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年前,《档案工作》(现名《中国档案》)第七期刊登了郑州大学王金玉教授与人合写的《"千文架阁法"非"千丈架阁法"》.文章从多个角度详细考证了出自南宋人吴曾的笔记《能改斋漫录》的"千丈架阁法"系"千文架阁法"之讹误,解开了困扰档案界多年的"千丈架阁法"之谜,在档案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2.
《飞影阁画报》《飞影阁画册》《飞影阁画报册》《飞影阁画报》是吴友如以“飞影阁主”的名义,在光绪十六年九月初三(1890年10月16日)创办的。那时申报馆附设的点石斋所出的《画报》已出版了6年有余,累达240余期了。吴友如曾是《画报》的主持人(点石斋所出版的《画  相似文献   

3.
最近,笔者先后从宋人周紫芝的文集《太仓(禾弟)米集》(下简称《集》)中发现了一篇《尚书六部架阁(记)》,从清人张英等辑《渊鉴类函》(下简称《类函》)中发现了一篇节录的宋人李大异《六部架阁库题名记》,从宋人潜说友纂《成淳临安志》(下简称《志》)中发现了包括上述两篇文献在内的宋代档案学文献共四篇,其另两篇是:綦更生撰《三省枢密院架阁库题名记》,陈晦撰《六部架阁库续题名记》。本文先将有关六部架阁库的三篇题记介绍于此,以飨读者。关于三省枢密院架阁库的一篇,拟另撰文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4.
刘基的《松风阁记》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散文。题为《松风阁记》,却不同惯例,并不着力写"阁",而是处处不离"松"、不离"风",不离松和风之间的种种联系。我们不妨将此文视为是对"松风阁"命名的诠释。  相似文献   

5.
杭州孤山浙江图书馆古籍部碑廊中藏有一套《淳化阁帖》残石,系两种存世宋拓本—故宫博物院藏懋勤殿本和上海博物馆藏潘祖纯本的原石。这一套帖石有一些区别于所有版本的独有特征,其刻于何时,在传世淳化阁帖版本系统中处于何种地位,目前尚存在争议。通过与多种传世《淳化阁帖》版本、宋拓《大观帖》,尤其是馆本《十七帖》进行比较,发现凡《淳化阁帖》与《十七帖》重合的内容,孤山刻石存在参照馆本《十七帖》,对原有阁帖底本加以修缮的情况;当二者文本和面目存在明显分歧时,孤山刻石采取了一帖二刻即同时保留两种版本的方法。此外,在传世一种《大观帖》翻刻本中,发现有与孤山刻石类似的修缮手段。这些现象显示,孤山刻石可能是一种较晚出现的《淳化阁帖》修缮本,对判断其版本时间及地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乃至十八世纪中叶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初缮七份,分庋七阁。其命运多戕,未及百年,已毁其半。书成后有四阁相继惨遭兵火,至今完整保存者仅三阁而已,经此事变,四库研究遂大受影响。今人之于《四库全书》,以国宝待之,有诸多学者进行研究,并形成"四库学"。然在"四库学"研究之诸问题中,尚有许多未有定论。种数问题,其一也。其始,《四库全书》编纂  相似文献   

7.
《四库全书》是清代编篡的一部巨型丛书,为保存这部丛书,乾隆下令修建内廷四阁和江浙三阁庋藏。文章介绍了《四库全书》贮书阁的建置、《四库全书》的贮藏及其防火意识。  相似文献   

8.
《四库全书》是清乾隆时期纂修的一部庞大丛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四十四类编排。由于卷帙浩繁,最终清廷组织人员缮写了七套分置各地,即文渊阁、文源阁、文津阁、文溯阁、文宗阁、文汇阁、文澜阁,也称为北四阁和江南三阁。现在七阁藏书中仅存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和文澜阁,四阁中又以文澜阁《四库全书》的经历最为坎坷,其间出现的众多护书英雄至今令人感慨万千,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9.
“蔘绥阁”是浙南著名藏书楼,楼主黄绍箕系晚清著名学问家、藏书家.自1907年黄绍箕去世后,温州地方文人孙延畛、杨嘉曾先后检点蔘绥阁书目,分别作成《蔘绥阁书目》和《黄氏蔘绥阁旧本书目初编》,并为温州图书馆所藏.论文试就馆藏蔘绥阁两种稿本书目进行比照、参校,以期对黄氏藏书分类、版本以及藏书特点有所揭示.  相似文献   

