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3年3月20日,美国绕开联合国对伊拉克发动了军事进攻,一时间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这时,学生正在学习上教版高一历史第二十九章第二节“战后初期的国际政治”。很自然地,他们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伊拉克战争与教材中有关“联合国的建立”的内容联系在一起。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后,联合国还能起到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吗?”此问一出,在学生中引起了激烈的讨论。笔感到对该问题的研究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国际组织和国际关系史的理解与认识。又因是热点问题,相关资料丰富,学生兴趣浓厚,故笔顺水推舟,将此课题提交全班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2.
3.
黎铭 《英语沙龙》2010,(3):60-61
当第一次听说“模联”的时候,我误以为是模特联合会,自知长相平平、身高一般,与模特注定无缘,便不予理会。后来经过咨询才知道.“模联”是模拟联合国(Model United Nations)的中文简称.其英文简称为ModelUN,或者MI烈,是对联合国运作的模仿。举办模拟联合国活动的目的是在年轻学生中广泛宣传联合国,普及有关联合国的知识。南此看来,模拟联合国活动与我所学的专业关系甚大(我的专业是国际政治),于是,我产生了参加模联活动的念头。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是最早认识到非政府组织(NGOs)作用的政府间国际组织(IGOs)之一,它与非政府组织建立的咨商关系在先后通过的四个决议中不断有所变化,这种咨商关系受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的冷战、6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主义和90年代的环境危机的影响,深深地打上了时代发展的烙印。  相似文献   

5.
环境非政府组织广泛地参与了主权国家范围内、地区性以及全球性环境治理,其中,对联合国环境事务的参与所发挥的作用最为突出。环境非政府组织对联合国的参与具有提供环境信息和引入新议题、推动环境问题的国际公约的制定和监督实施等方面的重要政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和谐世界是人类的美好理想和共同追求,中国领导人在新千年提出的构建和谐世界的新世界秩序观既反映了人们对于和谐世界的向往,又指出了国际社会的努力方向。联合国作为当今国际社会最重要的国际组织承担了构建和谐世界的重任,而联合国维和作为联合国维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一种重要手段,更是充分体现了和谐世界观的本质特点,并在实践中逐渐成为构建和谐世界必不可少的一种力量。  相似文献   

7.
日本一贯十分重视开展联合国外交.战后初期,日本的联合国外交以重返国际社会为主要目标.加入联合国后,日本开始借助联合国提高国际地位和增大国际影响力,但日本的联合国外交严重从属于对美外交,缺乏独立自主性.冷战后,甘本的联合国外交被视为跻身政治大国的重要台阶,而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成为日本外交战略的最核心目标.为此,日本积极推动联合国改革,并借机两度向"入常"目标发起冲击."入常"是日本既定国策,在短期难圆"入常梦"的情况下,日本政府最现实的选择是先谋求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在日本多元化外交战略中强化联合国外交的基础,从而为最终实现"入常"目标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李东燕 《上海教育》2008,(15):44-45
1996年,安南就任联合国秘书长后,立即着手改革联合国的工作,用安南自己的话说,他提出了联合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远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世界艺术教育大会制定的《艺术教育路线图》是促进21世纪创造力和文化发展的战略图,是21世纪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图,是构建21世纪创造力的行动图,是21世纪艺术教育基本理念的展示图。  相似文献   

10.
1943年举行的“联合国粮食与农业会议”是战时首次由当时所有联合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粮农会议是罗斯福政府对盟国在战后展开国际合作的可行性以及国内政治和舆论倾向的一次考查 ,是对组建战后国际和平组织的一次预演和彩排 ,也是罗斯福关于国际和平与安全取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念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11.
二战后,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国际社会成立了联合国,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写进《联合国宪章》,并成为当代国际社会限制武力使用的重要国际法文件.但由于受到大国强权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这一国际法准则不断受到挑战,尽管如此,《联合国宪章》中所规定的各种禁止使用武力的法则已经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因此,未来国际社会应继续强化《联合国宪章》在限制武力使用方面的监督作用,从而更好地维护世界的和平.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和全球性问题催生了全球治理。要解决全球性问题,需要主权国家、联合国和非政府组织等各种行为体共同参与。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行为主体,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相互配合、协调,形成了新的联合国—非政府组织治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形成有自身的动因,即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在世界治理中互有优势与缺陷,只有加强合作,实行优势互补,才能实现全球问题的善治。但是,日益兴起的非政府组织逐渐对联合国构成了挑战,致使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矛盾,因此需要妥善处理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对待双方的合作,国际社会的多重角色与因素应对之采取鼓励引导的政策,对待二者的矛盾,应采取多方协调、沟通、弥补分歧、消除冲突。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有开放的视野,既要看到政治文明的相互借鉴吸收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但又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而是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大胆学习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特别是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全球史虽然在国际史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也有不少局限性。全球史观还是一个不成熟的方法论,把它与历史研究的指导思想唯物史观相提并论确实不很妥当。世界史的研究方法有必要借鉴全球史学者的一些方法论,但全球史不能代替世界史。西方文明是一个既有惊人创造力又有惊人破坏力的文明,它的成就和灾难都是一些“牵动世界全局、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事件”。在世界史的编纂中,用科学发展观重点阐述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绝不是“西方中心论”。  相似文献   

15.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汉文明对当时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汉代文明的繁荣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繁荣昌盛的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开启了中华文明引领世界文明潮流的进程。对这段历史文明进行更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对于教育后人珍惜、发扬中国以至世界文化的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大的学术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论之后,为我国的政治发展指明了方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质所在。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要借鉴西方的民主理论,就需要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找可供利用的资源。"五四"新文化运动曾作过这方面的探索,然而"五四"新文化运动无论对西方民主理论的认识,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上都出现了失误。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角度,重新对"五四"时期在民主理念和传统文化上的认识失误进行了解读,目的是为了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便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不再走前人走过的弯路。  相似文献   

17.
国际上关于发展问题的研究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观的演变也同样肇始于此。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代不同的发展观: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经济增长与社会变革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通过发展观的历史演替脉络,可以清楚地看出人本化趋向是当代发展观演进的内在逻辑结构和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政治文明是国家政治生活、政治活动的积极成果 ,反映国家治理方式的民主程度和进步程度。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 ,是现代化的必经阶段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其自身的一系列的要求 ,只有按照这些要求去做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才能取得应有的较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从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系统介绍与推崇,到对人类意识的极力倡导与鼓吹,再到对西方近代文明和域外风物的广泛展现与描绘,黄遵宪的域外诗体现出了具有强烈近代色彩的世界观念。论文从中国诗歌现代化的角度对此做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并借此凸现出了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