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翻译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是对原作的介绍和再创作,是对外国文学原作的艺术加工,它和非文学翻译、翻译文学不同。文学翻译的标准是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力求使译文通顺,使译作能最大限度地传达出原作的风格。文学翻译是一个理解和表达的过程.理解和表达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密切相关。文学翻译的译者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丰富的文化修养和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2.
虽然翻译文学在文学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却长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翻译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如何对翻译作品进行定位、如何看待翻译文学与原有文学(包括源语文学和宿语文学)的关系已成为当今文学界,尤其是比较文学界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本文联系翻译的过程尝试分析译作的实质,再进而探讨翻译文学与原有文学的互动性与一体化,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翻译文学的特征、功用以及世界文学的走向。  相似文献   

3.
利用语言学和文艺理论的新近研究 ,对几种普遍而片面的翻译观提出了质疑 ,分析了文学翻译的动态过程和文本的经历过程 ,从而结合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及其文学生命与文化传播的意义 ,对译作与原作的关系加以探讨 ,以期对翻译本质的认识及翻译标准的确立提供理论上的参照  相似文献   

4.
翻译文学与文学翻译两者之间存在着某些共性,也存在着某些差异。该文从翻译过程、翻译初衷、翻译目的、翻译研究的作用以及发展、对于译者和译作的要求以及两者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等方面存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分析,对两个相近概念作了更明确的界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人们普遍存在对翻译旬片面理解和误解的现状,从文学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因素这个角度出发,对文化因素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对原作所起的作用,造成的影响甚至出现对原作的创新和叛逆以及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失落与歪曲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肯定了翻译的作用和价值,确立了文化因素在文学翻译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徐莎莎 《海外英语》2012,(4):164-165
当今世界各国日益密切的文化交流已然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翻译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交流过程中,非文学翻译占大部分的比例。非文学翻译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现在,翻译公司和翻译机构的兴起更加证明了非文学翻译的重要性。与文学翻译相比,非文学翻译似乎没有那么多给译者发挥的空间。但是,非文学翻译中译者处于什么地位,可以在翻译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对翻译结果有什么影响,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该文主要举例说明译者主体性在非文学翻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李霞 《教学与管理》2007,(10):88-89
文学翻译是翻译的一大类型,要探讨文学翻译,我们首先不能不提到翻译。那么什么是翻译?简单地说,翻译就是把文本由一种语言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的过程。无论于何种角度考虑,译本从无到有,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建立在一定文化和文化修养以及一定科学知识基础之上的,所以翻译就是再创作,翻译本身就是一种美。作为翻译的一个分支,文学翻译也有其美学内涵。[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徐朝友 《巢湖学院学报》2002,4(1):76-79,107
视(要求)译者为原著一位“理想的读者”是缺少逻辑依据的,阐释学,接受美学及心理学昭示,文学翻译过程有其无意识特征:其一,文学翻译过程是译者主观世界和原著提供的客观世界相互交融的过程,其二,就译者而言,文学翻译既是一个有意识的心理接受过程,又是一个无意识的“自我”张扬的过程,这种对翻译过程的某种本体论意义上的思考,实为翻译研究之必需。  相似文献   

