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类型教育定位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管理工具主义的狭隘表达、对“双师型”教师职业的片面认识和层次定位的制度逻辑起点的多重逻辑下,仍面临着制度价值理念失落、制度规则体系失序和制度保障系统失效等失范问题。可以构建由行动理念、行动规则与行动机制组成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制度建设行动策略系统,从规范取向下的制度行动理念向发展取向转变,建立和完善职前培养、入职资格和职后培训制度,完善相关保障机制,推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课程改革中,由于教师职业的自身特征和外界对教师不同期望与角色期待的转变,不少教师面临着角色冲突的困扰。一方面,教师职业经历了从师道尊严的传统到自豪感减退的现实转变.具有“回归”、“不确定”与“无边界”的特征,且“注重技艺”,愿意“趋避风险”。“回归性”使教师职业成为众目睽睽的工作,处于谁都能够批判的防不胜防的状态。“不确定性”指代教师职业的复杂性。“无边界性”则无限制地扩大了教师的职域和责任,它使教师的工作更加繁忙,更容易招致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疲惫。“注重技艺”和“风险趋避”的特征,体现了教师职业的自我性和保守性,他们或者对触犯自己权威的教学改革产生质疑或选择最安全的逃避方式。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阐述了“强师计划”背景下乡村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然后论述了“强师计划”背景下乡村教师职业认同的提升策略,包括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学校层面、教师自身层面。  相似文献   

4.
教师,作为教学存在的实体部分之一,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古代社会,教师作为知识者,在教育教学中有着不可动摇的权威。近代社会,随着人们对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的日益强调,教师职业的工具价值日渐凸显,然而对其人文关爱却陷入低谷。抛开教师对其学生成长所付出的劳动和做出的贡献,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师道尊严”还是“蜡烛春蚕”,背后掩盖着的是对教师成长的漠视与遗忘。今天,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革,“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育新人”。教学的本质也被重新认识和界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位置、角色与职责受到空前的冲击和挑战。教师的成长不但应该受到关注,而且应该成为教学的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5.
朱永新:现在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往往比较强调教师在学科知识与技能意义上的“专业性”,强调教师职业生涯必须追求专业发展。其实,我更加喜欢用“成长”而不是“发展”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陈占艳 《文教资料》2012,(29):147-149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是教师职业幸福感获得的重要来源,在追求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不能仅仅是流于形式,教师自身、学校、社会和国家应携手努力,为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教师职业发展是教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目的和基本方式,是教师基于自身的自觉和自为。“内在超越”作为哲学领域的基于人之本性的德性和品格的发展,是工具理性时代教师职业发展的进阶之路。摆脱工具理性主义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困扰、教师对幸福人生的追求以及教师对学生内在自觉的关照是教师职业内在超越的价值动因。教师的职业发展可以从主动内在批判、强化教育信念、立足教育现实以及关注学生成长中实现自身的内在超越。  相似文献   

8.
据调查,目前在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的职业倦怠严重影响着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同时对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也构成一定阻力。消除教师职业倦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广大教育管理者关注的话题。教师职业倦怠是如何产生的?教师怎样才能消除职业倦怠?本期“三人行”栏目将围绕“教师职业倦怠”这一话题展开。  相似文献   

9.
从教师"教育爱"谈师范生教师职业情感培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教育爱”是教师职业情感的灵魂。要确立教师职业情感培养标准,强化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意识,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和过程,以大学教师的“教育爱”催化师范生教师职业情感的养成。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专业形象的价值取向与现实建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师职业经由“半职业”,“半专业”走向专业化,教师形象也相应从圣职形象,匠艺形象向专业形象发展。教师专业形象应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取向,寻求社会价值与自身价值的均衡和契合,教师专业形象的现实建构应是一个整体提升、综合建构和动态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教师职业正逐步发展成为一门专业。教师形象研究应改变传统路向,在专业化进程中实现社会价值与自身价值的均衡和同构,以确立教师专业形象。为此应建立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外部保障体系。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加强社会形象与自我形象的整合。  相似文献   

12.
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教师如何实现职业能力发展的突破?研究者借助共生理论,从渗透共生理念,共树价值取向;构建积极关系,共策育人行动;融通多级资源,共建赋能平台三个方面探索“共生型组织”建构对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赋能作用,为教师职业能力发展作出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由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的、叶澜教授主编的“世纪之交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丛书”中,叶澜、白益民、王楠、陶志琼著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本将近33万字的著作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教师职业进行了论述,显示了著者对教师职业的真情关怀。简而论之,其主要特点如下。第一,从教师发展、教师道德和教师审美的角度设计框架,体现了对教师职业真、善、美的追求。教师职业具有教人求真、向善、臻美的属性,这是人类赋予教师职业的职责,也是教师职业社会存在的依据。然而,教师若要胜任这一使命…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主体价值的追求是教师发展的核心。这种主体价值的发展是终生的过程,是由进入教师角色到职业化再到专业化的过程,是教师职业责任感不断加强,专业知识进一步专业化,专业自主权扩大,主体参与意识提高的过程。研究和探析教育中教师主体价值的实现,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向,反映了人类对教育的现代特性、对人的本质属性认识的升华。  相似文献   

15.
鱼晓贤 《甘肃教育》2013,(24):22-22
“幸福”是人生的理想状态,也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教师的职业幸福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和育人过程中获得的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来自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来自自身专业的成长与超越,来自心态的平和与心灵的归属。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没有教师“幸福的教”,就没有学生“幸福的学”。  相似文献   

16.
教师职业经由“半职业”、“半专业”走向专业化 ,教师形象也相应从圣职形象、匠艺形象向专业形象发展。教师专业形象应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取向 ,寻求社会价值与自身价值的均衡和契合。教师专业形象的现实建构应是一个整体提升、综合建构和动态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乔伟 《天津教育》2014,(23):29-31
我校以“关注师生生命发展,立足师生幸福、培育师生梦想”的校园文化积淀,确立了“生态教育文化”的办学特色。“生态教育文化”是一种崇敬生命、回归自然、尊重个性的文化,倡导协作分享、和谐共生,促进师生健康、可持续发展。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的深入,教师教育改革呼唤教师的自主发展。自主发展是教师个体通过自我规划、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和调适,自觉主动地提升专业素质和追求教师职业价值的自我超越方式。  相似文献   

18.
近来,大家越来越关注“幸福”这个词。什么是幸福?这是千千万万人一生的思考,怎样获得幸福?这更是千千万万人一生的追求。唤醒教师职业生涯的幸福感,开发教师自身生命的价值,促进教师自主发展,也是新课程实施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追求教育真理.是教师对学生的使命所在,是对自身理想的诉求。然而尽管许多教师对学生倾尽全力.苦口婆心,却难以从中收获效益。那是因为我们的教育缺乏美的震撼。“真善美”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但缺了“善”与“美”.“真”有时就像一把利剑.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20.
随机抽取广州、肇庆、湛江8所学校1355名中小学教师为对象,考察中小学教师职业价值观、职业倦怠的状况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1)中小学教师价值追求中最主要的是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安全感,最不看重的是管理价值。(2)中小学教师出现显著的职业倦怠现象,其中在情绪衰竭、低个人成就感两个方面表现明显。(3)教师的价值观与教师职业倦怠显著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安全感对教师的职业倦怠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管理价值、名利追求价值倾向对教师情绪衰竭影响显著,成就感、智性成长价值追求影响教师的个人成就感,名利追求、人际关系追求对教师的是非个性化倦怠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