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迪 《新闻传播》2023,(9):19-22
全媒体时代网络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新媒体技术与高校法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客观上推动了高校法治教育模式的变革。全媒体时代高校法治教育蕴含着拓展法治教育载体、改革法治教育模式、丰富法治教育方法和加强主客体间对话等价值,通过探索实现“媒介技术+法治教育”的模式转化,要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完善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和提升教育主客体媒介素养等方面推进具体实践,加强高校法治教育立德树人的质效。  相似文献   

2.
李虹 《云南档案》2023,(1):48-50
高校是党史教育的重要阵地,推进高校红色资源融入党史教育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高校红色档案是党史教育的重要资源,也丰富着党史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本文探究高校红色资源融入党史教育的实践路径,提出深挖红色档案资源、培育党史教育课程、丰富党史教育形式等路径,以构建高校党史教育宏观体系,推动党史教育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依据循证理论搭建的高校图书馆党史学习教育模型。通过分析常州大学图书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践过程,包含构建的党史学习教育阅读空间、“读书思廉”阅读推广活动及开展的其他相关活动,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助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张博  吉喆 《传媒》2022,(23):37-38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我们能够更加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本文从探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角度入手,指出要发挥全媒体矩阵优势,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多元化进行党史宣传教育,使党史内容更加鲜活,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雨清 《采.写.编》2023,(12):155-157
全媒体时代下,高校依托互联网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是时代之需,网络短视频拥有全年龄段的用户与受众,是高校对接家庭、衔接社会、立德树人的有力手段。但当下存在高校对于网络短视频的利用率低、内容把控度弱、体系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亟需从明确育人目标、强化思想引领、完善体系建设、整合育人资源四个方面,强化完善以高校为主导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让网络短视频成为协同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优势互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开启了新的空间。在借助全媒体开展育人工作的过程中,全媒体融入大思政育人格局的顶层设计、接受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教育者的全媒体素养都将在直面挑战中得到提升,从而进一步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教育信息技术和教育理念创新对高校外语教学提出的时代要求基础上,探讨了高校俄语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几个方面,提出了新媒体技术与全人教育理念有机结合,开展高校俄语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总原则、立体化的全媒体教材教辅建设、全媒体辞书的出版和教学服务、全媒体分级阅读平台和俄汉双语人文社会科学阅读平台.  相似文献   

8.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新闻传播对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意义重大,不仅是民生的重点,还是新闻受众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在全媒体时代,为了做好教育新闻报道工作,教育媒体持续关注教育行业发展动态,精准发力、做好“价值引领”,抓住关键元素、做优核心内容,加强新闻从业者综合素质培养,这不仅提高了教育新闻的可读性,还增强了教育媒体的责任感。本文首先介绍了全媒体时代教育新闻的特征,探讨了当下教育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教育新闻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全媒体人才,如何培养全媒体人才是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回应媒体深度融合发展需回答的现实问题.本文根据当前媒体格局变化,结合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现状及对媒体管理者的访谈,认为新闻传播教育要做好全媒体人才培养,需抓住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思维革新这三个关键点,并构建起价值目标层、知识技能层和创新思维层互为支撑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0.
张开琳  赵青 《传媒》2022,(21):37-39
重大主题报道彰显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持续营造党的二十大主流舆论氛围,七一客户端暨重庆市委党建全媒体坚持融合策划、移动优先、价值引领、多元传播,全媒体传播体系浓墨重彩开展主题报道。以品牌党刊厚植的价值引领力为内核,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引擎,全媒体传播张力不断扩充,推出“二十大精神读本”特刊、特辑、专辑,重大主题报道作品全网传播量超过3.86亿,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让党的二十大精神主流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相似文献   

11.
方晓恬  刘华东 《传媒》2022,(3):39-40
新闻工作者对传播方式方法的创新,将有助于人民群众更好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本文对2021年《光明日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系列报道进行文本分析,研究发现,在传播内容上,《光明日报》通过讲好党史故事生动再现了百年党史;在传播形式上,借助全媒体创新了党史报道形式,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光明日报》充分发挥党报舆论引导作用,有力配合了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开展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提出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的传播原则:党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在建设新媒体校园文化过程中,总结建设校园文化的传播策略:媒介素养教育先导的策略、宣传和服务高度融合的策略、全媒体融合的策略、新媒体文化引领示范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全媒体时代,图像媒介因其创作即时、题材多元、传播快捷、开放及互动性强,而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同时,它也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在时间、空间等维度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探索空间。鉴于此,论文在详细分析讨论全媒体时代图像媒介特征的基础上,探索了其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意义]针对党史学习教育中高校图书馆红色文化推广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寻找一条将党史学习教育与红色文化推户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图书馆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助力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新路径.[方法/过程]高校图书馆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以提高服务效能为目标,运用调查法、比较分析法、例证法,探究彰显图书馆红色文化推广...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图书馆在网站开设党史学习栏目有利于充分利用馆藏资源,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文章采用网络调研法,调研了国内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网站党史学习栏目的建设状况,从栏目设置、栏目导航内容、栏目功能等方面分析了党史学习栏目的建设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时间见证初心,历史检验使命。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湖北襄阳日报社聚焦主责主业,展现媒体担当,坚持五措并举,增强新闻舆论“四力”,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报道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全方位多层面推动全市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为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强大精神动力当好擎旗手,吹响冲锋号。  相似文献   

17.
全媒体时代,信息传输方式更加高效智能化,促进了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公共图书馆必须对全媒体在读者服务中的价值优势具备深刻认知,强化服务理念和服务内容、形式的完善创新,有效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价值,助力社会发展。文章基于对全媒体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分析,总结了当前读者服务开展的不足,并提出了全媒体背景下完善创新读者服务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专业人才是媒体内容的生产者,全媒体人才培养和专业采编队伍建设是报业走向融合和重构的重要环节。媒介融合时代,全媒体人才培养如何适应报业转型中的人才需求,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一是建构综合性、专业性全媒体采编队伍;二是高校要更新培养理念,调整课程设置,建构全媒体实践平台;三是要重视时代发展中的生存能力和行业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全媒体的发展为健康科普活动带来全新形式,高校图书馆采用新技术手段推广健康科普信息势在必行。文章梳理了全媒体环境下我国健康科普工作的发展现状和高校图书馆用户的健康信息需求,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开展健康科普的场所、人员、资源和传播效果优势,提出基于全媒体特点的高校图书馆健康科普服务策略,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健康科普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全新的媒体环境、多元的媒介形式,促进了高校思政教育路径的变革与创新,也形成了思政教育的挑战与压力.全媒体时代,思政教育的平台载体更多元、教育内容更丰富、舆论氛围更优越,有利于构建教育新格局.全媒体时代的海量信息冲击,带来的是新生代学生的思想波动,无形中也增加了教育的难度.高校思想政治层面的教导,理应紧抓全媒体的优越之处,应对负面信息的冲击,理应巩固主流思想,夯实舆论阵地,将先进思想的灌输与正确观念的启发相结合,将建设性的引导与批判性的否定相统一,以极富亲和力,极为贴近青年一代生活的模式,助力思政教育的高效推进.由秦世成所编著的《全媒体传播环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书,以全媒体传播环境为背景,以高校思政教育为研究核心,从工作主体客体的变化与交互视角,结合典型案例,着力分析了思政教育的发展之路,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