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勃、周亚夫父子皆任太尉、丞相,有拥立和稳定文、景统治之大功,但其结果却是周勃两次任丞相共计不足两年,即被免相归其封地,又被诬告谋反之罪被文帝下法司刑讯,幸有薄太后相救,才免一死;周亚夫因与景帝在太子废立等事件上意见相左,不仅被逼谢病免相,还在朝宴中被景帝有意刁难与申斥,进而被诬陷谋反入狱,绝食而死,封爵被废。周勃父子的遭遇,既体现了功高震主的现实及汉高祖削除异姓诸侯王政策的继续,又反映了西汉前期皇权与相权之争的激烈,更表现了文、景二帝用人政策的实质,而其过河拆桥、以怨报德则显示其冷酷的一面。对之探析有助于对文、景二帝进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2.
冕旒冠,衮龙袍,八宝带,无忧履,传国玉玺,这是权力的象征.自古以来,多少人为争皇权尸首两分,为争龙权父子动刀兄弟相残.  相似文献   

3.
在以门阀政治为特征的东晋政局中 ,士族与皇帝分享权力 ,士族有时甚至凌驾于皇权之上。桓温、桓玄父子均以取得皇权为目标 ,最终却连门户也无法保全。桓温的失败在于没有充分理解门阀政治的运行规则 ,打破了门阀政治的平衡原则 ;桓玄的失败则体现了士族势力的整体衰落。  相似文献   

4.
冕旒冠,衮龙袍,八宝带,无忧履,传国玉玺,这是权力的象征。自古以来,多少人为争皇权尸首两分,为争龙权父子动刀兄弟相残。明朝的江山也不例外,一代代的皇权都在刀光剑影中传来递去,一直传到了明熹宗朱由校。熹宗皇帝天生就不是当皇上的材料,玩心太大,国事不问,一心喜好木匠,朝中什么事都不管,专心致志地钻研木工,您  相似文献   

5.
《周勃传》选自《汉书》(班固作)卷四十。《汉书》把周勃和张良、陈平、王陵的事迹合写在卷四十里,所以标题为《张陈王周传》;这里只选录周勃(包括他的儿子周亚夫)部分,改题为《周勃传》。《汉书·张陈王周传》末的赞语,有一部分涉及周勃,今亦附载于传后。司马迁的《史记》记周勃事,在卷五十七,标题为《绛侯周勃世家》,与《汉书》大体相同,有足资参考的地方,注中略加采录。  相似文献   

6.
靖康内讧是宋微宗后期皇位继承权之争的继续和发展,其要害在于皇帝与太上皇帝是否应当分割以及如何分割皇权。微宗企图另立朝延,钦宗因而钦禁微宗,以致微、钦父子双双论为金军俘虏,否则北宋王朝或许尚有延续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农民阶级的皇权思想问题,是目前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中争论较大的问题之一,不仅对皇权思想的涵义各叙不一,而且对其性质和特点也众说纷纭,甚至有的同志认为“缺乏皇权主义倒是中国农民战争的特点。”因此,展开讨论是十分必要的。 要明确“皇权思想”的涵义,应首先明确“皇权”一词的涵义。“皇权”,就是指封建皇帝的权力,这一权力在封建社会是至高无上的,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它是封建国家权力的象征。封建的“皇权”在封建意识领域里的直接反映,就是“皇权思想”。皇权思想首先是承认皇权存在的合理性,具体表现上就是实行皇帝的命令和接受皇帝的封赐;其次是承认皇权的直接代表——皇帝是现实生活中的最高主宰,在具体表现上就是“拥护好皇帝”;第三是承认封建皇权的世袭制,在具体表现上就是承认王位的传子制度。皇权思想,就其阶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曹雪芹对皇权的态度问题,红学界是有争议的。有的研究者认为“曹雪芹是歌颂皇权,尊崇君臣大义”的,另有研究者认为曹雪芹“对皇权采取冷嘲热讽的态度”,“没有歌颂皇权”。其实,说曹雪芹对皇权采取冷嘲热讽的态度还是不够的,还应该说,曹雪芹是攻击皇帝和皇权的,根据就是我曾在《论贾宝玉性格的独特性及其审美价值》中提出的《红  相似文献   

9.
周亚夫是西汉文景时期的名将。他的父亲周勃也鼎鼎有名,在吕后死后,扫灭诸吕的行动中立下了大功,就连当时任丞相的陈平都承认在这件事情上,自己的功劳不如周勃大,因此想把自己的丞相之位让给周勃。周亚夫起初当河内郡守,未曾封侯。传说当时著名的观相者许负给他相面,说:“你三年后能够封侯。封侯之后八年会成为将相,秉持国政,贵及人臣,当世不二。再以后九年,你就会被饿死。”周亚夫根本不相信这些话,笑着说:“我的哥哥已经承袭了我父亲的爵位,如果他不幸早逝,也是由他的儿子来承袭,我又怎么会封侯呢?更何况既然你预言我会位及人臣,贵不可言,…  相似文献   

