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连伟 《语文知识》2001,(11):42-43
学生往往容易把三国时蜀后主刘禅名字中的“禅(shàn)”念成“禅(chán)”,根本原因就是不理解此处“禅”的深刻含义。刘禅,最初名斗,字升之。《说文解字》云:“斗,象形,有柄,上象斗形,下象其柄也。斗有  相似文献   

2.
啄生有不少语法研究著作将《祖堂集》中的僧见雀儿啄生的生看作唐代新生后缀,何小宛(2009)认为这种说法不妥,指出啄生应是动宾结构,这无疑是正确的。不过该文认为啄生义为啄食虫儿,仍可商榷。我们认为啄生的生是指禅典中常用的术语生饭。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1996年)第846页对“买”一词的释义是:①拿钱换东西(跟‘卖’相对);②(Mǎi)姓。这样的释义是不够全面系统的。准确而全面是词释义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所列义项能够涵盖该词条  相似文献   

4.
字典词典中对"隍"的解释基本上是"无水的护城壕",但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的"城隍"以及"城隍庙",用上述意义似乎无法解释。本文旨在梳理"隍"字意义的流变,并且对各类辞书所释义引证进行归类,总结梳理"隍"字各项意义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5.
自宋元以来,"则剧"在文献中频现,关于其含义,学界进行过争议和讨论。该文同意"则剧"即"作剧"说,在此基础上对其核心语素"剧"字表"玩耍"义进行源流探析,并分析汉语史上表"玩耍"义的词语之衍变情况,同时纠正《汉语大词典》之误。  相似文献   

6.
近日翻阅旧刊物,偶见《语文教学通讯》八○年第六期发表的《对<论积贮疏>几点注释的质疑》一文,细读之后,认为文中所提几点“质疑”是值得商榷的。一、关于“畜”字文章认为,课本把“畜”注释为通“蓄”是错误的,是“绝非通假字”。我的看法恰恰相反,认为课本的注释是正确的。查《说文》:“畜,田畜也。”《玉篇》:“畜,从兹。兹,益也。”《韵会》将“畜”作“稸”。“畜”字古文为“兽”。《说文》:“兽,(?)也,象耳头足,厹地之形。古文兽,下从厹,凡兽之属,皆从兽,许救反。”《经典释  相似文献   

7.
"落索阿姑餐"见于《颜氏家训》,目前比较权威的辞书都认为"落索"释义为"冷落;萧索",一些学者提出异议。通过文献语料的探析,可以发现"冷落、萧索"义在语境中并不贴切,"怠慢﹑刁难和拖沓"义更显确切。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宣城方言常用、明清白话小说中也有用例的“硬证”进行考察,认为《汉语大词典》应增收其“有力的人证或物证”义。  相似文献   

9.
过去,人们一般把在先秦两汉古籍中出现的“杀”字,都训为“杀伤”、“搏杀”之义。徐勇同志在其近著《尉缭子浅说》(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2月版)中举出了二十条例证,认为“杀”字除了具有上述含义外,还可训作“减省”之义(具体情况要根据其读音和在古籍中的不同运用而定)。我同意他的这一新见解,并认为尚可再陈数例,以作补证。一、《墨子·备城门》:“其上称议衰杀之。”(毕沅注:“言称此而议减其上。”)二、《备城门》:“城中无食则为大杀。”(毕沅注:“杀言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除了用反切、异读、读若、声训等传统的论证方法,进一步论证了钱大昕的古无轻唇音这一古音学说外,更用大量的方言材料对此著名论断予以补证,使此论断的实证更为丰富、充实。  相似文献   

11.
方言与辞典的关系,黄典诚先生《方言与辞典》一文已作过精辟的论述。黄先生讲:“收词要广而精,释义要信而确,注音要辩而明。在这三者之中,我看与如何运用方言材料,都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古代方言,固然在所必录;现代方言,尤要妥为采用。单词奥义,补书证之不足,莫若各地方言。因此,甚至可以说:方言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于性描写中每每提及烧香疤一事(即男子用香火烧灼妓女或姘头的肉体以留下印记),《词话》本第八、三十二、六十一、七十八诸回均有记述。其烧灼部位多指明在阴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提出的“唐代已有沦茗”说进行了补证,通过对唐宋“泼茶”及苏轼兄弟“煎水不煎茶”等的考辨,认为中国古代瀹茶经过了唐代滥觞期、五代过渡期、宋代成熟期、明清繁荣期四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河西学院学报》2019,(4):77-80
《启颜录·嘲诮》"酒肆"条"酒,向他篱头,四脚距地尾独速"中的"酒"是个谐音词,兼表"酒"和"狗"双重含义;"此嘲最是无豆"之"豆"也是个谐音词,兼表"窦""逗""豆"三层含义:"无豆"一是指狗在篱笆旁四脚蹬地尾巴摇动是因为"无窦"可入;二是众人评价此则嘲语最是"无逗(即不逗趣)";三是用"无豆"关联"我若有豆,即归舍作酱,何因此间饮酢来"以讽刺酒酸。  相似文献   

15.
<正> 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对所证几何图形加以“改造”,使其成为某一熟知的基本图形,从而使我们在证题过程中,能够方便地应用该基本图形的性质,这是一种常用的、行之有效的证题策略.我们姑且  相似文献   

16.
17.
黄庭坚深受禅宗影响,其作品往往有较浓的禅味,或者喜欢在作品中使用禅宗或佛教典故,加上其用典灵活隐晦,往往让人难以得其真意。古代注家在这一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错漏之处也在所难免,本文以具体例子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劳”指的是候鸟伯劳,“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即“牵牛”)织女时相见。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间。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帐脂粉香。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谁与同。”这首诗出自萧衍(464~549南朝梁武帝)《玉台新咏》中的《东飞伯劳歌》。成语“劳燕分飞”便典出于此。  相似文献   

19.
“廉政”一词,在我党的重要文献中始见于十三届五中全会公报,继之于十三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从此,“廉政”一词广泛传播开来。什么是“廉政”?或者说“廉政”的涵义是什么?打开中国古代典籍和古、今汉语辞书,只有“廉洁”、“清廉”、“廉吏”等相类的词语,几乎没有“廉政”一词。唯有新编纂的《汉语大字典》收录了“廉政”一词,但释义不明。它注为:同“廉正”、选引《晏子春秋·问下四》篇中的一句为例:“景公问晏子: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那么“廉政”为什么同“廉正”?大概是源于孔子之语。  相似文献   

20.
夏军 《现代语文》2009,(10):58-59
清代戏曲家蒋士铨的《冬青树》传奇,将人间凡尘与鬼神世界二元结构并行叙述,从而组织人物推进情节,层次清晰而生动。通过表现两个世界价值观的差异,对比世人所受到待遇的不同,在褒贬鲜明的立场上传达出强烈的伦理教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