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醛分子中含有活泼的羰基宫能团,可以发生加成、氧化、还原等一系列反应;可以与氢氰酸、亚硫酸氢钠,格氏试剂、快化物、含氧亲核试剂水和醇、含氮亲核试剂按和氨的衍生物等发生加成反应.众所周知,醛类物质能与希夫试剂反应而使溶液呈紫红色.甲酸(?)中的羰基(?)与氢原子所组成的(? )基团是醛类物质的特征结构,虽然甲酸能象醛类物质一样与还原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但却不能同希夫试剂反应.为什么同是醛基结构与希夫试剂反应,结果却不同呢?醛类物质与希夫试剂反应的机理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综述酮烯醇盐氧化二聚反应的规律,重点是立体选择性的过程;近期进展是利用手性辅助试剂,不对称合成链状和环状的1,4-二羰基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果糖能与Tollens试剂反应且较葡萄糖快的理论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述了果糖可被Tollens试剂等弱氧化剂氧化且较葡萄糖快的原因,提出了造成果糖烯醇化速率快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4.
钠与醇反应放出氢气 ,此反应现象明显 ,操作简单 ,因而人们常用钠来鉴别六碳以下的低级醇 ,并作为醇的分类试剂。除此以外 ,大家熟知的羧酸、酚类等有机物也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值得一提的是醛、酮等典型的羧基化合物分子中的α氢也能被钠取代 ,这一事实至今还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一些高中化学练习题、个别高校有机化学教材 ,都出现过以钠作为醇与醛 (酮 )的分类试剂的例题和习题的现象。为此本文将谈谈钠与典型羰基化合物的反应。羰基是吸电子基团 ,它能使α氢活化 ,由该氢的PKa值可知 ,一些羰基化合物的α氢在常温下就能被钠取代。同…  相似文献   

5.
银镜反应是中学及大学有机化学的一个典型反应,在许多教材中明确指出醛与硝酸银的氨水溶液共热,醛氧化成相应的酸,银离子被还原为金属银,沉积在试管壁上形成银镜,在同样条件下,酮不起反应,因此利用这个反应可以区别醛酮。但在学生实验中却发现,某些酮、酸甚至酯可以和硝酸银的氨水溶液作用产生银镜,而某些含有醛基结构的化合物却不发生银镜反应,就此现象,作者通过实验以及文献查阅,探讨了不同类型有机物发生银镜反应的原因及条件。  相似文献   

6.
在化学实验室和化学教学中,银镜反应一直广泛地应用于鉴别醛和酮。是否一切含有醛基的有机物在任何条件下都能成功地发生银镜反应而不含醛基的有机物都不起银镜反应呢?我们通过实验对银镜反应的应用范围、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浓度及溶液的碱度对银镜反应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现将讨论情况分述于下。一、银镜反应的应用范围我们在两个试管中各加入5毫升多伦试剂,再分别加入8滴0.1M苯酚溶液和3滴98%甘油,把试管置于水浴中加热,数分钟后,都能得到与醛类有机物同样光亮的银镜。此外,具有一定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7.
按照中学化学实验室的条件,设计了定性检测白酒中甲醇与醛类物质的实验.利用甲醇可以被铜丝氧化为甲醛的原理,以希夫试剂与浓硫酸区分甲醛与其他醛类;以白酒中的醛类与强碱在沸水浴中反应使溶液变成黄色鉴别真假白酒.对选用的6种白酒定性检测的结果显示,高粱、老白干、高粱白酒、酒中仙、山西二锅头、杜康中均含有不同量的甲醇与醛类物质;假酒中甲醇含量更大.通过该实验活动提高学生对白酒的认知及有关甲醇与醛类的知识,发展其科学探究的实验技能.  相似文献   

8.
2.4──二硝基苯腙的颜色效应邢利在诸多的羰基试剂中,2.4—二硝基苯肼是一种在有机分析中常用的羰基试剂。它具有反应迅速,颜色鲜明,特征明显的优点。2.4—二硝基苯肼与醛、酮生成的产物2.4—二硝基本腙,是一类带有一定颜色特征的固体化合物,并且有固定...  相似文献   

9.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组成成分相同,但浓度、鉴定的物质、原理、使用方法、反应条件和反应结果都不相同。鉴定还原性糖的实验中,应选择含糖量高且近于白色的组织。还原性糖: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等。  相似文献   

