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细品读沈从文的《边城》,让人心灵颤动、浮想联翩的,是作品展现在我们眼前的那一幅山灵水秀、天人和谐的风俗画。川湘交界的茶峒一带,似乎还停留在原始社会,山是自然的山,水是自然的水,人是自然的人,民情风俗还没有为儒家道统文化所熏染,淳朴正直的人情人性还没有被现代都市文明所扭曲。它确实显得落后、蛮荒、愚昧、闭塞了一些,但自然的神力与人们美好的天性却依然蓬蓬勃勃地生长。正如沈从文所说的:“我们家乡所在的地方,一个学习历史的人便会知道,那是‘五溪蛮’所在的地方。那地方直到如今,也仍然为都市中生长的人看不上…  相似文献   

2.
文学史上卓有建树的大作家,往往在描写民俗风味和地方色彩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中 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在艺术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为新文学如何表现风俗画给我们留下 了丰富的遗产和珍贵的启示。收在中学课本中的《孔乙己》、《故乡》、《祝福》、《社戏 》等许多名作,都是一幅幅绝妙的浙江水乡的风俗画,它们至今仍然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艺术 魅力。一个民族或地区的习俗包括诸如交往方式、婚丧礼仪、居所陈设、酒食服饰、节日礼俗、 习尚情趣等。鲁迅笔下的生活是地道的二十世纪初中国东南沿海的农村生活。鲁镇与平桥村 那套古老的缺…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文学作品中的风俗画呢?它是指作品中描绘社会生活风俗的艺术画面,它是作家对客观现实生活中丰富多彩的风俗内容的艺术再现。风俗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们集体生活的“抒情诗”。它洋溢着人们生活的情趣,闪耀着生活中人们精神世界的光彩,呈现出人们道德风尚的色调。因此,比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中华民族传统习俗的剖析,着重研究作为中国人物画的一个分支--风俗画的产生、发展、影响,以及当今"主题性绘画"与它的联系等,力争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去引导读者如何欣赏一幅优秀的风俗画,并以"历史名画"为佐证,说明我国风俗画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中华民族传统习俗的剖析。着重研究作为中国人物画的一个分支——风俗画的产生、发展、影响,以及当今“主题性绘画”与它的联系等。力争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去引导读者如何欣赏一幅优秀的风俗画,并以“历史名画”为佐证。说明我国风俗画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原始社会,人类自然生活场景在原始绘画中得以表现,中国风俗画萌芽。春秋战国至魏晋六朝,风俗画得到极大的发展.唐宋时期发展到它的高峰,元明清时期走向低落。风俗画发展到现代有其新的态势.其题材、内容极大地拓宽,表现形式呈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原始社会,人类自然生活场景在原始绘画中得以表现,中国风俗画萌芽。春秋战国至魏晋六朝,风俗画得到极大的发展,唐宋时期发展到它的高峰,元明清时期走向低落。风俗画发展到现代有其新的态势,其题材、内容极大地拓宽,表现形式呈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柳永以都市为题材所创作的词,或者描写都市风光,展现承平繁华景象;或者再现都市生活,揭示崇奢竞侈的社会风气;或者描写时令节序,展现风俗民情。读柳永的都市词,令人宛如在欣赏一幅都市风俗画,同时使读者对北宋的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有生动具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终于用一纸协议把自己卖了.算不上好价钱,可还是要比"旧毡帽朋友"的"米价"好得多.尽管这也是个"大米丰收"的季节. 无意于慨叹什么或是悲愤什么.出了校园,我就不再是"惯青",也再没有资格说三道四、指手画脚,或是怨天尤人.踏踏实实地工作、挣钱、成家,抑或寻了机会跳槽,方是自己的正道.  相似文献   

10.
维米尔是典型的荷兰风俗画家,也是继伦勃朗之后最伟大的荷兰画家,他的作品表现日常平民的生活与风俗;作品结构严谨、色调和谐;画面人物厚重、不轻易动用表情;笔触藏而不露;画幅不大而精致耐看——擅长表现外光并从中获得独到的艺术成就。在写实的基础上经过精湛的艺术加工达到了非凡的境界,能使人的审美感兴越过“视觉效果”这个层面而升华到精神境界中。  相似文献   

