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好鸭!     
<正>一、主题活动背景幼儿园里有一片茂盛的小树林,天气暖和的时候,幼儿经常去小树林里散步,寻找宝贝。一天,幼儿们又去小树林里散步,草地里一枚蛋被一位眼尖的幼儿发现了。“快看!这里有一个鸡蛋!”幼儿们立刻围拢过来。“这是什么蛋呢?”“这个蛋有点大,像是鸭蛋。”“这个鸭蛋里面有鸭宝宝吗?”“现在肯定还没有,长大一点才有。”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作文普遍是千人一面,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没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去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作文教学的倾向是:教师“拍板”,学生“就范”,教师“定调”,学生“弹琴”。这样一来,学生作文的思路全被老师的“指导”束缚住了,求异思维得不到发展。如何打破这种局面,培养学生在作文中的求异思维呢?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幼儿艺术活动的活力也在于不断地求新求异的创新。幼儿期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阶段,他们能够大胆、浪漫、无拘无束地表现童心童趣。我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尝试运用家乡特有的贝壳材料,指导幼儿用贝壳作画,尽力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创造机会,放手让幼儿自由地去探究,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与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4.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形式,而创造性又是每个儿童普遍具有的心理能力,这种能力能否得到充分的发展,与教师的博学和教学艺术密切相关。教师如何采用最佳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呢?下面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异“创设情境”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向学生提供求异思维的条件,促使学生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而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培养求异思维的重要途径。如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练习课,  相似文献   

5.
“阿姨,你为什么要跟叔叔结婚呀?”“小便的时候,为什么她可以蹲下来,我要站着?”面对幼儿提出的这种种怪问题,成人是回避还是回答?如果回答则应如何回答?许多年轻的父母和幼儿教师为此伤透脑筋。有扣须鸣“什么结婚不结婚的,不要脸皮,去去去!”有些父母和教师对幼儿的这种怪问题感到厌烦而横加斥责。这样一来,似乎问题就解决了。问题到底解决了没有?当然没有。不仅如此,这样做还会给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设置下障碍!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在思维活动中逐步发展的,离开了后者,前者的发  相似文献   

6.
一、设计开放题的必要性如何打开课堂教学的窗户,增强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认知,培养有个性、不因循守旧、敢于反思创造的思维习惯的人才呢?我想,开放题“求异”、“求新”、“求变”的特点正好符合我们的要求,设计一些开放题未尝不是一个突破口。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  相似文献   

7.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巧妙的课堂提问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那么,怎样提问呢?这是一门艺术,以下是笔者的一点教学体验,说出来与大家共勉:一、求异性提问“求异”,即在分析解决问题的时候,不拘泥于一般的原理和方法,不满足已知的结论,而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去发现新的东西。这是培养思维的独特性和创新性的提问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从正反两面进行辩证的思考、评价,从而引导学生想人所不敢想、答人所不敢答的答案。如,在教学《窗》的时候,可设计这样的问题:“不靠近窗的病人是什么样的人?”请大家根据…  相似文献   

8.
讨论原始诗歌是相当困难的,难处在于:当人类已发展进化到如此文明的阶段,到哪里再能找到所谓的“原始”诗歌呢?以西方而言,即使从十八世纪人们开始对古代艺术作认真的研究说起,要窥探茫茫远古的祖先们从内心深处吟出的诗歌的真实模样、也好像已经太迟了。考古学的发现到是不少,人迹罕至的山崖洞穴中见到了远古的绘画,真正的“原始”艺术;工艺品、古建筑、雕刻,也时有发掘。然而,当录音机还未发明的时候,古人口吟的诗句早已消失在当时当  相似文献   

9.
赵静 《华章》2012,(17)
艺术品产生于社会生活背景之下,经过艺术家的提炼加工以特殊形式再次回归于社会.艺术反映了社会现实,社会现实又从各个方面影响了艺术,社会的发展不断地给艺术以丰富的原材料,艺术也在不断的反映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在《认识鼠标》的课堂上,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观察鼠标的外观和鼠标指针的不同形状。正当我和学生们一起兴致勃勃地探究鼠标外观的特点时,一位学生插嘴问:“老师,鼠标的形状可真有趣,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呢?发明鼠标的人叫什么名字?他为什么要设计成老鼠的形状呢?”天哪,这孩子怎么会问这些问题,我在备课的时候并没有准备呀!以往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机智”地将问题交给学生:“同学们,回去好好想想,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素质教育的突出特征之一是对创新性的强调”“具备良好创新思维的学生能够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创造”[1]。赵恒烈先生认为,“创造思维的实质是求异”“求异能力是创造能力的核心”[2]160。可见,“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性、创造性和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那么,什么是“求异”,又如何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能力呢?“求异就是换一个角度、换一个层次、换一种观点、换一种方法去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2]160。  相似文献   

