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硬尾漂即实心尾漂,软尾漂即空心尾漂。经常听到钓友们关于硬尾漂和软尾漂灵敏与迟钝的议论。究竟是硬尾漂灵敏,还是软尾漂灵敏?是否只要是硬尾漂就比软尾漂灵敏;或者只要是软尾漂就比硬尾漂迟钝?造成灵敏与迟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下面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2.
漂尾的粗细直接关系到浮漂的灵敏和醒目程度,而灵敏和醒目一直是两难全的。一般说。漂尾细灵敏度高,但观漂吃力;漂尾粗灵敏度低,但动态醒目。干国通和叶之恒两位钓友潜心钻研,琢磨出了一种新型浮漂——箭尾漂,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难题。这种浮漂由于漂尾如弓箭的箭尾,故称箭尾漂。它既灵敏又醒目,特别适合老年和视力较差的钓友使用。  相似文献   

3.
近来许多钓友在购买新款达摩漂时,会问到新款的漂尾怎么和以前不一样呢?  相似文献   

4.
史为林 《钓鱼》2008,(8):14-15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浮漂的话题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2007年的《钓鱼》杂志发表了多篇关于浮漂话题的文章,在阅读了钓友的文章包括笔者自己的文章后,总感到对于浮漂和漂(钓)组灵敏与迟钝的分析和认识存在一些缺陷,存在较大的片面性,尤其是理论根据不足,有的文章说得很含糊,不能使阅读文章的钓友从根本上了解什么样的浮漂更灵敏,钓组在什么样的调、钓状态下更灵敏,使人无所适从。如钓友们普遍认为小钩细线轻坠小漂钓灵敏,  相似文献   

5.
漂尾的粗细直接关系到浮漂的灵敏和醒目程度,而灵敏和醒目一直是两难全的。一般说,漂尾细灵敏度高,但观漂吃力;漂尾粗灵敏度低,但动态醒目。 干国通和叶之恒两位的友潜心钻研,琢磨出了一种新型浮漂——箭尾漂,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难题。这种浮漂由于漂尾如弓箭的箭尾,故称箭尾漂。它既灵敏又醒目,特别适合老年和视力较差的钓友使用——编者 一、材料和工具 1.漂身稍粗的木质立漂1支。 2.废底片1段,长度10厘米以上。 3.绿色、黄色、黑色油漆少量。最好是荧光漆。 4.502胶、强力万能胶或树脂胶。 5.直尺、刀片、钳子…  相似文献   

6.
周月松 《中国钓鱼》2006,(11):30-30
细尾漂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把上钩的鱼讯放大,使钓者及时提竿中鱼。可是,在远距离垂钓时,这种漂尾的动作就不容易看清。老年钓友几乎是看不清楚了。笔者有一招,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姜超 《中国钓鱼》2005,(8):60-60
多钓友在挑选浮漂时,只是把浮漂滚动一下,如果不颤动的就是同心度好,属于好漂,反之就是次品,这样挑漂是十分片面的。挑选一支好的浮漂,首先要根据自己所钓鱼情,选择适合的漂型,最主要的是,仔细挑选漂身和漂尾的漆是否均匀,漂身漆有没有气泡,是否有裂纹,漂尾和漂脚的接口是否有明显的缺陷,最后再挑选浮漂的同心度。需要一提的是,独根、多片拼合的孔雀羽浮漂,还有软尾的浮漂,因其加工和自身的原因,很难达到笔直,在挑选这样的浮漂时,可以适当放低对同心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刘鑫 《中国钓鱼》2005,(12):29-29
星漂也称蜈蚣漂,因其具有适:应性广、成本低、反应灵敏的特点,得到钓友的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9.
湖南钓友冯小山来信问: 一、经常看到报刊上介绍如何将漂子调得特别灵敏,请问:漂子是调得越灵敏越好吗? 二、垂钓时多装几只鱼钩,能起到以多致胜的作用吗? 答:关于漂子灵敏度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不少老年钓友由于视力越来越差,无论用立漂还是星漂垂钓,看漂都很吃力。特别是近几年来,鱼越来越难钓,钓友们都换上了十米左右的长竿远钓,这对老年视力差者就尤为困难。怎么办呢?那只有在漂上下功夫,将漂尾做得大一点,醒目一点。  相似文献   

11.
狐影 《钓鱼》2004,(24)
悬坠钓(台钓),因所使用的钓组灵敏、上鱼迅速而受到很多钓友的喜爱,围绕着漂、坠、钩三大专题而完成的文章举不胜举,光是各路名家高手对调漂技术的研讨文章就足以让我们初学者眼花缭乱的了。在下试从物理学角度来做个另类一点的分析,其中难免会有一些不妥当之处,希望各位钓友能给予指出,同时也希望本文能对处于懵懂状态的初学者有所启示。认知鱼漂的基本要素当今的钓鱼鱼漂可谓琳琅满目,光是以不同形状的漂尾、漂身、漂脚三段组合就可以演化出种类繁多、性能各异的漂种,让人有无从选择之感。然而万变不离其中,一支鱼漂表现出来的漂相最终取…  相似文献   

