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大基本要求,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来开展。语文教育要力争实现从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以人为本”的历史性转变。语文教育只有溶入生活,才会具有生命活力。语丈是最凸现人文性,充满感情的,在语文教育中多为学生提供和生活拥抱,与心灵对话的机会,可以点燃生命创造奇迹。  相似文献   

2.
你们怀揣梦想,跨进了高中校门,梦想让你们有了人生的目标、奋斗的方向。而今春秋代序,飞鸿雪泥,三年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你们将带着父母的期盼、老师的厚望、社会的责任和自己的梦想,走上人生第一个重要的战场,凯旋永远属于那些顽强拼搏、执著如一的人。因此,我有三点建议与考生共勉:  相似文献   

3.
《冬阳·童年·骆驼队》全文围绕骆驼队来写,朴实纯真,朗朗上口。文章是从哪些角度回忆骆驼队,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呢?  相似文献   

4.
赵丽宏是当代文坛上一位多产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写的是常人常事,抒发的也是普通人的感情。对生命、生活、诗意的执著描绘与咏叹,是其散文创作的主题,其内涵主要表现为:感悟或反思生命的尊严与价值、理解并拥抱生活、追求且持存艺术所带来的诗意。  相似文献   

5.
鲁洁 《中国德育》2007,2(1):5-95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人走出惟理性世界困境的普遍追寻。当人们逐步从理性主义的纠缠中摆脱出来时,开始看到生活、生活世界——这一人存在的基本事实,这个在理性主义遮蔽下长期以来为人们所遗忘的事实。生活世界是人存在的基本事实,其基本属性是实践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具有意义和价  相似文献   

6.
孙彩平  贾长胜 《中国德育》2006,1(7):22-24,41
闲暇生活由于具有自由与自为的特性而更能体现人的德性及其对德性精神的理解。工业化社会追求效率的原则驱逐了生活中的闲暇,也放逐了闲暇道德。现代德育也以注重工作及制度化生活的引导与规约为主要议题,因而导致了人的制度化生活与闲暇生活以及人的德性发展的不和谐状态。从和谐德性与人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德育改革应该关注闲暇德性。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大版块,历来是教师和学生关注的一个重点。但学生作文内容的平淡甚至陈旧,使作文成为学生提高语文成绩的一个“瓶颈“。很多时候,一提起作文,学生便会黯然神伤,教师便会摇头叹息。是不是语文教师同样没有充满激情地和学生一起看作文、写作文、评作文呢?笔者在作文教学中,通过探讨、借鉴与摸  相似文献   

8.
《品德与生活》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增设的面向小学低年级 (1- 2年级 )学生的一门新的课程 ,本课程的设计和开发都充分体现了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精神 ,是新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门新型的低年级课程 ,《品德与生活》有其特定的形成背景、课程性质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9.
郭来坪  刘国英 《师道》2008,(10):53-53
文豪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让我们插上翱翔的翅膀;读书,可以让我们走进知识的殿堂,享受生活的乐趣,感受人生的真谛;读书,还可以激励我们不断努力向上,不断开拓进取。培根也曾经说过:“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的确,在生活中我们不但要补充食物,还需要补充“精神食粮”,读书可以带来乐趣,也可以满足我们的精神成长需求。  相似文献   

10.
生命·枫叶     
生活处处皆雕饰。每天穿梭于喧闹的人流,花枝招展的俊男靓女令人眼花缭乱;描眉画唇的女孩,彩发飘飞的帅哥,穿红戴绿的老人……每一天都像在参加节日party。生活掩饰了它固有的原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超越·超悦     
天地之道,法乎自然,这一切仿佛都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于是我们以一种常规的思维“运行”着我们的生活,这些所谓的真理束缚了我们自我的心智,规定了我们可怜的局限,所以我们只能墨守成规,无法明晰什么叫“天生我材必有用!”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市举行,首次由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从4月30日开幕到10月31日闭幕,共184天,总投资达450元亿人民币,这是世界博览会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上海世博会是探讨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曲,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相似文献   

13.
《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的作者林海音,围绕“骆驼队”的鲜明回忆,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透过孩童时的一个侧影,真切展示了作者的魂牵梦萦的童年生活,也显示了新颖有趣的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14.
15.
新课程内容以“新、活、实”为立足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构适应新课程内容改革的“有所为一有所不为”思维模式。“有所为”即紧扣新课程内容之“本”来选择授课内容,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与学生生活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关联的内容,以能力培养为着眼点灵活处理教学内容。“有所不为”即舍弃新课程内容之“末”去更新授课内容,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不必照本宣科,局限师生的“随意性”发挥,不拘泥于教材中已有的结论。唯书本是诺。  相似文献   

16.
镜子·秤     
人生只有一次,我们为什么不活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7.
随手端起一杯咖啡。这咖啡真的很像这初中的生活,说它苦,却还有几分甜在其中;说它甜,似乎又有更多的苦在其中。透过咖啡,我似乎看到了初中生活的影子,只觉得有一种香莫名地飘荡在我的心头。  相似文献   

18.
文化·语言·修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语言、修辞三之间的关系是多方面的,又是密切的。一切精神化和物质化以及由二形成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人们的言行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反映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某些语言,某些固定形式就成为人们遵守的语言规范和修辞规范。  相似文献   

1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1-111宿舍因这7名同学而闻名全国,他们全部被保送本校或考上北京大学研究生,他们分别来自湖南、湖北、山东、山西、江西、陕西农村,除一人外都不是独生子女,都是贫困生,都干过农活,都有过兼职打工和申请助学贷款、奖学金的经历,就读的小学、中学都没有计算机。  相似文献   

20.
让幼儿参与学具制作是一项很好的教育活动,下面我以中班第二学期幼儿的一次“自制数卡”的实例。来分析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