9.
文学翻译整个过程都是与美学紧密相连的,翻译过程其实就是语言艺术的再创作过程。翻译工作者需要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广泛的阅读,加强语言功底,从而使翻译更加准确,更加符合美学标准,以最终臻于"化境"与"传神"的最高境界。本文通过对文学作品翻译与语言模糊性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结合文学作品汉英翻译的实践,对模糊语言的美学特征进行总结,进而得出这一结论:对于文学翻译的"模糊性"的正确把握与认知对文学翻译实践和文学翻译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棒碟 《现代英语》2023,(22):92-94
文学翻译作为翻译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翻译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学作品的抽象性和艺术性,给文学翻译带来了巨大挑战,而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研究探讨了文学翻译的标准,并对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进行了分析,提出译者需要合理发挥译者主体性,既要考虑原文作者,也要考虑目标读者,这样才能创造出好的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11.
李小霞 《文教资料》2013,(25):30-31,33
文学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本文借鉴翻译文化学派的意识形态与翻译之间的关系探讨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选材的影响。以中国文学翻译史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重要事件将中国文学翻译史划分成四个阶段,分别探讨意识形态和当时阶段文学翻译选材的关系,从而得出在文学翻译选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意识形态对翻译选材都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学翻译要考虑主体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主体文化影响下的创造性叛逆文学翻译就是译者在主体文化的影响下进行的创造性翻译行为,译者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原作进行创造性地重构与阐释。译者主体文化上的差异和阐释上的困境,必然使得文学翻译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原作的叛逆,正是主体文化的影响与制约,创造性叛逆才促进文学翻译的发展,提高文学翻译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3.
归化和异化之争在翻译界一直是个热点话题,文学翻译的本质出发,提出了文学翻译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有的主张归化,有的主张异化,也有的提出要两相结合。本文从是一种需要把握“度”的艺术。本文认为,文学翻译不同于一般的非文学翻译,具有自己的独立性与特殊性,译者的主体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翻译过程中的文化误解不可避免,极度归化和异化的现象时有发生,此时就更需要把握一定的度,更好地完成翻译任务。  相似文献   

14.
结合中外文学、翻译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对中国文学与翻译文学、外国文学的关系展开分析、梳理、思考与探究,借此突出中国文学、外国文学、翻译文学在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后,完善世界文学体系,助力各国文学、翻译文学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孙芳 《文教资料》2011,(29):27-28
意境的还原是文学翻译的任务甚至是灵魂,意境是联系译者和原文的最好的纽带。众多学者对文学翻译中的审美移情现象做了研究,并对文学翻译中的艺术意境做了分析。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五四大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五四文学翻译,不仅是一种翻译现象,还是一种文学现象,文化现象。五四文学翻译思考研究的重点应该体现在中国文学流变与外国文学的深层联系,即外国文学的哪些因素被中国作家所择取,如何择取、变异及中国化的过程;20世纪中国文学某些特征是在怎样的情势下,以什么为参照与样板而形成的,即辨析20世纪中国文学某些新传统之原型及其最初的积极意义和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文艺美学和文学翻译之间的关系,重点探讨了翻译中的主题、形象和意境对文学翻译的制约作用,从而说明翻译不仅是一个从语言学到语言学的简单过程,而是受到多方面影响,牵涉到多种学科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不但要正确应用翻译技法,还要对文化差异有充分的了解,以此确保能够把文学内容进行正确的、全面的翻译。从文化视角去看,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相当大,如在风土人情、历史背景、文化脉络、民俗习惯等诸多方面都不尽相同。所以,深入研究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以及处理策略,对提高文学翻译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基于此,本文拟从文学翻译与文化差异的联系出发,分析文学翻译中造成文化差异的成因,探讨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文学翻译作为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世界文化交流沟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学翻译在单纯的语言转换的基础上对原文也进行了一定的再创作。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下的文学作品在翻译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文化误读,为了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世界文学的发展,必须要慎重对待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因而文化误读也是目前翻译理论界的研究重点。本文结合文学翻译的特点,就文化误读的产生及接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翻译行为,文学翻译也不例外,所有文学翻译作品都是具有一定目的性的文学翻译行为的结果。然文学翻译目的本身也受到发起人、赞助商、译者、目的语文本读者、译者和原作者以及意识形态和翻译诗学等因素的影响。事实上,文学翻译目的的形成不是参与该翻译活动各方意图的简单叠加,而是各方意图不断操控、博弈和妥协的结果。翻译目的对文学翻译的影响贯穿文学翻译的整个过程,即从翻译的选材到翻译标准与策略的确定和翻译方法及技巧的选用。认识并正确处理好翻译目的与文学翻译的关系,有助于回答文学翻译中忠实与创造、直译与意译、异化与归化众多争而未决的问题,亦将有利于翻译文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