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求文化报道的深度,是摆在文化记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在文化报道中引入经济观念,用以深化文化报道,这一问题来自对目前文化报道的综合和实际工作的体会。引入经济观念,不是要把文化报道演变为经济报道,因为文化与经济无论在社会生活中还是在报道中都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引入经济观念,无非是借助于经济发展透视社会文化,或从社会文  相似文献   

2.
追求文化报道的深度,是摆在文化记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在文化报道中引入经济观念,用以深化文化报道,这一问题来自对目前文化报道的综合和实际工作的体会。引入经济观念,不是要把文化报道演变为经济报道,因为文化与经济无论在社会生活中还是在报道中都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引入经济观念,无非是借助于经济发展透视社会文化,或从社会文化预见经济发展,反映文化对经济的  相似文献   

3.
丁时照 《新闻知识》2001,(Z1):28-30
有人说:"我们现在的经济报道还没有破题".这话虽然稍嫌偏颇,但是,也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4.
很难用几句话来概括艾丰经济报道的特色,因为他总是在进行着新的探索和尝试。然而,认真体味艾丰的作品就会发现,他的新闻报道观念决定着其经济报道变化的走向,或者说,这些新闻观念正是他报道不断创新和变化背后的动因。本文透过艾丰的经济报道作品对其经济报道观念试作粗浅分析,以供新闻界同行借鉴。科学理性:渗透于艾丰报道中的内在追求艾丰堪称学者型记者。这不仅在于他有《新闻采访方法论》《新闻写作方法论》《新闻报道与写作》(译著)《思考的笔》《沦海、桑田、乐园》(中介论)等近10部新闻学、经济学和哲学方面的著作,而且…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我们现在的经济报道还没有破题”。这话虽然稍嫌偏颇,但是,也不无道理。 经济报道是一种比较难以驾御的题材,现今的经济报道大都是“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主要表现在经济报道与社会生活结合不紧,与读者生活贴得不紧.滞后于火热的经济现实。 我以为,要改变经济报道,目前就是要为经济报道引入人文关怀。 一、走出“纯经济新闻”的认识误区 经济新闻作为一个单独的类别,是在经济建设成为我国的中心任务之后。经济报道的狂飙突进时期也是在改革开放至今的二十年中。 二十年来,我们的经济报道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无论是…  相似文献   

6.
早在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就确立了党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的基本路线;1992年,党的十四大又郑重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2001年底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几年来,中国的经济运行机制即将与国际全面接轨。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7.
很难用一句或几句话来概括艾丰经济报道的特色,翻阅其数十万字的经济报道作品,感到艾丰总是在进行着新的探索和尝试,使其经济报道模式总是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之中。然而,认真体味就会发现片L根于艾丰头脑中不变的新闻报道观念,决定着其经济报道变化的走向.或者说,这些新闻观念正是其报道不断创新和变化背后的动因。因此,了解艾丰的经济报道观念,也就掌握了一把解读他的经济报道的钥匙。一、科学理性:渗透于艾丰报道中的内在追求艾丰无疑堪称学者型记者。这不仅仅在于他有《新闻采访论》、《新闻写作方法论》、《新闻报道与写作》(…  相似文献   

8.
怎样搞好经济建设报道?我们通过反复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文件,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经济建设起着决定作用。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因此,要搞好经济建设的宣传就必须要搞好科技的宣传。据此,20年来,我们汉中日报始终坚持“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让科技报道在经济报道中唱主角,以搞好科技报道来增强经济报道的吸引力,提高经济报道的可读性。1979年至1983年,我们首先在报上开辟了《科学种田》专栏,以科学种田来统揽农村报道,办出了特色,深受群众欢迎。1983年4月,我们同汉中市科委、…  相似文献   

9.
湛慧 《青年记者》2007,(11):54-54
建国近60年,经济报道在报道内容、报道形式、写作手法、写作观念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思想指导行动,这些演变中,至关重要的又是报道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现代经济体制。因此,在组织经济报道时,我们必须相应地树立“大市场”观念、“龙头”观念和开放观念。  相似文献   

