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后方法”的具体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的三维体系语言教学理论对成人外语教学有特殊的指导意义。本文探讨了其对成人外语教学的启示,一是要依照成人的特点和需求编写选用教材,二是教师要更新课堂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三是对成人外语教学的评价也要相应采取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了跳出方法的牢笼,后方法外语教学理论从宏观上提出了教学策略和方法框架,它要求外语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来建构适合具体教学情境的理论和策略。后方法时代的外语教学从宏观策略到微观策略的过程是生成建构的过程,其宏观策略本身也表现出了明显的生成性取向。明确后方法的整体取向问题,对于深刻理解和积极实践后方法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外语教学研究工作者长期致力于寻找最佳教学法,希望能克服外语教学中的各种障碍,但迄今也没有找到这样的教学法。Kumaravadivelu超越了教学法的局限性,提出"后方法"教学基本理念,旨在把教师从专家制定的规定性教学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充分考虑实际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并形成自己的教学微观策略。如何施教取决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需求及教学环境等。教师应认真研究当代教学理论,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Kumaravadivelu创建的包含三大参数的宏观策略框架出发,探讨了后方法理论对二语写作教学的启示,并尝试构建一个以教师自主教学为核心,富有个性的、灵活的二语写作教学体系.教学体系由若干条来源于二语写作教学研究成果的教学原则构成.  相似文献   

5.
心理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等学科的发展使外语教育家开始对方法进行了反思,认为外语教学不存适合一切的万能方法。以Kumaravadielu为代表的语言学家认为外语教学进入了后方法时代。本文简要回顾了方法时代的外语教学思想并就后方法时代的外语教学的特征及其教学观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6.
ESP作为本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各大院校轰轰烈烈的展开,与此同时,由于其教学方法落后、教师专业素养等问题的出现,使得ESP学科发展问题颇多。本文借鉴后方法教学理论中Kumavaradivelu所提出的宏观策略框架,希望从最大化学习机会、促进协商互动、最小化意图曲解、激发直觉探索、培养言语意识、情境化语言输入、综合语言技能、提高学习者自主性、确保社会关联、提升社会文化意这十条宏观策略框架对ESP教学进行革新,进而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内容依托式外语教学和任务型语言教学是当前具有国际影响的两种语言教学途径。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发现两种教途径有诸多互补之处,提出内容和任务结合式大学外语教学模式的设想,即以学科知识为教学内容,以任务为教学设计,可以解决形式(fonll)与意义(meaning)、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及可理解性输出(comprehensible output)的矛盾,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相似文献   

8.
外语教学研究一直桎梏于方法的视角中。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其局限性愈显突出。后方法以其具体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特征以及宏观策略原则成为审视外语教学的宏观视角,对我国当前的外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项目学习作为世界范围内外语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模式,已经成为应用语言学领域的新的研究焦点.研究从后方法视角,根据我国宏观的社会环境和特定的教学环境,剖析了项目学习的要素、内涵、特征、步骤及其影响因素,构建出我国外语教学环境下的项目学习框架,旨在加强本土化项目学习的理论研究.为项目学习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方法时代"外语教学法思想是指一套普通理论和课堂实践原则组成的单一教学体系。"后方法时代"教学法思想抛弃了这一"狭义化"概念,转变为一种为特定的教学活动而设计的教学法的方法组合。教学法由"方法时代"向"后方法时代"的转向是外语教学法向更高水平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满足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结合当前外语教学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低龄儿童学习外语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双向马蹄型”法,该法对于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动机,培养主动精神、团队精神和创造精神以及提高其表达能力都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我国外语教学的现状出发,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阐述文化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的的具体表现,并提出了实现二者的兼顾,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3.
张勇 《中学教育》2015,(2):51-59
教师课程理解是教师有效课程实施的先决条件,是课程意义生成的必要条件。教师课程理解可从对自我理解、对学生理解、对文本理解三个维度进行。方法时代的外语教师受制于"方法"的桎梏,外语课程理解存在教师主体迷失、相互理解分离、文本意义虚无的特征。后方法时代课程理解更加注重具体性、实践性和社会性。在国家外语高考政策调整的当下,中学外语教师应从自觉学习、自觉坚守、自觉反思、自觉突破的路径夯实基础,并且从变换站位培育国际理解精神、问题导向发展高阶思维、优化整合实现意义创生的路径形成特色,实现外语课程理解重建。  相似文献   

14.
注重对学习个性差异的研究是当代外语教学研究的新课题。本从认知方面、个性方面、感知方面,对外语学习方式进行了分类总结。探讨了各种学习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就如何把外语学习方式的研究与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结合起来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此学习语言就必须学习文化。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差异性要求在语言的教学中重视文化的导入。在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式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导入文化,可以增强外语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提高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任务型语言教学已在国外的语言教学中得到广泛实施。在我国的语言教学实践中,此法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在理论上仍不够完善,在实践中还面临很多困难。本文结合当前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在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将任务型教学法理论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外语教学中,以学习为中心已成为共识,如何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外语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本联系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实际,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外语教学方法创新做了一些探索,以期尽快4建立和完善以学习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普及外语和培养外语人才,改进外语教学方法和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已经不是一般的教学问题,而是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从目前各级各类学校的外语教学的现状看,创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外语教学方法尚未系统化,在学校外语教学方法上,还普遍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缺乏对外语教学方法的正确认识,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从几个结合中寻找改进外语教学方法的出路。如句型法和情景法的结合,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电教手段的结合,正规的课程学习和非正规的潜课程学习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外语教学评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及对外语教学评价研究和试验的展开,外语教育工作者对外语教学评价作出了多方面有益的尝试。以新课程的理念审视和思考外语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反思外语教学评价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新型的外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教育是跨越不同文化而实施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我国外语教育界尤为突出.然而,有关跨文化教育的一些基本命题,如文化与教育问的关系,什么是跨文化教育等等,却长期困扰着我们,所以笔者试图在诸多的线索中理出头绪,对这些基本命题进行讨论并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