12.
雷炎 《中国钓鱼》2000,(9):11-11
星漂也称散子、蜈蚣漂,是我国、南方地区钓友广泛采用的一种传统钓法,具有适应性广、成本低廉、反应灵敏、操作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蒋青 《钓鱼》2003,(19)
一次在七里冲钓白条,用的是“白雪公主”3号鱼漂,漂尾直径约0.4毫米,考虑到是钓小鱼,采用“调二钓一”的方法钓灵敏,可漂子象是在跳水中芭蕾,根本无法把握提竿时机,改用“调二钓四”后,仍无济无事。无奈之下,换上自制的空心漂尾的硬身鱼漂,结果大有改观。鱼漂的反应沉稳,下扌屯或上浮提竿均能中鱼。后来,我在有小鱼捣乱或鱼儿吃钩积极时,均用空心尾鱼漂,避免了手忙脚乱,效果很好。误入苛求灵敏的误区已有些年头了,各种资料连篇累牍地介绍经验,大多也是谈如何钓灵,好像灵敏度越高越好。我也不例外,不管在什么条件下,总是把漂儿调得特别灵敏,…  相似文献   

14.
戳孔、戳拱和戳茬是凭手感举竿浮钓鲫鱼的方法。它们的好处是反应灵敏,钓趣多,钓获量大,适钓时间长。缺点是抗风的能力差。为解决这一难题,笔者摸索出有漂(七星漂)抗风四法,钓友们不妨试试。  相似文献   

15.
狐影 《钓鱼》2004,(24):42-42
悬坠钓(台钓),因所使用的钓组灵敏、上鱼迅速而受到很多钓友的喜爱,围绕着漂、坠、钩三大专题而完成的文章举不胜举,光是各路名家高手对调漂技术的研讨文章就足以让我们初学者眼花缭乱的了。在下试从物理学角度来做个另类一点的分析,其中难免会有一些不妥当之处,希望各位钓友能给予指出,同时也希望本文能对处于懵懂状态的初学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立漂,以其反应鱼汛灵敏清晰而深受广大钓友的喜爱。但是,立漂在使用中存在着一个重要问题,被许多钓友所忽视。一支立漂,从下至上分为插杆、漂身、视标三个部分。由于制作工艺和选用材料的不同,每支漂或多或少都在视标上存在着一段显示盲区。这段盲区对反应鱼讯影响很大。买到一支漂后,如何判断这支漂的显示盲区有多大呢?首先在插杆上卷上一段铅皮后放入水中,适当增减铅皮,使浮漂的视标露出水面一半左右。当漂稳定后,轻提或下压浮漂几目可以发现,松手后浮漂不返回到原来露出水面的目数,而在另一目数处稳定下来。也就是说,与铅皮…  相似文献   

17.
杨毅 《钓鱼》2010,(4):18-19
漂尾的长硬尾设计,可以赋予漂在运动过程中更大的信号搜索空间,同时长硬尾的设计也更影响到浮漂整体重心位置的上移。调低目的情况下,信号的幅度更明显。调高目时得到信号的强度会更多。软尾漂的软尾因为具有浮力,漂的整体重心位置更接近漂身的中段,因此翻身速度快、到位快。  相似文献   

18.
王现峰 《钓鱼》2005,(7):15-15
在《钓鱼》第4期中拜读了张铨老师的《再谈空心尾漂、实心尾漂及剩余浮力》一文后,对张老师最后结论(鱼漂不能以空心尾、实心尾论“灵敏?)持不同意见,今与张老师及各位高手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悬坠钓法的普及,立漂的广泛应用,一些喜欢休闲野钓的钓友用矶钓竿配活动漂,用悬坠钓法,远距离垂钓,往往钓获的鱼不但大而且多。但这种钓法对视力弱的钓者来说,观漂识鱼讯有一定的困难。笔者于是将荧光星漂嫁接至立漂的漂尾上,制成醒目的大  相似文献   

20.
沙英峰 《中国钓鱼》2006,(12):58-58
台钓漂种类繁多,按漂尾分有长尾、短尾、硬尾、软尾等;按漂脚分有竹脚、碳脚、钢脚和半钢脚等;按制作漂肚的材料分有巴尔杉木、孔雀翎、芦苇、软木及吹塑等。什么样的漂好呢?我请教并归纳了一些台钓高手们的意见,他们认为一支好使的台钓浮漂应该有以下几个优点:吃铅多(浮力大)、灵敏度高(反应快)、示标明显(漂尾彩节醒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