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庞宇 《今传媒》2016,(10):38-41
媒体融合时代打破了传统媒体对领导者形象塑造的垄断局面和正面宣传,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社交媒体所营造的即时互动、自由宽松的公共舆论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公众参与领导媒介形象塑造的过程。领导者媒介形象是公共产品的媒介输出形式,是公共性和符号化的象征。新兴媒体在公众对领导者形象刻板成见形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众对领导形象的认知和期待影响着领导者媒介形象的建构。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的塑造需要在社会公众认同的基础上,把握受众心理,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建构基于真实事实的领导者形象。  相似文献   

2.
新闻传媒关系到公众生活,从事传媒工作的新闻工作者因而也受到公众的关注。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水平如何,关系到媒体的形象,关系到媒体的公信力。广大新闻工作者应当更自觉地加强自身修养,培养高尚人格,做到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正派、纪律严明,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操守、良好的职业形象,为党的新闻事业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3.
艾晓丽 《今传媒》2015,(2):10-12
全媒体时代领导形象倍受媒体和公众关注,直接关系到领导的公信力、执行力和影响力,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正确认识媒体的作用,格外关注媒体,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科学管理媒体,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并且成功塑造良好的媒体形象,重塑全媒体时代的领导形象。  相似文献   

4.
CIS与媒体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形象”是公关界经常谈论的话题。具体到媒介业,媒体形象则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下,与媒体发生联系的公众,对媒体及其日常行为所产生的各种印象、感情和认知评价的总和。当谈到如何塑造形象时,实施CIS(企业识别系统)就成为最佳选择。CIS就是运用统一的视觉识别设  相似文献   

5.
档案馆文化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档案馆的形象是指公众对于档案馆的总体评价,是档案馆的组织要素和组织行为在公众中产生的总体形象。档案馆作为大众性文化事业机构,其形象具有客观性,应该是文化形象,是区域性档案信息资源的收藏、咨询、开发中心和文化基地,...  相似文献   

6.
中国媒体是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渠道,它们自身的形象也往往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因此,塑造主流媒体“真实可信”的国际形象,成为在全球化的世界中确立中国积极形象的一个关键部分。全球公众在对中国形象,包括中国传媒形象进行认知时,早已接受了占国际主流的西方大众传媒对中国的描绘。长期以来,虽然中国的电视台在国内公众中享有较高的威望,但在国际上,却被贴上了“党国媒体”的标签,影响公信力的发挥。锻造内功的改革和发放外力的传播要同时并举,持之以恒,才能最终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中国的国家电视应该转向公共服务体制,在全球市场中,吸取西方传播思想和制度设计的精华,建设具有民族传统和中华特色的当代文化,才能真正“走出去”;  相似文献   

7.
基于互联网的社交媒体为档案馆形象塑造与传播提供了新的重要平台。首先界定了档案馆形象的内涵,介绍了档案馆借助社交媒体进行形象塑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分析了社交媒体的特征与档案馆社交媒体建设的现状;最后从档案馆形象定位、档案馆形象的社交媒体传播、社交媒体环境下的公众互动和参与策略等方面,提出了社交媒体环境下档案馆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莹 《新闻世界》2011,(6):155-156
恰当的媒介形象能够促进社会交往,形成好的社会互动,扭曲的媒介形象则会误导公众、形成歧视。本文以量化的内容分析法为主,选取"李刚门"事件之后各大媒体的相关报道,分析媒体建构的"官二代"形象。  相似文献   