10.
有效的精英循环是一个社会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门阀士族势力得以平行于皇权,甚至超越皇权,因之皇权政治演化为门阀政治。这种现象是皇权政治在东晋百年间的变态,其存在只是暂时的、过渡性的,其由盛而衰,有其历史必然,由于它违背了社会协调发展所必需的精英循环。  相似文献   

11.
秦汉编户民直隶国家,其土地、官爵、财产均来自皇权,这是他们皇权崇拜的基础。皇帝、朝廷、官府,具有超阶级性,其对贵族、官僚、豪强的抑制、打击是为了维持小农经济。编户民对皇权的崇拜和依附,与统治者一统化思想控制有关。统治者神化皇权,搞天人感应,是由于民间本身就有神鬼观念和深厚的敬天祀鬼传统,这是统治者天命、符瑞、谶纬、五德转换、皇权神授等等宣传有效的基础。皇权既神授又可及,这与家国同构、君父相连、忠孝一体的文化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2.
史学界对于农民起义中的皇权主义问题辩论甚多。目前争论的一个问题是,皇权主义是哪个阶级的思想?产生皇权主义的根源是什么?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谈一些看法。 皇权产生于阶级社会。在封建社会里,皇帝是地主阶级的总代表,是封建国家的最高权威;地主阶级是封建皇帝的阶级基础,是拥护君主制度的皇权主义者。这是大家熟悉的常识。但是,农民也是皇仅主义者,这却是斯大林首先提出来的。斯大林在评论俄国历史上两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时指出:“在说到拉辛和普加乔夫的时候,决不应该忘记他们都是皇权  相似文献   

13.
汉高祖刘邦晚年改立太子刘盈的主要原因在于防止吕氏专权.司马迁<史记>载商山四皓安刘之说颇具戏剧性,只是皮相之谈.真正巩固汉政权的是以周勃为首的汉臣采用的军事手段.  相似文献   

14.
在唐朝中后期面临内忧外患、各种矛盾尖锐、皇权衰弱的情况下 ,宦官作为皇帝的心腹与助手 ,对监视朝臣 ,控制藩镇 ,维护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是垂危皇权赖以延续的“强心剂”。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的产生、发展与衰落都与皇权政权密切相关。九品中正制在发展过程中,走上了与门阀士族政治相结合的道路,并服务于门阀政治。然而,皇权一直对它顽强地发挥影响与作用,并最终在皇权的作用下不得不走向衰微。魏晋南朝时期,尽管门阀大族努力经营自己的政治模式,但皇权政治仍然是社会历史的主线。  相似文献   

16.
高肇专权是北魏历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政治事件,但是这与宣武帝加强皇权统治的一系列措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高肇专权主要是通过打击排挤当时部分恩倖佞臣、宗室诸王以及外戚于氏家族来逐步形成并到达其权力顶峰的,但终因宣武帝去世而被杀,这恰好与宣武朝时期统治集团内部自身的矛盾斗争相对应。故而,高肇的专权可以说是宣武帝皇权政治的一种体现,它适应了宣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这种权力需要皇权的赋予和支持,其最终目的仍是为皇权服务的。所以高肇的专权行为在本质上来说正是宣武皇权的一种默许行为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先唐诸帝别集是先唐别集的重要分支,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皇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先唐诸帝别集进行整理,于研究中国皇权文化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8.
关于周勃“重厚少文”的说法,纵贯自汉以来之古今,横溢九洲四海之华夏,其根据是,汉高祖击黥布为流矢所中,医不能治,快要死的时候。书载吕后曾经问他:“陛下百岁后,萧相国既死,谁令代之?”他说:“曹参可。”又问以下何人,他说:“王陵可;然少戆,陈平可以助之。……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因系汉天子说过的话,于是史官录之,民间传之,《史记》载之,《资治通鉴》袭之,以迄于今。这之后有了陈平和周勃合谋诛灭诸吕,安定了刘氏天下。 汉高祖以识人见长,识张良,识韩信,识帮助他识韩信的萧何。然则这是来源于当面实践体察之功。至于识周勃于本人生后若于年形势之变迁,果能金口玉言而中,岂不怪哉!  相似文献   

19.
军机处摭谈     
一、军机处设立的背景在中国传统皇权专制社会中,大体存在着一条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皇权越来越强大,制衡皇权的力量越来越少。明朝初年,朱元璋通过发动“胡惟庸案”,废除了宰相制,大大加强了皇权。为了应付繁忙的政务,朱元璋建立了一个由大学士组成的顾问班子,日后发展为内阁。清朝作为最后一个王朝,继承了明朝制度,将皇权推向了顶峰,军机处就是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20.
汉初皇权是一种“共天下”理念支配之下的有限皇权。这种相对皇权,到景时期已开始出现初步的变革。到景帝末年,随着军功集团退出汉初政治舞台,汉代政权出现了真空。武帝即位后,汉初三权并立的结构已逐渐松动,为武帝加强皇权提供了客观的条件。武帝皇权向政府权力的渗透,主要是通过中朝官制度以逐步分解相权。通过“加官”将原来属于中朝官的职称加在朝臣之上,使之得以参与机要,由此构成心腹近臣组成的“中朝”,以分割相权,这便是中朝官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