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需要完善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作为支撑。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存在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分别主办的两套体系。体教融合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的改革路径如下:(1)把核心价值锁定于让学生在参加竞赛中不断追求卓越和超越自我,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构建两个部门有机结合,适合体育和教育发展规律要求,包容所有学生参与的综合性全国青少年(学生)运动会以及全国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并与职业竞赛体系有机衔接;(3)应由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共同负责,统一参赛资格注册、统筹运动等级认证、共享奖励政策激励,谨慎确定初始比赛年龄、年龄段分组、项目设置、比赛数量,更多采取平日校内比赛、周末校际比赛、节假日跨区域比赛、假期全国性比赛的形式;(4)充分发挥单项运动协会、学生体育协会等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前瞻思考、全局谋划、战略布局,整体推进青少年体育赛事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理念的发展方向出现了新的变化。在"三级训练网"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出种种不利于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弊端的情况下,根据我国国情,提出树立"育人夺标"的思想,明确"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开源广蓄"的渠道,达到"节能增效"的目的,形成"优化整合"的体系,"精兵之路"思想指导,重构我国竞技体育后备队伍培养体系。以教育系统依托,探索以管理机关为主导、通过"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建立社会办高级竞技队伍的体系,使人才培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未来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于青少年体育价值观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现阶段由于学校,社会,家庭对于青少年体育价值观的影响,导致青少年体育价值观缺失,继而引发的青少年精神空虚,运动能力低下,体质状况令人堪忧。"立德树人"作为现阶段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与目标,学校体育要以科学价值观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担当社会责任的勇气。  相似文献   

4.
高尔夫再次成为奥运会项目,世界竞技高尔夫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竞技高尔夫面对这一时代契机,必须科学认识所处的时代背景,认识我国竞技高尔夫的重要战略意义,认识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把握简单性与复杂性相结合、资源发展与资源优化配置相结合、科学性与创新性相结合、高标准与高目标相结合的原则,促进我国竞技高尔夫实现跨越式发展,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竞技体育是体育强国建设的组成部分,大学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从大学竞技体育百余年发展史来看,大学在不同历史时期承担了竞技体育改革的不同任务,产生了锦标主义、体教分离等一些问题,但是由此也实现了由体教结合向体教融合的渐进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大学是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受锦标主义影响出现的选手制对当时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新中国成立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后重构了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路径,即体育院校与普通高等学校(不包括体育院校)并行培养高水平运动员,随之产生了体教分离的问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体育院校以“三结合”为办学思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普通高等学校通过建设高水运动队探索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途径。进入新时代后,一部分大学将体育工作全面融入体育强国建设中,以全面育人为理念,探索体教融合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路径。在深化体教融合、探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多元化路径背景下,一些运动项目的后备人才培养必然会逐步回归到大学。  相似文献   

6.
劳动育人的价值旨归在于引领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塑造劳动品格并练就培养劳动技能养成,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基础育人地位.劳动育人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以及中国共产党育人理念.新时代劳动育人要注重规范性,加强教育制度保障,通过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课程提升劳动育人各个阶段的有效衔接,并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增强劳...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模式。广东的竞技体育要发展,要加大改革的力 度,实行多轨制培养体制,利用社会力量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在省、市(区)、县,企业,学校等实行多层次、多渠 道、多形式、多网点、多轨制等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模式。  相似文献   

8.
大学在保护与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传统体育如何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得到保护和发展已经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现代化改造是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根本解决之道,大学所具有的文化理性和创新能力应该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作用,我国的大学应当成为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基地,在整理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与十年前相比,现在朝鲜族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数量不足,素质下降,培养断层,青黄不接,危机日渐深重。分析认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制约着竞技体育的发展,相关人员思想观念滞后,动力不足,素质偏低,是目前这种状况的深层原因。因此,大力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加大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逐步改革管理体制,完善培养制度,加大资金投入,是重振朝鲜族竞技体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构建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目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问卷调查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对指导我国过去十多年来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的《关于开展学校业余体育训练 ,努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中提出的目标的反思下 ,确定了我国未来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目标的定位应该是业余性和校际体育竞赛的方向 ,并构建了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和阶段计划。  相似文献   

11.
“五育融合”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高校体育综合育人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养成,有利于高校体育综合育人高质量发展。高校体育综合育人的内在逻辑主要体现于:以体养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体启智,致力于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相促进;以体塑美,注重塑造外形和温润心灵相协调;以体促劳,注重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基于此,研究建议:牢固树立“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系统构建“综合育人”的框架体系;强化提升师资队伍的融合育人能力;不断完善体育综合育人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广东、甘肃、上海、浙江、山东、广西等六省份实地调研资料为基础,对新时代我国体教融合问题进行研究。指出,体教融合是六省份在实施《青少年体育“十三五”发展规划》过程中值得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体教融合最核心的问题是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多元参与的青少年体育发展格局。进一步细致分析体教融合的具体问题发现,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依然值得高度重视;学训矛盾依然存在,赛制改革亟待进行;体校建设是体教融合的重要着力点。最后结合上海、山东和浙江的经验做法,从理念目的的融合、体制机制的融合、资源措施的融合三个方面,对新时期体教融合问题提出建议,旨在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打牢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借鉴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教育评价人学理论,剖析了学校体育教育评价本原迷思困境,深度澄清学校体育教育评价本原,提出评价的实践路向。学校体育教育评价本原:立德树人是学校体育教育评价的目标导向、协同参与是学校体育教育评价的动力源泉、价值导向是学校体育教育评价的本质要求、内容多元是学校体育教育评价的现实表征。在剖析学校体育教育评价迷思困境基础上,提出评价的实践路向:正确把握学校体育教育评价的目标导向,加快实现学校体育教育评价主体共同治理,深度推进学校体育教育评价方法工具研制创新,科学确定学校体育教育评价内容合理分类。  相似文献   

14.
构建我国教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系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竞技体育与教育关系、学校开展竞技体育对我国现代教育的意义、以及竞技体育与教育有机结合对我国竞技体育的意义等方面的研究。提出构建教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系的理论框架与相应的对策。为建设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大学体育和社区体育是国家体育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发展的理论研究,对于全民健身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报告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给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将"立德树人"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本文将首先梳理高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及现实意义,再从树立理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师德师风建设及联动长效机制五个方面论述高校"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为提升高校"立德树人"的实效性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将体育品德列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重要维度,从而有效促进体育学科将立德树人真正落到实处。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更为凸显学校体育的育德价值,将“立德树人”和“健康第一”两个课程理念有机统一,实现体育育德目标的体系化、体育教材内容德育价值蕴含的整体规划,这些都是新时代背景下体育课程标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变革,将有效促进学校体育的德育,从而充分发挥中小学体育学科在促进学生育德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理论分析、逻辑推理法等对近10年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研究,肯定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今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独生子女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以独生子女人口的研究为切人点,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的现状,指出了独生子女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影响的主客观因素,针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储备减少及培养体制存在的弊端等问题,提出了扩大我国体育后备人才项目人口和训练人口的对策与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围绕《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主要内容,对高校一线体育教师学习贯彻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和改革实践活动进行研究。认为,充分发挥不同专项体育课程的独特育人价值和铸魂育人优势,将课程思政融入体育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多措并举提升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做好做实体育课堂教学案例,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隐性教育效果。尽快建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评估体系,为制定地方化、校本化评价标准提供权威指引。在课程思政统一性的要求指引下,自主开展体育课程思政的差异性建设,注重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建设,建立以精神激励为主的地方化、校本化体育课程思政激励机制。旨在通过传递基层体育教师的声音,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校本化实践经验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