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中国历代诗歌的发展轨迹和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角度,审视中国历代诗歌表达思想、抒发情性的文化美学现象,着重探讨其中爱国之志的抒发,对中国古代诗歌理论“诗言志”的内涵和源流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
高中历史“引探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能力。其程序是:1.创设问题情景;2.创设议论情景;3.创设动态历史情景;4.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3.
4.
“社”是土地神,或称祭祀土地神的活动,或指祭祀土地神的场所。古人认为,“社”的神力,由土地生发出来,非常广大。“社”的桑林则是生殖象征如社木。“社”的节日,社日,包括春社秋社,“秋报春祈”意义不同。  相似文献   

5.
商洛因剧种剧目丰富且质量高而被誉为“戏剧之乡”。“戏剧之乡”的产生是商洛地区从领导到戏剧工作者再到普通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语感”问题已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语感的含义及其价值 自从夏丐尊先生三十年代提出“语感”这个概念,“语感”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已引起人们的重视,这个概念的使用也日益广泛。为了更好地进行语感教学及其研究,有必要对它的含义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依靠教育”。这里既指明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又明确地提出了高等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在质量和规格上必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根据教育一致性的原则,高校后勤服务工作也是在直接地培养人才,并且对人才质量,尤其是德育质量影响很大。因此《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要对一些相似易混的概念、计算和应用题等内容进行对比。但是,过去人们一般都习惯于“先分后合”,即先将有关内容分开单独教学,然后再把它们放到一起加以对比。比如,“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和“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两种应用题,就是分别安排在“万以内的加法”和“万以内的减法”两个单元逐一教学,然后再进行混合对比。根据个人教学体会以及我所了解的情况,按照这样的方式教学,较普遍地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单独教学时,教师好教,学生易套,而到混合对比时,则是教师费劲,学生头痛,尽管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相似文献   

9.
羿射九日     
上期"故事新编",作者笔下的尧与羿最后反目成仇;而本期的故事中,尧与羿则情同手足,共同为一个美好的世界而奉献——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华夏土地上有过这么一个故事:……羿眯起眼看了看天上那十个火红的太阳,说:"可这只不过是你的一个梦罢了。"尧严肃地对与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要对一些事件或名物讲解一下它的来源、历史或流变情况,这种追溯历史的教学方法我们姑且称之为“溯源教学法.”二、溯源教学法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解决“三角债”的关键在于运用《担保法》进行预防,担保的创设分约定设立、法定设立、履行设立三种。银行担保中应设置反担保,非银行企业的担保权利应受限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立足于初中化学教学内容,针对农村实际情况,探讨了新形势下面向农村“学以致用”的初中化学教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北方官话方言词"玍古"不是来源于满语,而是来源于"各"。在方言的共时词汇系统中,"玍古"和"葛""嘎"音近义通,是一组来源于"各"的同源词。"玍古"和"葛""嘎"的本字都是"各"。  相似文献   

14.
一在我国传统的文学理论中有“文眼”之说,其实文眼的说法是在其他艺术理论的影响下提出来的。东晋画家顾恺之,画人时菲常注重点睛,他曾说过:“传种写照,正在阿堵之中。”唐代话本《历代名画记》也记载着这样的传说:梁武帝曾令僧人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绘四条龙而不点睛说:点之则飞去矣。别人以为这是出口妄语,坚持要让他给龙点睛,结果点睛之后。一会儿,雷电破壁,见二龙飞去,未点睛者如故。这两个例子都是讲绘画,要求通过描绘眼珠来传达出人或物的神态。有了这点睛之笔,人物便可以神灵活现,龙也可以活脱脱飞腾而去。  相似文献   

15.
刘少兵 《中国德育》2004,(1):48-48,57
话题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特别是思想密切相关,是学生感兴趣的,产生了一些困惑与误解的。话题的最终选定,最好由任课教师与学生、班主任以及其他学科教师共同商量完成,同时要考虑到思想  相似文献   

16.
“小群体”教学模式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信息论”的观点看,一堂好的体育课,学生获得的信息总量要大于教师的输出量,因为学生不仅接受来自于教师的信息,还接受来自于同伴的大量信  相似文献   

17.
从“比”、“兴”的源头探起,评述了历代文学理论家关于“比”、“兴”涵义解释的长短之处。同时谈及“赋”、“比”、“兴”三法在诗歌创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日常生活中羊是人们最喜爱的家畜之一,而在中华民族的传统里,羊是人们心中美好、善良、吉祥的象征,并且是知礼义的动物,如"美""、善"、"祥""、羲"等字都以"羊"字为其组成部分,并且在汉语中有一系列与羊有关的词语从方方面面表达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及意义,可以说是各异其趣,本文意在探求这些词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实施分层教学法和分数评估制是完成“两课”教学任务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两课”教学改革在内容上要突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课程体系上要紧紧围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根本目标展开教学;要强调教学手段的科学化;教师必须做到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的统一;要注意研究学生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20.
“在”字一般常作介词,它具有介词的特点和功能:主要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语前面,共同组成“在NP”(“NP”为名词性短语),表处所、时间、方位等。它属于介宾短语中的一种。了解并掌握它,对于我们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一、“在NP”的位置(一)句首 如:①在黑板上他写了几个字。②在公路上汽车来往不断。这两个句子均属于主谓句,表处所的介词结构作句子的状语。“在NP”位于句首,又都居于主语前,有的“在NP”属于句首的句子则是非主谓句。如:①在河边有四只羊。②在远方的天空上出现了四架飞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