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时,可应用动能定理,应用动能定理必须明确下述两点。 一、定理仅适用于质点 通常认为动能定理仅适用于单个物体。从课本中对动能定理的推证过程看,定理中所说的“物体”系指质点而言,不能视为质点的物体,不能应用动能定理。  相似文献   

2.
动能定理是从功和能的定义出发,由牛顿第二定律导出的.质点动能定理的一般表述为: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质点动能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F·S=12mv22-12mv12或∑W=12mv22-12mv12.对于质点,不管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均可用质点动能定理求解有关问题.但须注意区别质点和质点系的不同.■1.恒力做功条件下质点的动能定理其数学表达式的导出过程一般是这样的: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1沿水平面向右运动,在恒定的合外力∑F作用下,经过位移s后,速度变为v2.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为W=∑F·S,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速度由…  相似文献   

3.
动能定理的内容是:外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其数学表达式为:W总:=1/2mv2^2-1/2mv1^2。动能定理建立起了过程量(功)和状态量(动能)问的联系.动能定理的应用方法可以概括为八个字“一个过程,两个状态”,公式左边为功,功是过程量,对应一个过程,公式右边为动能的变化量,对应两个状态.  相似文献   

4.
耿建 《中学理科》2006,(9):38-39
一、关于动能定理的几种表述 1.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12月第一版的高级中学物理课本第三册(选修)(第139页)中关于动能定理的表述是: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追及问题”是对研究单个物体(或质点)运动的延续和拓展,这类问题常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或质点)在某段时间内发生的相关运动.分析该类问题需要学生有正确的时间和空间观念(物体的运动过程总与时间的延续和空间位置的变化相对应),要求学生必须理解掌握物体的运动性质及规律,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该类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是考察能力的命题素材,应引起足够的关注.下面对这类问题进行分类解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中物理中的动能定理一般只适用于单个质点,对适用于多个质点所成系统的动能定理没有介绍,但在复习动能定理时试题中常常出现多个质点连接在一起的情况.这时如果对每个质点都去用动能定理,则会使问题变得很复杂.在复习动能定理的基础上介绍质点系动能定理,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生很容易接受.所以,有必要把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从单个质点推广到质点系统,得出质点系动能定理的内容,然后用质点系动能定理来方便地解题.  相似文献   

7.
功和动能定理在求解相关的物理问题时有着重要作用,在不同的参考系中计算的功值是不相同的.其差值决定于运动物体在这一运动过程中的动量增量与两系相对速度的乘积.在不同的惯性系中质点的动能定理有着相同的形式.质点系内力所作的功在不同的惯性系中也是相等的,其功值的大小与参考系的选择无关,在非惯性系中应用动能定理应当考虑惯性力所作的功.结论才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曲线运动主要是指平抛和圆周(圆弧)运动,《考试大纲》将这部分知识点的考核纳入“质点的运动”中,它是高考的“常客”,高考曲线运动试题以力学综合题为主,综合了动量和能量知识,研究对象有一个物体,也有两个物体的组合(物体均视为质点),试题突出分析和综合能力的考查,但思维难度不大,这是一种很好的命题导向。  相似文献   

9.
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力学的两大规律,是用能的观点求解物理问题的两个主要思路,但在实际应用中,针对不同的情况这两个规律又有不同的用法.下面从3个不同的方面说明.一、从研究对象看出.动能定理运用于单个质点,而机械能守恒定律运用于系统动能定理的适用对象是单个质点,但对于研究对象是相互作用的系统问题,应先隔离物体,再运用动能定理列式,而不能将动能定理对系统直接列式.而机械能守恒定律运用于系统,对于抛体运动实际上是地球与物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只不过人们往往把地球省了.  相似文献   

10.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应用的对象一般是单个物体,但在实际解题中,往往碰到质点组类型的问题,对这类问题的正确分析和解决,从某种意义上反映着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对物理概念的把握能力,因此受到师生的高度重视,比如,“子弹打木块”就是这种类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现行教材中应介绍功能原理马怀玉(江苏省沛县敬安中学,221630)一、动能定理和功能原理的区别1.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该物体动能的增量,即ΣW外=ΔEk,这里的外力包括重力.应用该定理时切记,要计算重力做的功,但不计算重力势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吴怡 《物理教师》2009,30(6):16-18
1 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物理教材(人教版)对“动能和动能定理”的编写思路较过去教材作了调整.与以往所不同的是,新教材在用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动能定理及提炼动能表达式前安排了“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其出发点在于更加充分体现探究教学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立意很好.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新教材虽然突出了“探究性”,却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3.
动能定理是中学物理中基本的功能关系之一.它的内容表述是:外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公式表达为:∑Fscosα=1/2mv2^2-1/2mv1^2或∑W=△Ek,它表示了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凡是涉及力、位移(或路程)、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类问题,用动能定理分析和讨论,都比用牛顿第二定律简便。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阶段,变力问题经常会遇到,例如机车启动、物体做圆周运动、导线切割磁感线等情况。在力不恒定的情况下,如何求变力所做的功、质点的位移和时间?解决这类问题的“金钥匙”是动能定理。  相似文献   

15.
从能量的角度分析和求解物理问题,不仅是高考的重点,也是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武器.动能定理研究的是合外力对物体所做功与物体动能之间的关系,即合外力对物体所做功等于物体的动能变化.动能定理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结合例题着重分析动能定理适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当进行受力分析和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时,研究对象可以是相互作用的物体系.学过动能定理后,有同学也“习惯性”地将动能定理应用于物体系,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动能定理对物体系并不适用.  相似文献   

17.
吴志山 《物理教师》2010,31(8):23-23,25
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即“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新课程人教版必修2中动能定理的引入是从“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这节实验探究课开始的.这个实验的一个难点就在于用课本上提供的材料做实验时,因橡皮筋是变力做功,现有水平无法直接计算出其做功的具体值,  相似文献   

18.
“追及问题”是对研究单个物体(或质点)运动的延续和拓展;这类问题常涉及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或质点)在某段时间内发生的相关运动。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所涉及的追及、相遇、相撞的问题,通常归为追及问题。追及问题主要研究同向追及问题,同向追及问题的特征是两个运动物体同时不同地(或同地不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在一定时间之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物体。追股问题中的相撞问题是运动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该类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1.理解动量、冲置的概念,掌握质点的动量定理,并能熟练地运用. 动量是描写物体(质点)运动量大小的一个物理量,即描写物体(质点)机械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是一个矢量,其大小等于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其方向为速度的方向.如果以符号P表示动量,则P=mv.在研究碰撞和反碰撞问题时,应用动量的概念尤为方便.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物理模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中包括典型的对象模型“质点”和过程模型“传送带”。我们往往过于强调“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在高中物理必修课中,我们只研究那些能够简化为质点的物体的运动,因此今后不再区分“物体”和“质点”两个词——见人教版物理必修1教材PIO)以及“传送带”的实物图形,从而使其脱离了与实际物理过程的联系,形成思维定势,进而在应用模型解决问题时产生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