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世纪30年代起,西北地区受“民国十八年饥馑”肆虐影响,国民政府当局逐渐认识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在以杨虎城为代表的主政者和水利人才的合力推动下,依托当时有利的社会条件,引进先进技术手段,促使陕西省的水利事业取得飞速发展,并很快跻身全国领先行列。这不仅缓解了地方旱情,还间接地支援了抗战,并且这一切对我国水利事业发展进程具有重大影响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抗战期间,为发展农业生产和治理水害、坚持抗战,晋察冀边区政府制定农田水利建设条例和暂行办法,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投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取得了显著成就,促进了边区农业发展和粮食增产,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为支援抗战,江西省屡倡发展农业。赣北失陷后,江西的政治、经济重心南移,赣南随即成为全省经济的主要支撑地,由于赣南基本上没有受到战火的摧残,社会相对较为稳定,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使赣南的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其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1927—1937年,河南省的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疏浚开挖了一些井泉、渠道,改善了局部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但由于社会动荡、财政困难、机构重叠、法规缺陷及重视不足、破坏严重等原因,这一时期的农田水利建设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5.
新优质学校与其他学校的根本区别在于价值追求。在新优质学校的价值引领下,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课程教学、教师建设、管理文化等方面都会表现出独特的内涵与特征。为了使学校向新优质迈进,需要了解新优质学校建设路径的选择原则,掌握新优质学校建设的基本路径,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6.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推进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步伐,是发展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举措。本文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设计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朱鹏 《文教资料》2011,(17):158-160
高等院校的党组织,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思想导向和政治保障。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对高校的党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成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一个关键课题。高校应该坚持"四个结合",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8.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一种学习方式,是以教师个体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遏问题为纽带.以平等的协商对话为手段形成的一种民主开放的学习型组织。作为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组织形式.一度备受广泛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关注。本文结合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其应然特征。而后立足于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应然特征对建设路径进行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应对其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本文在解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0.
当前,湖南正大力推进清廉学校建设。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可以从形成一校一策的清廉建设方案、建立一以贯之的常态工作机制、构建一严到底的监督检查体系、打造一校一品的清廉文化品牌等方面着手,探索形成既突出学校特色又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清廉建设路径,不断提升清廉建设成效,实现清廉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1.
兴建公共水利工程,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古代东方社会国家管理经济的带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职能。夏、商、西周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原始的水利灌溉技术,构成了蓄、引、灌、排的初级农田水利体系。在此基础上,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大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如最大的陂塘蓄水工程芍陂、至今仍有效益的防洪灌溉分水工程都江堰、大型渠系灌溉工程郑国渠和多首制引水工程漳水渠等。本文就这些大型水利工程出现的原因、分类、特点及意义进行简要介绍。一、原因1.铸铁柔化技术的发明和矿山的开采,铁制工具的广泛使用,使各国能兴修较大…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谐校园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针对目前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偏颇之处,文章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具体路径,即必须坚持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必须坚持传承与创新融合发展的原则、必须坚持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高度统一、必须注重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文化的融会贯通等。  相似文献   

13.
抗战爆发后,在诸多因素促使下,国民政府加大了对西北农田水利建设的关注及支持,西北农田水利建设也进入一个短暂高潮。抗战期间,西北地区修建了一批大型灌溉工程,积极改造旧有渠道。同时,还因地制宜,在防洪、航运、水利、给水、灌溉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抗战后西北农田水利事业发展在当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历史意义,对现代农田水利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之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之需。建国初期,贵州在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之下,通过整修和恢复原先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兴建了一大批农田水利工程,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对我们今天农田水利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生产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及原因,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对于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提高农村综合生产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国的农业基础还很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许多地方还是靠天吃饭,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进入新阶段后,我国农业生产不仅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而且在加入啪后,我国农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因此,加大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仅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西北古代农田水利开发的三个高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西北的农田水利开发,受制于两个因素:一是国家的军事活动,二是中央政府的投资力度。西北的军事活动几乎无代无之,历代中央政府为了解决军需供应问题,无不在西北设立屯田和开发水利资源,但由于不同时代国家的统一幅度、内部和谐程度不同,可用于投资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同等原因,遂使不同时代西北水利开发呈现出高低波动的曲线,且在汉、唐、明清出现三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19.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条件,也是农民奔小康的基本保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因此,我们必须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和实践有效的"建、管、护"的体制和机制,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0.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农业问题,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颁行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动员人民大力兴修水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