10.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是结构的体现,二者的辩证关系在有机教学中普遍存在。本文从电子效应、空间构型、空间位阻等现象试论结构与性质的辩证关系。 一、电子效应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不同羰基化合物进行亲核加成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举醛酮来说,醛比酮活泼,醛比较容易发生亲核加成反应,而酮则困难。这是性质上的差异,可以从结构上找到根据。因为羰基加成反应历程是属于亲核加成反应,羰基碳原子上电子云密度越低,就越容易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相反羰基碳上的电子云密度越高,越不容易发生亲核加成反应,从结构上看,醛分子中的羰基碳只与一个斥电子烃基相连(甲基除外),而酮分子中羰基碳与两斥电子烃基相连,故醛分子中羰基碳的电子云密度比酮分子中羰基碳的电子云密度低,因此,醛的亲核加成反应的活性比酮高,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醛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烃的衍生物”一章教学中,对教法作了一些改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在教学这一章时注意到传授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对教材内容适当调整,重新组织。例如“醛和酮”是全章很重要的一节。教材首先介绍羰基,然后引入醛基,给出醛的定义,得出醛的通式,进一步介绍酮的定义和通式,接着教材选择乙醛作为醛的代表物,逐点介绍了乙醛的物性、结构式、化学性质和制法,而后再来认识其它醛类和酮类的结构与性质,如甲醛和丙酮。教材作这样的编排未尝不可,但若按这样的顺序去讲课,主要有两点不足:(一)平铺直叙,重点不  相似文献   

12.
采用乙酰乙酸乙酯的酯基与格氏试剂反应生成叔醇,再使叔醇消去反应生成α,β-不饱和酮,即1,1-二苯基-1-丁烯-3-酮。实验过程中采用了典型保护基团环状缩酮来保护酮羰基,使酮羰基在与格氏试剂反应中免受干扰。  相似文献   

13.
作曾首次发现并报道了苯并咪唑盐与格利雅试剂的加成-水解反应,这一反应模拟四氢叶酸辅酶转移一碳单元的反应,以有机杂环化合物苯并咪唑盐作为甲酸氧化态的四氢叶酸辅酶模型,以格利雅试剂作为接受一碳单元转移的亲核度剂,实现了醛、酮和大环酮的仿生合成,为醛、酮和大环酮提供了多种有重要实用价值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量试验证明,具有还原性的草酸不能被Tollens试剂氧化,而酒石酸则很易与ollens试剂发生银镜反应。  相似文献   

15.
醛类因为其性质的特殊性,在有机化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乙醛又是醛类中的重中之重.同学们在复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乙醛的结构简式为CH_3CHO,醛基要写成—CHO,而不能写成—COH或—OCH.2.乙醛的化学性质主要由醛基决定.(1)乙醛的加成反应发生在碳氧双键上,其中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属于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16.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学方程式很多,我们不可能一一记住,下面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谈一谈如何进行分类比较学习. 从微观角度看,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而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因此我们可从电子转移的微粒主体--分子、原子角度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7.
<正>有机物的官能团可以说是决定有机物性质的"总指挥官",例如,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氧化成羧基,醛基加氢生成醇羟基;醇羟基能与钠反应生产氢气,能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基,能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并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不饱和的双键或者三键,能在铜作催化剂并且加热条件下发生催化氧化,生成醛基或者酮羰基等。掌握各官能团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清楚每一步的反应类型,是解决有机化学合成题的关键。下面以一道有  相似文献   

18.
误区一苯的同系物都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分析:大多数苯的同系物可以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但像○C(CH3)3,因为无α—H,则不能被氧化·误区二除去烷烃中的烯烃,都可以用溴水·分析:大家都知道除去甲烷中乙烯,可以用溴水,但若己烷中混有己烯,想除去己烯,则不可用溴水,因为己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二溴代物与液态己烷混溶,则不能除去己烯,可以往混合物中通入H2达到除杂目的·误区三能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必定是加成反应·分析:烯、炔与溴水是因为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而苯酚与溴水可以发生取代反应,醛类可以被溴水氧化而发生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比较主要成分和杂质在物理及化学性质上的异同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对杂质进行转化后从原混合体系中分离掉,从而得到较纯净的物质。原则:在除杂时,不能带进新的杂质。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量。所加试剂一般只与被提纯物质反应,生成物易于分离或尽量使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物的物质。  相似文献   

20.
金属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而稳定的氧化膜(三氧化二铝),该氧化膜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因此,铝制品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铝制器皿来盛水和烧水,但是不能就此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