11.
由于社会的发展、绘画的功能的变化,宋代人物画的表现题材逐渐增多,除表现宗教人物、宫廷生活外增加了对广大平民生活的表现力度。绘画从陵墓、宫观、殿堂、寺院进入私邸、商号、酒楼,便于张挂的卷轴画逐渐取代大型壁画,绘画的风格及表现技法也因题材的扩展而丰富起来。作为宋代人物画题材之一的风俗画也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成就,直接影响了元明清插图画和年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南宋是风俗画创作的高峰期,也是理学形成的重要社会时期,该时期的风俗绘画作品深受理学的影响,画面内容亲切真实,生动形象,表现出了一种平淡质朴的美。南宋货郎风俗画家们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他们主观感受到的社会生活,以及“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绘画创作理念。通过对南宋货郎风俗画的题材和技法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夯实当代风俗画的民族根基。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以微观审美角度,剖析鲁迅小说人物动作与场景刻绘的形象层面和艺术处理中,审视、阐明风俗史投影的丰赡内涵,提出了鲁迅小说风俗画研究中一个新的侧面与课题。并进而考察、论究了鲁迅小说如何从人民生活习俗中精心提炼艺术细节的卓越技法。  相似文献   

14.
维米尔沉寂了两个世纪之后其光芒才被重新发现.他的作品极少,却以沉静、精湛、神秘为后人敬仰;尺幅极小,不以表面的题材、场面、戏剧感、悲剧性甚至悦目动人的语言制胜,但却历久弥新.本文拟从语言、形式、涵义三个层面探讨维米尔作品与东方艺术精神的暗合.  相似文献   

15.
两宋时期,由于经济的繁荣、城市的发展,反映城市经济发展、描写乡村社会生活的风俗画作品大量涌现。这些作品主要反映了两宋都城作为其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繁荣景象,沿河集镇以及南方丝织业、商业贸易的各种场景。但因受地域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带有浓厚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6.
狂言是日本的传统民间喜剧.它短小精悍,幽默诙谐,形式活泼,语言通俗,是日本古代文学中现实主义成分较重,生活气息较浓,民主性较强的部分,因而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历经六百余年而不衰.狂言在日本戏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直到今天,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剧种,仍然拥有相当一部分观众.狂言的产生,如同其他任何一种文学形式一样,有着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日本自进入室町时代(1336—1573)以来,刀兵连年不断,形成了“下克上”的社会风潮,庶民的社会地位也随之得到了提高,室町幕府的统治遭到了严重的削弱,上层武士与之分庭抗礼.这个时期的文学由于武家的扶持而发展起来,历来为上层贵族所鄙夷的民间文学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出现了武士阶层喜好的能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民俗学的角度,对杜甫的诗歌创作进行探索,以期在新的层面上揭示和把握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本质。文章从杜甫诗歌的民俗文化构成原因、原始崇拜、创作题材及其艺术表现,作了多方面的论述,其中对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贬谪岭南连州时,察民情,观风俗,创作了多篇反映瑶族民情风俗的诗歌。诗歌反映了瑶族人民生存艰难,生活困难,生产落后的实际情况,又对他们勇猛顽强,机智勤劳进行了赞场。这就凸显了刘禹锡的民族政策主张:改变瑶族落后的生产方式,改善他们的生存处境。这些难得的诗篇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还具有历史学、民族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中的风俗画是从绘画借鉴过来的一种说法,它指文学作品中真实地再现特定历史时期内特定地区的风尚、世态、习俗、民情等,犹如一幅色泽斑斓的风俗画。许多有成就的现实主义作家,都强调在作品中描写地方色彩。巴尔扎克说过:“一个既真实而又准确的风俗画家的义务原来是这样完成的,即他在再现自己时代的同时,他并不去触及任何个人,而应该是不要放过任何  相似文献   

20.
卜阳  郭亚楠 《文教资料》2010,(13):99-100
宋代绘画是中国画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本文作者试通过现存史料参照传世作品对宋代风俗画兴盛的社会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本文作者通过对宋代这一特殊社会环境中所造就的风俗画的分析与研究.使人们更加深刻了解时代与艺术的密切关系.期望对当今绘画创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