12.
透视在绘画中是一种重要的造型手段。创作中,艺术家们为了有效地反映客观世界,表达主观感受,都必须科学地利用透视的规律,使它服从自己的艺术需要。 在西方绘画中,艺术家们所使用的透视方法是“焦点透视”,即在观察者的视点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所观察到事物发生的近大远小的视觉变化规律。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艺术家们虽然也不时使用焦点透视的规律去反映生活,表现自己的艺术感受,但使用得更多更广、更为中国艺术家和中国人民所喜爱的,还是由古代艺术家们所创造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透视方法——“散点透视”。  相似文献   

13.
一、语文教学人文性的淡漠 韩军在《语文教育的路上我们失落了什么?》一文提出了“新语文教育”的“六个回归”:一、回归语文教育“人文”之真;二、回归语文教育的“生活”之本;三、回归语文教育的“积累”之本;四、回归语文教育的“诵读”之本……我们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究竟淡化到什么程度呢?在我们教育界课改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14.
我打破了儿歌教学的机械程式,尝试在儿歌《我去台湾岛》的教学中,加强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及想象能力。巧设“为什么?”我向小朋友们描述了美丽富饶的台湾岛,激发起孩子们想很快去台湾岛的愿望。怎么去呢?孩子们说:“坐火车去”,“坐  相似文献   

15.
巧设障碍,激发学生求新求异。这里的障碍是指疑难,或“激将法”。那就是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故意设难,“挑刺”,激发学生“异想天开”。如教《桂林山水》一课,课文中“桂林的山真奇、真秀、真险和漓江的水真静、真清、真绿”时,我向学生提出文中的‘真’字可以换成别的词吗?”。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这一连六个‘真’字,都可换成‘很’字。”有的说“真”字还可变成“非常”、“特  相似文献   

16.
玩,能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根据这一原理,我针对幼儿各自的兴趣爱好等特点,抓住机遇,发挥导向作用,组织幼儿开展了一些融趣味性、艺术性、创造性于一体的游戏活动。玩碎布一天,我班的骆崴同学把自己用碎布剪贴成的《小狗玩球》带到班上来,小朋友们高兴极了,有的说:“这只小狗真漂亮,还穿了一件花衣服呢!”有的说:“老师,明天我把家里最漂亮的布带来,你教我们玩‘剪布贴画’,好吗?”面对幼儿的这种强烈愿望,我因势利导,在全班掀起了“剪布贴画”的热潮。在  相似文献   

17.
在许多神话故事里,人们曾幻想架起通往太空的“天梯”,而这种梦想很快就能实现啦。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一种新型电梯——太空电梯,科学家们叫它“天梯”。波仔,真有你说的这种太空电梯吗?这种电梯有什么用途?科学家们又是怎样研制出这种电梯的呢?别急别急,听我慢慢道来。据说,俄罗斯和美国都在同时研究这种太空电梯呢。  相似文献   

18.
幼儿艺术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健全的人,而不是塑造艺术家。因此,我们要通过艺术教育,培养情感丰富、创造能力强和个性健康的人,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发展幼儿的艺术兴趣,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为此,我们需要建立一种新的艺术教育课程,并使之成为现行幼儿分科艺术教育课程的补充。我们设想,这种课程应具有体验性和综合性两大特点,能将美术、音乐、游戏、活动结合起来。这种课程,我们称之为“幼儿艺术活动体验式课程”。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是中国艺术家们在建设本土艺术当下的一种思考。关于当代艺术的“建设方案” ,使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文人和艺术家们的强烈民族信心和人文情怀。“现代性”即不是简单的回归本土文化资源 ,更不是对传统复古的认同 ,对中国艺术的现代性是否要跟在西方现代、后现代主义之后摹仿的做法 ,也是否定的。围绕中国艺术现代性的思考和讨论 ,不仅显示出讨论的广泛性和思想性 ,更显示了中国艺术家们对本土艺术生发前景的关心和重视。  相似文献   

20.
顾红梅 《学子》2013,(4):57-58
5岁左右的幼儿具有一定的经验和知识,他们对事物的理解不再单一,他们不再愿意做被动的适应者、服从者、模仿者、执行者,而是力求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发现者和选择者,这个时期的幼儿思维非常活跃,是发散思维发展的转折期。那么,什么是发散性思维?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发散性思维又有何意义呢?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它是指从多种角度去思考探索问题,寻找多样性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