9.
石慧敏 《今传媒》2016,(2):16-17
媒介融合背景下,作为国家形象有机组成部分的区域形象,无时不刻地处在大众媒体对它的呈现与传播中.本文以《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新浪网等大众媒体对山西省的相关报道为例,探讨山西形象的媒体呈现,分析公众对山西形象的认知及特点,并提出了一些塑造与传播山西形象的媒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
曹劲松 《青年记者》2010,(13):36-38
政府形象传播是政府传播的重要方面,也是政府各类传播活动的目的所在,体现了政府传播的基本诉求。政府形象传播作为一种渗透到各种传播活动中的内在诉求,除了在各种传播活动中予以充分表达和体现外,还可以通过专门的形象传播设计、策划,加以组织实施和舆论主导,以良好的政府媒体形象影响公众认知。认真分析政府形象传播过程的诸要素,强化这一过程中的政府责任,有助于政府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好地选择和运用传播路径,不断优化为媒体和公众服务的工作机制,赢得自身形象传播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耿芳芳 《东南传播》2010,(11):36-38
区域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的综合评价和总体印象,同时区域形象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力。本文立足河南区域媒体形象,从传播学的视角,探讨河南媒体形象坍塌的深层次原因,并试图找出应对的方法,力求为构筑完整健全的河南媒体形象体系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参考,使河南的总体形象沿着一个良性有序的轨道发展,从而对区域形象建设和区域经济理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媒体是危机传播过程中的议题设置者,起着引导舆论导向的作用。媒体用议程设置控制报道的内容和角度,进而影响着公众对危机事件的评判。尤其在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需要媒体,公众更需要媒体。媒体的危机报道对于疏导公众心理和塑造国家形象、化解社会危机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Tao 《视听界》2002,(6):69-70
媒体的形象是一个由产品形象、人员形象、文化形象等各个部分有机结合构成的整体。广告是一只能抓住受众注意力的“手”,广告宣传是媒体形象策划的重要手段之一。媒体的产品广告、媒体的形象广告,以及公益广告是三种特殊的广告,它们在媒体的形象策划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6,(10):16-20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与国外学术界对于国家领导人形象传播研究的成果,研究发现国内对领导人形象的主流研究是经由媒介文本的内容分析对领导人形象进行分析,主要关注的是国内外媒体对国家领导人形象报道特征和新闻框架,对国家领导人有倾向性的的个性形象建构。比较而言,而国外相关文献结合多学科理论基础,注重政治领导人形象测量的指标体系建构、传播效果和对公众认知的影响机制研究,而目前国内领导人形象传播研究存在研究视角单一和研究方法滞后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随着大众传媒关于大学生群体的负面新闻报道不断增加,大学生的媒体形象正在发生嬗变。笔者对《中国青年报》、《齐鲁晚报》1997年与2007年有关的大学生新闻报道加以统计分析,试图找出这十年内媒体建构的大学生形象的变化,希望提醒媒体及公众,对大学生群体产生特定形象认知时能更为谨慎。  相似文献   

16.
国际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环境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丽 《青年记者》2007,(14):19-20
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的信息传播,是一国公众获知外部世界资讯的主要通道,本文通过对国际主流媒体中近年来关于中国环境的报道的归纳,分析中国环境的国际形象,国际环境报道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以及如何重塑中国国家环境形象。  相似文献   

17.
如何在公共危机事件中进行恰当的政府形象管理.在当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形象的话语考察出发.探讨政府与媒体、公众的对话误区,分析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形象的传播原则,进而提出政府形象塑型传播和矫型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内容生产、发布渠道、组织结构等方面展开融合,开放性与互动性成为今日媒介环境的重要特征,特别是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被广泛运用以来,传统媒体与政府的"权威发布"被重新定义,政府官员的媒介形象屡屡成为网民的话题和关注点。随着媒介使用的主动性增强、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公众不仅局限于认识和评价官员形象,更存在对其进行消解和重构的可能,融媒体时代的政府官员形象建构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荆华 《新闻窗》2014,(2):82-83
作为电视媒体的重要组成方面,电视节目主持人所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工作。由于在媒体的频繁出现,他们便成为公众的、社会性的人物。一方面,他们是自身所属电视台形象的体现,同时,由于电视台在我国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宣传媒体,  相似文献   

20.
随着艾滋病报道成为我国媒体的长期议题之一,媒体对艾滋病人的形象塑造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但有些媒体报道并没有正确宣传艾滋病的防治知识,消除对艾滋病人的歧视,反而给艾滋病人打上“艾滋烙印”。这种“艾滋烙印”报道方式,缺乏人关怀和平民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