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厢记》中的张生是一个温文尔雅、志诚、执着地追求爱情婚姻自由、勇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形象。张生形象的历史演变具有深刻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2.
《西厢记》中的"张生"形象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 《天中学刊》2008,23(1):48-50
<西厢记>中的张生是一个温文尔雅、志诚、执着地追求爱情婚姻自由、勇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形象.张生形象的历史演变具有深刻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3.
浅论《西厢记》中张生形象塑造的理想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生是《西厢记》中的典型形象,历来为读者称道。本文认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充满理想化。这不仅是出于戏剧创作本身的需要,更多地是出于作者自身的意愿,即借张生这一形象,抒发一己之情志。  相似文献   

4.
王实甫的<西厢记>自问世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一方面是因为他反映了一个永恒的爱情主题,另外成功塑造了一批人物,尤其是张生这个形象,他既热爱功名又向往爱情,既风雅又粗俗,有时机智有时痴傻,有时勇敢有时懦弱,总之,他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  相似文献   

5.
元代李好古所作的《沙门岛张生煮海》是演绎于唐传奇《柳毅传》的一部作品,并在后世享有盛名。文章试从其中主要人物龙女和儒生两个形象入手,探究元戏曲对唐传奇的改编特点,以及从中折射出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6.
操控全局治家有方——论《西厢记》中老夫人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小侠 《文教资料》2007,(12):66-68
《西厢记》中的老夫人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误解与冷遇。本文立足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从戏曲需要冲突的角度,从社会的政治、经济、风俗、观念的角度谈起,为老夫人正名。当我们把她放回到她所生活的时间和空间中的时候,会比较冷静的理解老夫人,或许还会接受她的所作所为。  相似文献   

7.
是娱乐,也是理想——积极娱乐视角下的张生形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积极娱乐视角联系故事流传过程中观众读者的娱乐和精神需求对人物形象形成产生的影响,考察人物动作的逻辑和内涵,把握人物性格和典型意义。在积极娱乐视角下,张生形象作为文化消费和审美的对象,其形象设计和动作安排是天才作家在积极娱乐作用下,对民间长期集体创作的琢磨激扬而成,不仅增强了人物形象本身和全剧的娱乐效果,而且充溢着理想人格的魅力。张生是理想典型,其典型意义在于不满现状,反抗束缚,用真心志诚和知识智慧征服环境,追求美好生活,是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要求的体现,这也是其魅力所在。崭新的张生形象也因为契合了观众读者的积极娱乐需要唤起更深刻的共鸣,得到超越时空的喜爱。  相似文献   

8.
在元杂剧中,书生形象与以往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同类角色有较大的差异。他们往往具有很强的世俗性,具体表现为:好色,贪财,精明而虚伪。可以将这些表现的原因归结为三点。即杂剧自身的属性;市民文化的崛起;文人地位下降,作者心态发生改变。这一表现在文学史上是值得关注的现象,同时对于我们了解元代市民生活以及元代文人心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史湘云总是不让她的耳朵和嘴闲着,她每天一边忙着搜集各种外界传闻,一边忙着把这些传闻尽快散布出去。她问惜春:你读过《西厢记》吗?惜春说:没读过,但我知道这本书很红,  相似文献   

10.
《西厢记》作为元杂剧的代表作之一,塑造了崔莺莺、老夫人、红娘三个光彩照人、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虽然形象各不相同,但她们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人物的生活,具有封建时代女性的共性和真善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红娘是《西厢记》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在红娘的帮助下崔莺莺和张生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最终获得了美好的爱情.作者通过巧妙的艺术手法,刻画了一个淳朴善良、富有正义感、勇敢机智,敢于和封建礼教做斗争的红娘形象.红娘是封建社会中敢于突破封建礼数限制的代表人物,本文结合作品对红娘的典型形象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2.
红娘是《西厢记》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在红娘的帮助下崔莺莺和张生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最终获得了美好的爱情。作者通过巧妙的艺术手法,刻画了一个淳朴善良、富有正义感、勇敢机智,敢于和封建礼教做斗争的红娘形象。红娘是封建社会中敢于突破封建礼数限制的代表人物,本文结合作品对红娘的典型形象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3.
《莺莺传》写的是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关于悲剧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论者多着眼于社会因素而忽略文本中人物形象自身的特点。本文立足于文本自身,通过分析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同时把《莺莺传》放在产生它的那个时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大背景上来考察。通过这样的研究,文章得出结论:《莺莺传》是时代的悲剧,更是性格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梁婉 《黑河教育》2008,(5):21-22
中国古典文学中素有"双璧"之称,其中一"璧"就是指王实甫的《西厢记》。早在明朝初年,就有人给予其极高的评价:"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在以后的几百年里,《西厢记》更是以其深刻的  相似文献   

15.
王实甫的《西厢记》来源于元稹的唐传奇《莺莺传》,后来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历经了唐、金、元、明几个朝代的演变和改良,这段爱情故事无论从情节、人物、主题还是最后的结局上都发生了重大改变。"文变染乎世情",正如刘勰所言,在崔莺莺和张生爱情故事的演变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在唐传奇《莺莺传》中,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以多情的崔莺莺遭受了始乱终弃的命运结局,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段爱情故事演成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结局。由于时代环境的发展,王实甫的《西厢记》走出唐传奇《莺莺传》,蜕变为世代流传的爱情佳话。  相似文献   

16.
元杂剧《西厢记》的故事家喻户晓,但历来学者对剧中主要人物关注较多,而对剧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的僧人关注较少。文章对西厢记众僧的形象作了研究,认为在《西厢记》中普救寺的僧人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他们并没有抛弃了世间的情,而是溢满了情与义,王实甫如此塑造僧人形象,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为主题服务,二是迎合市民口味。  相似文献   

17.
元杂剧《西厢记》的故事家喻户晓,但历来学者对剧中主要人物关注较多,而对剧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的僧人关注较少。文章对西厢记众僧的形象作了研究,认为在《西厢记》中普救寺的僧人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他们并没有抛弃了世间的情,而是溢满了情与义,王实甫如此塑造僧人形象,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为主题服务,二是迎合市民口味。  相似文献   

18.
《西厢记》与《牡丹亭》中的两梦——“草桥惊梦”和“游园惊梦”分别借剧中人物张生和丽娘之梦表达出创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和思想境界。“草桥惊梦”,张生之情起于梦而止于梦;“游园惊梦”,丽娘之情发乎梦却超越梦。一梦见出历史的无奈与真实,一梦见出理想的追索与光芒。  相似文献   

19.
可用“一点二论”说来描述建国初期的形象特征论.“一点”即“形象是人生的图画”,这是建国初形象特征论的核心基点.其中“图画”暗示了形象的方式手段,即文学中的“图画”是借助语言建构而成的.而“人生”二字则点明了形象的目的.因此,形象由语言建构而成、形象是反映社会生活,这“二论”又进一步补充说明了“形象是人生的图画”.而这亦是建国初形象特征论的大体概貌.而且,通过“一点二论”说的描述可看出建国初形象特征论如何对文学形象进行政治化的理论导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