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上一期,安迪采访了创造了万维网的蒂姆·伯纳斯·李先生,在采访结束的时候,蒂姆先生向他推荐了旁边画像里的人,他又是谁呢?安迪连忙看过去。只见这幅画像里的人手捧微软视窗图标,安迪立马大喊一声:“啊,您是比尔·盖茨先生!”天才少年就在这时,比尔·盖茨先生突然出现在了安迪眼前。安迪吓了一跳,定睛一看,才发现原来这是盖茨先生的虚拟投影。现在,他可以和盖茨先生直接对话了。安迪既紧张又兴奋。  相似文献   

2.
<正>在上一期,安迪采访了帮助美国航空航天局把宇航员送上太空的程序员玛格丽特·希菲尔德·汉密尔顿。在采访结束的时候,玛格丽特向安迪介绍了旁边画像里的人物,他又是谁呢?安迪连忙看过去。只见这个画像里的男人有些胖,手里还托着一个冒着热气的咖啡杯。“这个咖啡杯的样子好眼熟啊。”安迪脱口而出。“哈哈哈,是吗?你见过这个杯子?”画像里的男人问。  相似文献   

3.
<正>上一期,安迪采访了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先生,采访结束的时候,比尔·盖茨先生向他推荐了旁边画像上的人,这个人又是谁呢?安迪连忙看过去。只见这个人面容消瘦,戴着一副眼镜,手里还拿着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哇,您是乔布斯先生吗?”“哈哈,是的,我是史蒂夫·乔布斯。”“您好,很荣幸认识您!您创立的苹果公司可是现在世界上最著名的公司之一。”  相似文献   

4.
(一)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3题。 灵魂曝光 【美国】马克·吐温 一座叫赫德莱堡的小镇,这个镇里的人向以诚实著称,镇里有位德高望重的理查兹先生。这天一个陌生人背着一只大口袋去他家,把袋子放在地上说,“请您把它藏好,袋子上系着一张字条,一切都在上面写着。”说完,陌生人就走了。理查兹忙解下字条,上面写着:  相似文献   

5.
现收藏于苏州博物馆的《董福祥军门小像》,单就画论,属苏州桃花坞年画的精品。《文物》1959年第1期载顾公硕先生的文章《苏州年画》里,不仅有专论《董福祥军门小像》的文字,而且配有“画像”。画像左上方题款:“翼翼忠贤将,隆隆勋业功。赫然丰采在,仰瞻神倾颂”。画像落款:古吴守闲士敬绘于香港碧霞轩之下。顾公硕先生以为,这幅画像  相似文献   

6.
从前,在一个国家里,有一位做了无数善事的善心者。国王非常欣赏他的善举,便封他为圣者。有一天,圣者过八十大寿,国王前来庆贺,特别带来一位画家,想通过画家的笔,将这位圣者慈祥的容貌画下来,作为世人的典范。用完晚餐之后,众多的嘉宾前来观赏这幅慈爱的画像。当画家将这幅画像拿出来的时候,所有人大吃一惊。因为画里的人根本没有慈善的面貌,反而充满暴戾、粗野、邪恶的气息。国王一看,生气地要人把画家拖出去鞭打。这时,圣者听到惊呼声,跑了出来,他看到这幅画像后,跪倒在地:“皇上,这画里的人,才是真实的我啊。”国王惊诧地问:“为什么?”圣…  相似文献   

7.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书屋里挂有一块横匾,上面写着“三味书屋”四个大字,据说是清朝嘉庆年间书法家梁山舟所书。所谓  相似文献   

8.
科任老师经常向我反映,说我班的孩子在课堂上随随便便,没有一点规矩,乱得课上不下去。面对这种情况,我也无可奈何,累得心力憔悴也没有效果。无意间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年轻的女教师愉快地走进教室准备上课,却发现黑板上画着一个人头像,上面写着“××(老师的名字)遗像”四个大字。看来,一场暴风雨就要降临了,但只见这位老师面带笑容,对着画像欣赏了一下,转脸环视全班,平静地说:“画得很像我,字也写得不错,可是多写了一个字。”当他从学生的表情上认定画像是王小虎的“杰作”之后,点名提问了他。王小虎回答,多了一个“遗”字。“为什么…  相似文献   

9.
闻一多先生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民主战士,是蜚声中外的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他可歌可泣的一生,值得人们深深地怀念。在“一二·一”运动纪念馆里,有一帧条幅,上面写着“闻一多先生精神不死”9个大字,并注明写条幅的时间是“1946.7.15”,条幅旁还有说明,说“这是某同学用闻一多先生牺牲时的鲜血写的”。后来,《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用闻一多先生的鲜血写成的条幅》,详细介绍这血写的条幅。读罢令人思前想后,疑窦丛生。  相似文献   

10.
在《“对联与课文”大观园》(《语文知识》1997年4期)一文中作者夏声义先生把毛泽东同志当作名对“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作者,是错误的。这幅对联的作者是明初进士解缙。毛泽东同志只是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为主观主义者画像时引用了这幅对联。  相似文献   

11.
两个年轻的女教师愉快地走进各自的教室,一个发现黑板上画着一个人头像,上面写着“××(老师的名字)遗像”四个大字;一个发现教室的墙被涂成了黑色。看起来,一场暴风雨就要降临这两个教室了。且看两位老师的表现。A老师面带笑容对着画像欣赏了一下,转身环视全班,平静地说:“画得很像我,字也写得不错,可是多写了一个字?”当她从表情上认定画像是王小虎的“杰作”之后,点名提问了他。王小虎回答,多了一个“遗”字。“为什么呢?”老师追问。“因为老师没有死,所以不是遗像。”“回答得好!”老师微笑着点头赞许。B老师也面带笑容对着那堵黑墙欣…  相似文献   