11.
经济新闻报道就其本身而言,其处理应该十分简单,按新闻规律与经济规律的结合来处理即可,但任何东西在以政治斗争为纲的年代,往往就变得异  相似文献   

12.
康贻华 《传媒观察》2003,(12):51-52
在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经济建设始终处于中心位置。与之相应,党报实施舆论引导,经济报道无疑是“重中之重”。对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创新经济报道当前尤其要在贴近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经济新闻正成为受众日益关注的焦点。然而,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目前仍有大量的工作汇报式、总结式经济新闻存在,采写经济新闻的记者还有相当一部分困于文秘的角色之中,难以自拔。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经济新闻的可读性?如何才能使经济新闻惯有的“死板面孔”变得活泼、可爱、特色鲜明?经济报道一般是指关于物质生产领域中新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既然经济报道在概念上被限制在“物质生产领域所发生的事实”,这就给增强经济报道的可读性带来了难题。但是,如果记者能够在采访及写作中很好地挖掘出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的兴奋点,经济报…  相似文献   

14.
当下的文化格局是有史以来最繁杂的,其中既有西方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交融、又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同时还有新兴消费文化、世俗文化、网络文化等的参与,在这样丰富混杂的文化景观中,媒体文化报道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文化选择问题:是为建构有本国、本地域特色的具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流文化而努力,还是不加辨识,跟随市场需求随意报道?下面仅以辽宁日报定位于刊发文化建设多层面思考的深度报道版面——文化观察版摸索的一些经验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5.
16.
经济报道既有一般新闻报道的共同属性,又有相对独立的、特殊的内在规律。如何认识经济报道的特殊性和内在规律,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报道的新闻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至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方式,下至老百姓的消费水准和消费观念,从企业的成本核算、质量监控、市场开拓等问题的重新理解,到产权界定、股份制、社会保障体系等崭新概念的提出,经济领域的变化纷繁复杂,令人目不暇接。面对如此巨大的变化,经济报道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可避免地有了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观念的变革、理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17.
(一) 1997年9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1989年11月,江泽民同志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讲话时指出:“新闻的真实性,就是要在新闻工作中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坦率地指出新闻工作的阶级性和党性原则,因为我们新闻工作的阶级性和党性同新闻的真实性是一致的。”显然,牢牢把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实践新闻的党性原则和实现正确的舆论引导。 从新闻工作的特点来说,实事求是的“实事”,就是所报道的事实要准确;…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摄影报道中运用形象思维□姜凤翔人们在谈到新闻摄影时通常认为,经济题材的摄影报道难以深入。这种观念曾长期束缚人们的头脑,以至在深化改革进程中,人们越来越感到新闻摄影在表现经济题材上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在进行这类报道时往往只求形式上的翻新,没有内容...  相似文献   

19.
虽然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欧洲、美国、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整体疲软,经济全球化的方向、速度和节奏面临调整。但全球化趋势并没有停滞或逆转,各国发展相互借重、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特征正愈加明显。作为迅速崛起的新兴经济体,我国与全球经济的关联也更加紧密。做好新形势下的经济报道,必须培养国际化思维,确立更加开放的视野,在全球坐标中找准定位,明确报道方向。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成为全党工作的中心,经济报道逐步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角。各级党报上的经济报道,服务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对经济工作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在充分肯定经济报道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在新形势下,经济报道与广大群众的期望还有距离,抓紧经济报道的改进和创新,是摆在各级主流报纸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应读者要求,本期《前沿关注》专栏就“改进和创新经济报道”展开讨论,选发了5篇文章,作者各抒己见,虽然侧重不同,但都认为“三贴近”是改进经济报道的一剂良药,新闻单位在这方面抓得越扎实、越具体,收效就越明显;反之,流于形式,浅尝辄止,势必老调死板,失去读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大业的推进,呼唤着经济报道的改进和创新,既需要量的增加,更需要质的提高。愿报界同行不懈努力,大胆实践,让经济报道之花绽放得更加鲜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