10.
《当代图书馆》2005,(3):75-75
据光明日报报道,由甘肃省人民政府投入5000余万元、历时2年修建的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最近在兰州建成。此次新修的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位于兰州市黄河以北的九州台上,继承了四库七阁的传统风格,为外二内三的园林式仿清建筑,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交通便利。200多年来,历经战乱,原7套《四库全书》完整保留下来的只有3套,目前分藏于台北、北京、甘肃省图书馆。甘肃收藏的这套溯阁《四库全书》原藏于沈阳,上世纪60年代中央决定拨交甘肃收藏。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档案春秋》编辑部:贵刊2006年第12期刊登拙作《抢救<四库全书>的陈布雷之弟——陈训慈》一文,有六处将“文澜阁”的“澜”字印成了“渊”字,特此指出。《四库全书》原有七部,即所谓的内廷四阁(北四阁)和江南三阁(南三阁),分藏于“七阁”。七部中的第一部即藏于北京紫禁城的“文渊阁”,文澜阁的那部《四库全书》是藏于杭州圣因寺(现今的浙江省博物馆)的“文澜阁”内。因为原稿上,我用的手写体不够规范,把印刷体的“澜”字写成了“”,也足以引以为戒。此致!礼!编读往来@童然星  相似文献   

12.
此前通常认为,乾隆年间为修《四库全书》,浙江藏书家郑大节家进献图书82种,收入《四库全书总目》的有48(一说47)种。本文根据郑大节进献图书的三种书目《浙江省第五次郑大节呈送书目》、《二老阁进呈书》、《二老阁挑取备用进呈书》,结合《四库全书总目》,考定郑大节家进献图书121种,收入《四库全书总目》的是95种。  相似文献   

13.
四川大学图书馆藏有一部《问琴阁丛书五种》,《中国丛书综录》总目将其等同于《问琴阁丛书》。文章通过比较两部丛书的具体内容和版式特点,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并指出在全国性古籍编目中两者应分别立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相关史料进行仔细分析,认为“中经”一词始于三国魏郑默据秘书“中阁”(秘书中最重要、最完备的庋藏处所)之藏而撰之目录《中经》,其本义为“宫禁中之经籍”,泛指宫禁中收藏的各类图书。“中经”一词因郑默《中经》而知名,因目录书《中经》系完全依据秘书“中阁”之藏书而撰,故自郑默《中经》后,“中经”亦成为秘书“中阁”之代称。  相似文献   

15.
傅增湘认定“珊瑚阁”藏书主人为纳兰容若,然证据不足。扬绍和谓:“盖百文敏公旧藏”,却有充分的证据。“珊瑚阁”应是嘉庆年间出任两江总督的百龄之藏书室。文后附《“珊瑚阁”藏书拾录》。  相似文献   

16.
2012年10月11日,兖州市档案馆接收市博物馆原副馆长樊英民同志捐赠的《中国对联集成·济宁卷》和《蕞绮阁课徒书札》及市政协原副主席张丕岐同志近期编排出版的《张氏族谱》。《中国对联集成·济宁卷》共分三编。上编为历史名联,即1949年以前济宁各地名胜古迹刻挂过的楹联及流传、保存下来的对联;中编为济宁及有关县(市、区)历次征集中获奖的对联及刻挂的楹联:下编为济宁籍联家与济宁当地作者创作的对联。《蕞绮阁课徒书札》主要收录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学者、教育家张美翊先生写给爱徒朱义方先生的一百多件书札。其内容多为指导他如何读书,如何研习书法,如何做人应世。  相似文献   

17.
“架阁库”是宋朝首创的档案保管机构,“架阁文字”“架阁文书”是宋朝用于指代保管在架阁库中的档案的专门名词。国内对于“架阁库”“架阁文字”“架阁文书”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本文梳理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整合、新增了一些史料,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更深入地剖析,并纠正了王金玉先生引证的《梦溪笔谈》版本与文字之误等一些错误。  相似文献   

18.
王智汪 《历史档案》2008,(2):130-133
《四库全书》编纂成书后,分抄七部,藏于七阁,即紫禁城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热河避暑山庄的文津阁、盛京(今沈阳)故宫的文溯阁以及镇江的文宗阁、扬州的文汇阁和杭州的文澜阁。此七阁《四库全书》,历经种种劫乱,今存世者四:曰文渊、曰文溯、曰文津、曰文澜1。本文即对文溯  相似文献   

19.
新闻画报用"选择新闻中可嘉可惊之事,绘制成图,并附事略"的模式,将新闻事件迅速传播到社会各个层面。1890年创办的《飞影阁画报》,内容偏于闾巷传闻和上海女性生活,使得《飞影阁画报》成为研究旧上海风俗民情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0.
付义琴  赵家栋 《兰台世界》2013,(19):128-129
<正>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北极阁山上的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建于2010年3月,是国内第一个气象专业性博物馆。北极阁气象历史悠久,早在421年,当时的统治者就在此建立了司天台,从此以后,北极阁就与气象结下了不解之缘。气象博物馆室外部分的展区有一面《相风赋》水景墙,题为"东汉郑玄"撰,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宣传画册上亦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