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探究“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并提出优化路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构建“大思政”格局的关键之举,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创新“三全育人”机制至关重要。为更好发挥其思政教育效力,需从育人体系、思政素养、思政共同体、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立德树人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必要改革路径,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育人格局和环境,促进三全育人的推进.对此,高校应深刻认知到,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彰显社会主义大学特征的重要内容,有效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保障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目标的实现,在此基础上分别从保障、教学和师资三个维度,探索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审视和思考当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立足点,以“德育”“立德”为先,把“接班人”摆在高位,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实施“五育并举”、提升“三全育人”、培育时代新人上同向同行;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点,在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路径上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坚持以协同育人为着力点,建设思政课、通识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的课程体系,构建高校、家庭、社会同向同行的外部联动机制,形成大中小学同向同行思政教育一体化联动机制,实现“1+1>2”的协同育人效应。  相似文献   

4.
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是立德树人的成效,课程思政协同育人需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形成自身的育人路径。当前国际社会上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仍然激烈,资本主义思潮暗流涌动,容易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产生强烈冲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以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从高等专科学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入手,重点阐述了师范类高等专科学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理论依据与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思政",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二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要深入挖掘通识与专业课思政元素;三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要增强教师队伍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四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保障在"制度",制定相关制度才能推进"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6.
将一流专业建设中课程思政元素作为研究重点,提出新时代一流课程建设路径。以国家一流课程“投资学”为例,梳理出三种课程思政育人思路,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测算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实证研究发现:教师思政素养和思政结合程度在爱国情怀培养、价值观树立和责任感强化等教学过程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新型教学技术运用预期效果相对一般。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潜移默化和全面贯穿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渗透到高职学生课程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基于“三全育人”视角,在阐述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基础上,厘清“三全育人”与“课程思政”的内在联系,通过深入分析和剖析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究“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大思政工作格局下,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日常工作和党团学工作为代表的“思政课程”直接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政治任务;以其它学科中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代表的“课程思政”也同样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二者在协同育人上具有传递知识、树立道德、砥砺实践的相同逻辑起点。不过,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也存在着阻碍协同育人实际效果的差异因素,主要体现为知识教育方面的重合、道德教育方面的区别、实践教育教学方面的冲突。因此,需要在逻辑进路和实践指向上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求同存异”“平等交往”的合理沟通方式,通过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进行知识教育的分工、道德教育的联动、实践教育资源的协调,促进显性思政与隐形思政的结合,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间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9.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这“三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源头活水。各级各类学校需要在“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善用社会大课堂”“搭建大资源平台”“构建大师资体系”等方面结合地域及学校实际创新开展“大思政课”建设。“三种精神”融入职业院校“大思政课”建设,需要兼顾学校思政课的本质和职业教育特色,在树立和突出职教理念、构建协同育人机制、融入思政课堂、打造实践项目、厚植工匠文化等方面探索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0.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专业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文章以烟台职业学院“船体建造工艺”课程为例,分析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并在“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思政元素挖掘、思政育人教学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任务、方法和过程的总和,是体育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的重要路径。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演绎法等,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内涵进行了阐释和解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践行诉求。体育课程对于学生身体的教育价值贯穿于整个学校的教育场域,体育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广泛存在于学校体育的育人全程,使体育课程的“育体”价值和“立德”功能完整的展现在学校体育的顶层设计和实践路径之中。通过构建保障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群,划分体育课程思政践行主体担负的课程责任与要求,提升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设计的系统性和有序性,筛选和重组体育课程资源,形成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的有效检视制度和督导方式,可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讨提供学理导向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背景下,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要求所有课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坚持知识、能力、思政三位一体。本文以《基础日语》课程为例,对教材中体现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并探讨在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的路径,以期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3.
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育人的根本任务,实施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专业课程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充当重要角色和任务。通过对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与梳理,从专业课程思政设计与规划、专业课程思政意识培养、开发相关课程资源、重构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路径探究。  相似文献   

14.
高校专业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力量,协同育人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手段.为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起了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课程思政的关键是发挥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效应,构建好三全育人大格局,提高第一、第二课堂的协力,架构起专业教师与思政工作者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路径,形成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合力.学校在培养学生时,要注重学生专业素质的水平,以思政课为基石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学,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精神文明,改革创新精神,增加专业课与思政课的融合,实现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三全育人”视域下,美育如何赋能课程思政建设是美术院校育人的关键问题。美术院校美育赋能课程思政,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育人思想,有利于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美术高等教育的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美术院校美育赋能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存在全员育人主体对美育、思政认识不足,全程育人课程与美育、思政结合不紧密,全方位育人美育、课程、思政协同体系不健全等“三全育人”不全问题。应探索美术院校美育赋能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包括:树立全员“美育+思政”育人理念,形成全程“美育+课程”思政育人过程,构建全方位“美育思政+”育人体系。将美育结合课程思政,推进美术院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16.
为了扎实推进新时代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树立正确的课程教育理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围绕武术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以及教育资源,依据武术课程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把武术课程技术层面与理论层面的育人理念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实现“技术传授”和“思想教诲”协同育人的有机整合。研究认为:武术课程思政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教育资源,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融入武术“思政元素”于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全过程;构建武术课程思政“技术育人”和“理论育人”为核心的教育观,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又是武术教育思想内在机理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都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二者从内在具有一致性,但在实践工作中也需要对二者进行辨析,以便高校能更好地开展思政工作.二者在根本任务、育人目标、教学任务上具有一致性,但从"思政"的重点、地位和实施渠道上有所区别.作为新的教育理念,高校要从联系和发展的角度,促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之间形成育人合...  相似文献   

18.
运动生理学是体育学专业核心课程,对其思政元素的总结、提炼可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和育人体系。以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引,综合政策文献等资料,剖析体育类院校开展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对开展《运动生理学》课程思政的意义、设计、实践进行阐述,立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和运动生理学专业特点进行整体部署,推进课程思政向纵深发展。研究认为:《运动生理学》课程思政意义在以多样、系统、专业的教学解决“为谁培养体育人,培养什么样的体育人,怎样培养体育人”的核心问题;从统一教学理念、坚持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思政化、多元教学评价等方面完成《运动生理学》课程思政的设计;通过专业理论课、实验教学课、线上精品课、实习实践课等形式讲好思政故事,传承思政精神,旨在为体育院校开展《运动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班会思政化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切需求。为此,高职院校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与班级日常管理融通,提升辅导员理论修养职业能力的同时,通过贯彻思想政治工作“三贴近”原则,拓展主题班会实施途径,实施班会课程化、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等考核评价方式,构建“大思政”格局下的主题班会体系,为班会思政化实施和育人效果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课程思政关键在教师,重点在课堂教学。针对长期以来形成的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和目前课程思政建设出现的“贴标签”问题,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应当遵循统一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独特性原则,将育才和育人有机统一,对课程进行全面系统的整体性重构,坚持课程思政建设特色化发展,才能切实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