12.
语林     
绅士风度有一天,杰斐逊和他的孙子架着马车出去。在路上,他们碰上一个陌生的奴隶脱帽向他们行鞠躬礼。杰斐逊举起帽子还了个礼,但他的孙子忙着和别人讲话,没有理会那个奴隶。杰斐逊严肃地说:“托马斯,难道你允许一个奴隶比你更有绅士风度吗?”事外人语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慢待一个向你表示敬意的人,即使你看起来很高贵,他看起来很贫穷。爱因斯坦经常拒绝作家的采访或坐着由画家为他画像,但有一次,他改变了态度。一天,一位画家请求为他画像。爱因斯坦照例回绝道:“不,不,我没有时间。”“但是,我非常需要这幅画所得的钱啊!”画家恳切地说。“哦,…  相似文献   

13.
瑞奇在院子里竖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瑞奇的神奇博物馆展览,门票25元”。他在耐心地等待参观者,可是没有一个人来。街上也没有人。他的姐姐克里斯蒂正坐在树下写生。瑞奇只好第二次向姐姐发出邀请:“来我的博物馆看看吧,我布置了沼泽地里的恐龙模型展。”“25元,太贵了。”姐姐说。太贵了吗?瑞奇把“25元”划掉,在旁边写上“10元”。瑞奇看见山姆他们正在后院玩棒球,就走过去邀请他们。可是,他们连理都没有理他。难道还是太贵了?瑞奇又把“10元”也划掉,在上面写了个大大的“免费”。这时有一帮孩子骑着自行车呼啸而来。瑞奇赶紧大声招呼他…  相似文献   

14.
有两位年轻的女教师愉快地走进各自的教室,一位发现黑板上画着一个人的头像,上面写着“××(老师的名字)遗像”4个大字;一位发现教室的墙被涂成了黑色。看来,暴风雨就要降临在这两个教室了!然而,且看两位老师的表现。A教师面带笑容对着画像欣赏了一下,转脸环视全班,平静地说:  相似文献   

15.
在笔者的脑海里,时常浮现这样一幅厕面:一束美丽的花环,上面镶嵌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闪光的字眼;花环下面拥有“吐丝的春蚕”、“燃烧的蜡烛”、“让人登的木梯”等鲜活的风景。笔凝神地品味着这幅画的深刻内涵:教师,有着花环般的骄傲,光荣无比;教师更肩负着“春蚕”、“蜡烛”、“木梯”般的神圣使命,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16.
最近看了《中国教师报》上的一篇好文章,题目叫《当老师面对自己的“遗像”》。说的是接手新班的赵老师刚跨进初二年级一间教室,发现黑板上画着一个人头像,上面写着“赵兰遗像”几个大字。赵老师面带笑容对着画像欣赏了一下,转脸环视全班,平静地说:“画得很像我,字也写得不错,可是多写了一个字,谁能说出多个什么字?”当赵老师从学生表情上认定画像是一个叫王小虎的“杰作”之后,点名提问了他。王小虎回答,多了个“遗”字。“为什么呢?”赵老师追问。“因为赵老师没有死,所以不是遗像。”“回答得好!”赵老师微笑地点头赞许。…  相似文献   

17.
1936年10月19日,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举国上下,一片悲恸;爱国青年,失声痛哭。出柩那天,两里多长的群众队伍缓缓而行,上海民众代表抬着一面白色大旗,上面赫然写着:“民族魂”。这位伟人就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鲁迅先生。当时的进步青年阿累与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18.
挥手昨天早上,我在阳台上看风景,发现对面女生宿舍里一位漂亮的女孩拿着手绢在向我挥手,我也向她挥手;然后她跑到另外一个窗口再跟我挥手,我也跟她再挥;后来她又走了,到第三个窗口跟我再挥手时我才反应过来,原来她在擦窗户……一张纸条有个犹太人看到地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往地下挖5米,就会发现珍宝。”于是,他挖了5米深的坑,结果,又发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再往下挖10米,就会发现珍宝。”于是,他又挖了10米。最后,他又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这是一个犹太人的古老玩笑,你试着爬上去吧。”往少里说“费根同学,请问,2乘以2等于几?…  相似文献   

19.
安迪从下面看到树叶中间露出的外婆的黑色有带儿低帮鞋和白色花边裤子。她坐在上面,好像这里从来就是她常坐的座位一样。她正在编织安迪的绒线帽子。“哈罗,安迪!”“哈罗,外婆!你已经等了好久了吗?”她微笑着说:“多年以来我就在等。我得知,一大群欧椋鸟在你这儿做客……”  相似文献   

20.
画猫与画牛     
先来讲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梦溪笔谈》里讲的。有人得到了一幅古画,画上面是一丛牡丹,花下面还有一只猫。一天,这个人家里来了客人,他就把这幅画拿给客人看:“我不知道这幅画画得怎样,请您看看。”客人端详了一会儿:“很好,好极了。这是幅《正午牡丹》。”主人奇怪了:“哦,您是怎么知道的?”客人笑了:“你看,这些花颜色干燥,中午时候的花就是这样。另外,猫的眼睛变成了一条线,这也是中午的猫眼。”一番话说得主人连连点头。牡丹人人都会画,猫更是常见,也许我们家里就养了一只,但在一幅画里,让人能够看出画里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