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让岭南瑶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探讨了岭南瑶族传统体育文化变迁因素及其适应情况。通过对岭南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外部环境的分析,认为其自身生存环境、人文环境的改变以及外来文化的强势入驻、瑶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传统体育文化变迁的主要因素。相应地,岭南瑶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做出了调整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杨奎  黄东怡 《当代体育科技》2023,(22):123-126+132
醒狮文化是岭南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以岭南醒狮文化为研究对象,从政府、市场和社会团体等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探讨岭南醒狮文化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对岭南醒狮文化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市场应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市场机制;社会团体应积极参与传承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只有三方共同努力,才能进一步促进岭南醒狮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侯德红  邢莹 《新体育》2022,(6):110-112
岭南民俗体育文化出现了传承人口日渐减少、文化元素渐趋单薄,民俗氛围淡化等问题,体育文化成为民俗体育企业赖以生存的软实力,岭南民俗体育企业的发展时间短,产品创新和自主创造能力不强;岭南民俗体育产企业发展急需和文化创新共鸣共频,从发展体育企业的层面来剖析岭南文化传承的关键节点,激发体育企业发展与文化传承联动的内生动力,助力国家体育产业5万亿目标。搭建以企业为载体的文化传承平台,拓宽岭南文化传播路径,助推体育企业在创新中发展,文化在创造中传承。  相似文献   

4.
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是广东体育的精华,是推动广东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基。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对岭南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开发进行分析。阐述了岭南民族传统体育的快速发展为产业开发提供源动力,并对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岭南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所处的环境进行了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了岭南民族传统体育的市场价值产业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查阅相关史料,考察黄飞鸿狮艺武术馆、彭南咏春拳馆、李小龙纪念馆,走访岭南武术和龙狮运动专家、学者,对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研究现状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通过四个方面文化内涵的挖掘、文化传承与变异、文化保护、文化可持续发展来阐述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基本框架与设想,运用科学发展观破解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难题,为广东建设文化大省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岭南体育文化和广东省基层的社区体育文化拥有相同的岭南文化背景和包容性特征,采用行政和市场双重手段促进岭南体育文化在当地社区推广可实现岭南体育文化和社区体育文化的双赢。具体措施包括:通过在社区体育中立法实现依法推广;确立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社区居民四方合作的推广主体;创新推广形式,挖掘岭南体育文化的社会价值,提高社区居民的认同感;依托学校解决岭南体育文化推广中的场地设施问题;建立健全社区体育培训组织以培养岭南体育文化的社区传承人。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21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岭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原生体育文化经过历史积淀后遗留下来的重要文化遗产.对广东省21市237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分类,并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历史、民俗特征、文化内涵和传承保护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更好地挖掘、推广和开发广东省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推动岭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等研究方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岭南民俗体育文化资源进行了地域项目分类和开发存在问题探析。提出岭南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要引入市场机制,强化不同地域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以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立推动资源开发,积极结合全民健身计划来促进岭南民俗体育生活化,并提出了岭南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的产业化思路。  相似文献   

9.
运用问卷调查法等,对岭南地区龙舟竞渡的流变进行分析。探讨文化发展规律下岭南地区龙舟竞渡的发生、发展以及文化传播,旨在为其他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学、传播学、民俗学视角对2010年广州亚运期间岭南休闲体育文化传播作出相应探讨与分析,了解历届亚运会主题口号对举办城市文化传播的影响,创建以休闲体育为核心的东方体育文化理念,打造广州亚运休闲体育盛会,将东道主岭南休闲体育文化传播亚洲,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广州亚运与岭南休闲体育文化融合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综合分析法,从文化学、传播学、民俗学视角对2010年广州亚运与岭南休闲体育文化融合传播作出相应探讨与分析,了解历届亚运会主题口号对举办城市文化传播的影响,思考2010年广州亚运理念:"激情盛会,和谐亚洲",它将充分体现竞技体育与休闲体育文化完美结合,创建以休闲体育为核心的东方体育文化理念,打造广州亚运休闲体育盛会,将东道主岭南休闲体育文化传播亚洲,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2.
探讨岭南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及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岭南瑶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建国后变化明显,侧重于娱乐功能,而其他的功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弱化;传统体育项目的数量在缩减,竞技项目器材更先进,仪式类项目趋向于娱乐和审美化的改变。这些变化引起了岭南瑶族各阶层不同的反应。岭南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在建国后处于主动变迁状态,但也出现了"异化"现象,个别项目有逐渐消退的趋势,因此以保护为基础,与学校教育、旅游等相结合,注重社会培训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栗燕梅 《体育科研》2012,33(3):70-73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阐述了岭南地区休闲体育教育的意义、需求以及现状,分析了岭南地区休闲体育教育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岭南地区休闲体育教育的目标、任务以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利用区域互补性促进东北与华南地区体育旅游的快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文献资料法、调研法、统计分析法来探讨区域互补性促进东北华南地区体育旅游发展。东北地区和华南地区的体育旅游分别呈现出冰雪旅游和岭南风光旅游的独特魅力,具有南北气候与季节的互补性、不同体育旅游项目的互补性、不同地域文化特征的互补性。利用这些互补性促进两地体育旅游快速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体育旅游合作机制,整合体育旅游资源;通过交流和了解,满足不同地区旅游者的需求;加强资源调配,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体育旅游资源;利用项目与资金的互补性,加大外来资金投入等。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14,(9):168-169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岭南地区的百越文化(主要是南越文化、骆越文化和西瓯文化),逐步吸收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特别是中原文化的影响,形成既有中华文化共性又具有鲜明岭南地方特色的地城文化。  相似文献   

16.
南拳文化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分析岭南文化的特质出发,结合广东南拳的技术风格,探究岭南文化对广东南拳的影响及其形成的地域文化因素。研究表明:岭南体育文化具有兼收并蓄、勇猛刚烈、开拓务实的文化特质。特有的地理自然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生活生产方式及体态特征是广东南拳形成的主要地域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查等研究方法,对岭南香山体育民俗文化进行研究整理。岭南香山主要的体育民俗有四月的八洛佛节舞龙狮、五月五的端午龙舟遍香山、九九重阳节的登高放飞等,这些体育民俗流露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反映着古今边陲地域的民风民俗,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史上难得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8.
李吉远 《体育学刊》2011,18(4):118-121
岭南南派武术流派虽多,却拥有相近的特征和文化特色,这些岭南武术技术特征和文化特色都带有岭南地域文化的烙印。岭南南派武术技术特征是岭南地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塑造的:岭南自然地理环境、社会政治环境及地域人种体态特征促使武术技术风格形成外化;岭南地域内的生产、生活及语言惯习促使岭南技术风格表达内塑。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14,(8):170-173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岭南地区的百越文化(主要是南越文化、骆越文化和西瓯文化),逐步吸收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特别是中原文化的影响,形成既有中华文化共性又具有鲜明岭南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在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在北方,北方的传纯文化成为正统文化,而岭南文化是一种非正优的边域文化。  相似文献   

20.
体育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有机变量,面临着文化发展的基本问题。体育文化自觉是对体育文化的深度认同与责任担当,应合文化发展的历史选择;体育文化自信是对我国体育文化的理性审视与包容借鉴;体育文化自强是对体育文化的向往追求与协同推进。通过对体育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深入认识,为体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