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什么是代理?“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行为”,“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这就是《民法通则》第 63条对代理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民法通则》将“民事法律行为”定义为合法行为,一直以来都有许多学者提出质疑。从法理学上讲,合法行为说缺乏立法价值基础并违背了形式逻辑规则;从“合法行为说”讲,其理论的发展过程是逆潮流的;从我国目前民法理论研究现状分析,“合法行为说”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导致民法一般规则与特别法具体规则之间的不和谐;从各国对“法律行为”的含义的理解来看,“合法行为说”会造成我国民法学对外交流的障碍。因此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应该将意思表示规定在概念中,作为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之一,至于合法性,则应当放在生效要件中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民事法律对乘人之危与显失公平行为有不同的规范,《民法通则》将二者分开,《合同法》则认为均为可撤消的民事行为。根据我国现实经济社会现状,和乘人之危的构成要件,把乘人之危与显失公平分立较为符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法通则》第十二条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校初中生和小学生都是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在民事法律关系上,都是  相似文献   

5.
民事法律行为居于民法的核心地位,其“不只是价值上确立全面私法自治的工具,而且还是技术上精确规范私法自治的工具”。民事法律行为据其效果,可分为有效、无效、可撤销及效力待定等,而各类行为界定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法制的成败。因而理清各种行为的范围及条件就显得尤为重要。由此认识出发而考察我国民事法律所建立的有关无效民事行为的法律制度时,不难发现其存在的不合理性,文章将就此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最近报纸上状告父母要求支付抚养费和上大学费用的案例不少,社会上反响很大。法院在判决中对子女的年龄满18周岁与未满18周岁的区别很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国《民法通则》第十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行使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这条法律规定了18周岁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界限。它的特殊意义在于年满18周岁就具有了完全行为能力,从积极来讲可以独立行使民事法律行为,从消极来讲就可以完全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不满18周岁是未成年人,一般是无民事行为或者是限制民事行…  相似文献   

7.
最近,报刊上刊登了不少子女状告父母要求支付抚养费和学费的案例,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法院在判决此类诉讼时,对子女年满18周岁与未满18周岁,判决结果差异很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国《民法通则》第十条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行使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这条法律规定了18周岁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界限。它的特殊意义在于公民年满18周岁就具有了完全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行使民事法律行为,也可以完全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公民未满18周岁是未成年人,一般是无民事行为能…  相似文献   

8.
试论禁治产人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能够以自己的行为行使民事权利和设定民事义务,并又能够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从而使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一种资格。”^T P82而我国现行《民法通则》对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规定,尚有欠缺。即对虽已成年但由于神智丧失或精神耗弱或浪费的人,没有限制其行为能力,致使他本人、他人和社会经济秩序处于不安定状态。  相似文献   

9.
田麟 《华章》2007,(12):98-98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是民法学理论的一项基本内容,它是联结权利主体制度、物权制度、债权制度这三大民法理论的纽带,本文通过研究法律行为概念的由来、界定及其在民法中的功能,对法律行为制度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民法通则>将"民事法律行为"定义为合法行为,一直以来都有许多学者提出质疑.从法理学上讲,合法行为说缺乏立法价值基础并违背了形式逻辑规则;从"合法行为说"讲,其理论的发展过程是逆潮流的;从我国目前民法理论研究现状分析,"合法行为说"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导致民法一般规则与特别法具体规则之间的不和谐;从各国对"法律行为"的含义的理解来看,"合法行为说"会造成我国民法学对外交流的障碍.因此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应该将意思表示规定在概念中,作为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之一,至于合法性,则应当放在生效要件中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11.
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决定要素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法律事实。其概念及制度的诞生是对包括市场行为在内的民事行为的法律概括与提炼,它的理性建构能够支撑、确保市场行为主体追求目标的实现,它对市场行为的规治也是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12.
论亲属法律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属法律行为又称为身份法律行为,是指对于亲属的身份关系的发生、变更、消灭产生法律后果的民事法律行为。亲属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关系是种属关系,亲属法律行为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下属概念。实施亲属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亲属行为能力。亲属行为能力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行为人具备一般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是行为人具备亲属行为能力的特殊要件。亲属法律行为一般要进行登记,得到国家承认,才产生该亲属法律行为的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13.
民法中关于无效民事行为的规定,是民事法律行为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认定无效民事行为,不仅是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是重要的实践问题。深入研究和理解此项制度,对在司法实践中正确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合同的上位概念民事法律行为及其在我国民法学理论体系中的逻辑位置的考察,并结合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说明,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相混淆的原因是由于上位概念没有澄清。因此,我国民法应采“法律行为”概念而非“民事法律行为”概念,以便从根本上区分合同成立与生效。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监护制度是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和财产以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其实质是对民事行为能力残缺的补充。监护制度创立于1986年的《民法通则》中,虽对我国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保护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民法通则》内容过于简单、抽象,监护制度存在着不少缺陷,这既不利于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也不利于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为了更好的实现监护制度的目的,文章分析了我国监护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提出了关于完善我国监护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帮助大家做好期末复习工作,这里,我们对本课程的复习要求作一简单的介绍并给出若干案例,供大家参考。 甲、各章复习要求 第一章 民事法律关系 一、明确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二、掌握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复习中,应着重掌握: 1.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 2.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 3.法人的概念及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法人的合井与分立。 三、了解法律事实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民事主体是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简称,它包括公民(自然人)和法人,因此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也分为两类:一是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二是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一、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一方面,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1.本质不同。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是公民权利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法律赋予公民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它强调一种资格或可能性。比如,根据我国《宪法》和《民法通则》关于确认和保护公民房屋所有权的规定,说明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事法律对无效民事行为作了列举性规定,但这些规定不仅与世界上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对同一问题的规定相去甚远,而且在实践中也不利于保护无过错的相对人,特别是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本文从同德国、日本民法相关规定的比较角度,通过对法律行为客体要件和意思表示要件的分析,揭示了我国无效民事行为法律规定的瑕疵.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民事法律相关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误解是导致民事行为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五十九条之规定:“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是民事行为可变更或撤销的法定事由。鉴于有关法律条文尚不完善和健全、司法实践中把握和处理也很不一致的现状,本文拟就此类行为所涉及的有关法律问题谈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将<民法通则>的民事行为在涵义上等同于传统民法学的法律行为,其混淆的原因是望文生"训",把法律行为中的"法律"一词解释为合法性,导致法律行为原有内涵的缺失."法律"一词正确的涵义是法律约束力.这一理解基于法律行为的特点:法律行为是具体法律行为的概括,是意思自治的体现,和法律规范联系与区别.基于二者的差别,法律行为是当事人之间的立法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