动用户的在线评论,客观分析用户对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的需求,针对需求优化文化活动供给形式和内容,提升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质量。[方法/过程]以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在线评论与留言为数据来源,利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质性分析,构建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用户需求框架,并结合情感分析,计算用户对各需求要素的情感倾向。[结果/结论]组织需求、平台需求、活动需求为用户外部需求,参与动机、活动期望、感知价值等个体需求为内部需求,为提升用户对文化云活动的情感认同,从四个方面提出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优化建议,以支持公共文化云平台活动设计与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9.
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集成架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针对当前各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多源异构数据,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集成架构。[方法/过程]在充分分析公共文化大数据资源的基础上,对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的类型与分布进行分析,结合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的应用场景,设计公共文化大数据集成的架构。[结果/结论]提出一个由数据来源层、系统集成层、数据融合层、存储层、应用层五个层次构成的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集成架构,并对其中的采集、存储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观众需求对于博物馆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大数据时代为新时代的博物馆工作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以观众为导向的数据架构,精准、实时地把握和预见观众需求,建立以观众服务为核心的观众智慧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1.
在"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问题是效能问题,而创新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主要动力。文章探讨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案例,从服务创新和模式创新两方面介绍上海文化云项目的实施过程。文章提出"十四五"时期创新策略,包括:公共文化服务应内容、空间、服务并重;搭建服务平台;打破文化场馆的边界;延伸到公众不断发展的文化需求中去。  相似文献   

12.
从供需视角出发,探究文化遗产智慧数据资源应用和服务问题,对于活化文化遗产、推动文化遗产融入时代需求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该文阐释了文化遗产智慧数据资源服务的内涵;其次,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大视角阐述了多元主体的需求转变,分析了文化遗产数据资源供给端“创造”需求的能力不足和需求端“牵引”供给的能力不强的两大矛盾;最后,构建了供需视角下的文化遗产智慧数据资源服务模式,并给出供给侧提升服务水平、构建“供给侧—需求侧”沟通与协调渠道、需求侧优化针对性服务三个方面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公共文化云作为公共数字文化的重要传播平台,其服务供给效率直接影响到平台用户满意度。论文通过网络调研及现有公共文化云服务分类标准,对公共文化云服务功能进行总结归纳,借助基于Kano模型的调查问卷及分析法划分服务需求类型、识别服务供给优先序。论文将28项文化服务分为4类需求,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服务需求,提出了公共文化云的建设策略,以便优化平台服务及提升用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公共文化服务经历从无到有再到标准化、均等化全面推进的建设与发展过程,对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对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的内涵加以梳理,以“可及性”为研究视角,对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要素和“4A”评价框架进行分析,提出坚持政府主导,加大基层服务中心文化输出;匹配各方文化需求,注重多样资源整合;提升服务效能,强化政社合作供给;建立动态评价反馈机制,实现公共服务精准供给,是完善和优化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浙江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迫切需要在现有建设基础上,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确立公共文化服务在广播电视中的主导地位,将公益性和商业性节目有效剥离,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建立差异化的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知识空间和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责无旁贷,同时也是对国际图书馆发展趋势的积极顺应。[方法/过程]总结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通过设立院史馆促进公共知识空间与公共文化空间有机融合的实践经验,探索提出融合策略与服务模式。[结果/结论]图书馆基于空间融合,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重点在于:(1)兼顾"内融合"与"外融合"策略,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参与职能;(2)完善关联集成研究,实现资源、服务、推广等全方位融合;(3)基于空间融合,完善图书馆教育职能,构建终身教育基地;(4)融入国家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塑造基于大数据的文化服务新模式;(5)完善移动端服务,提升基于场景的智慧文化服务;(6)促进多元交流合作,推动文化服务资源共享;(7)完善融合模式及共享机制的研究,实现基于资源合理分权分域的共建共享、合理使用以及数据安全。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环境的需求,图书馆服务向智慧服务的转变,已然成为高校图书馆提升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准。笔者阐述大数据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的影响,提出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主要策略:创新服务理念;兼顾刚柔管理的有效结合;注重图书馆优美的人文环境的创设;以读者为导向,打造"智慧"服务;注重馆员潜能挖掘,培养具备专业和人文修养的精英馆员。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是一种收集、分析、整理数据集的形式,将大数据技术引入到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不但能够拓展档案的服务功能,还能提升档案数据的管理效果。由此,需要我们多渠道、全面收集人事档案数据,实现人事信息与档案管理系统融合;提升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实现管理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充分融入“大数据”理念,提高大数据处理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任红梅 《新闻知识》2023,(1):43-47+93
县级融媒体中心是连接基层社会,助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传播工具,其立足基层的定位、服务属性以及数字化技术优势,决定其在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中担当重要角色。县级融媒体中心助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要构建新型基层文化场域、信息平台和精神家园,以社会效益为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设置文化服务板块,建立数字化平台;传承本土文化,发展特色文化宣传;瞄准受众文化需求,提供精准化的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为满足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基本数字文化需求,挖掘制约汉藏双语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的因素,并针对制约因素探究如何提升服务效能,助力文化惠民工程,实现文化发展成果的共享。[方法/过程]以西藏自治区的公共文化机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法获取汉藏双语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现状,通过访谈法从公共文化机构提取当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制约因素并基于“三圈理论”进行主题分析,最终对服务效能的提升提供发展策略。[结果/结论]西藏自治区的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与过去相比有了较大的进步,但还可从能力因素、价值因素以及支持因素入手,加强内容建设以夯实数字文化服务的基础,畅通反馈渠道以感知公众需求,并考虑利用政社联动的形式发挥多方力量提升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