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增强社会转型期普通高校幸福理论教育工作的效果,提升大学生幸福感。方法:就当代大学生幸福感问题对广东省16所高校的大学生展开抽样调查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广东高校大学生幸福感教育工作总体状况良好,大学生表达的总体幸福感较高,“友谊关系”和“家庭生活”等因素指标得到学生的高度认可。建议:将高校幸福教育融入生命教育理念和人文关怀精神;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确立人生奋斗目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知度;寻找切点,整合资源,提升大学生总体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作为时代骄子,对社会未来发展起中流砥柱作用,其幸福指数是整个社会幸福程度重要表征之一。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尚未形成专业化与系统化。对加强高校大学生幸福感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效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培养高校大学生幸福感,要遵循大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准确把握与分析影响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主客观因素,进而提出增强大学生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关注大学生幸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幸福生活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维护校园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幸福生活观视域下从家庭、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自身五个维度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大学生正确理解幸福、学会感受幸福、真正拥有幸福和乐于传递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个方面分析了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和谐幸福观教育的必要性。并指出和谐幸福观教育需要强调精神幸福的重要性,倡导创造性幸福的具体实践,增强对他人幸福、社会幸福的道德情感,提升主观幸福感体验水平。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幸福感缺失已经成为现如今的一大教育问题,大学生缺乏获取幸福的能力、功利性观念严重、挫折承受力低、缺乏积极人格等已经构成了现当代大学生的整体印象。因此,为了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增强大学生幸福感教育。本文简单阐述了幸福心理学视阈下增强大学生幸福感的教育内容以及幸福心理学视阈下增强大学生幸福感教育的实现途径,期望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是学者们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在郑州大学以随机方式对部分大学生进行测量,旨在研究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和总体幸福感的关系,结果发现:依恋类型对总体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此次调查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幸福的含义,从而正确地认识幸福,追求幸福.  相似文献   

7.
文婷  翟中杰 《文教资料》2011,(29):212-213,207
人类对幸福的认知和幸福的实现与教育密切相关。大学生作为时代骄子。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其幸福程度是整个社会幸福程度的重要表征。因此.如何教育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如何提升其幸福感成为当代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这一热点出发,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资料来源.对各学者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的幸福困境,既源于幸福观的结构性紧张、物质中心主义的膨胀,使得道德价值呈现虚无化的危险,又源于消费文化在大学校园肆意生长,助推消费满足与幸福感不同步增长的悖论。超越大学生幸福困境必然是复杂、系统的嬗变过程,路径上呈现为优化幸福系统、改良校园文化生态、拓展教育的幸福功能,及建设幸福文化。  相似文献   

9.
针对477份关于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数据,采用定量分析法研究大学生幸福感,分析了90后大学生总体幸福现状和不同年级、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对幸福感的差异,以及政治面貌对专业就业前景的幸福感差异,为高校加强大学生幸福感教育工作和提高90后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的幸福指数是整个社会幸福程度的重要表征之一。培养大学生的"幸福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在生命教育过程中培养思辨能力、强化责任担当、孕育生命情感、开展实践活动是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幸福教育培养人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积极人格的培养是幸福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研究视角,对主观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现实意义。高校通过宏观认知教育、体验式活动、创设积极的校园环境等策略对大学生开展幸福教育可以完善大学生积极人格培养系统。  相似文献   

12.
文章着重探讨写作教学渗透幸福心理教育对大学生的幸福感、写作心理素质及健康人格的影响,采用自然实验法,用幸福感、写作心理及健康人格的三份量表对实验班被试和对照班被试进行调查和测试。得出结论,写作教学渗透幸福心理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幸福感水平及写作心理素质,有力地促进健康统合人格形成与发展的成功有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大学生幸福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幸福感是衡量大学生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探讨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现状,并提供相应对策,我们对江西3所高校493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大学生幸福指数是6.2分:显示出三高模式(健康关注、自我价值、友好关系),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具有健康向上、自信自尊、人际关系良好而较少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和人格特征.我们认...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的个人背景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不同。主观幸福感是一个动态系统,由幸福储备、幸福收入和幸福中介组成。其中,幸福中介在幸福储备和幸福收入之间发挥着驱动力作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可以简要定义为:知足和愉快。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和《综合幸福问卷》对南昌大学330名90后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精神信仰与幸福感显著相关,且社会信仰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幸福感。从而得出结论:社会信仰能够正向预测幸福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对提升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包海娟 《文教资料》2010,(28):144-145
幸福感是品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当代中学生有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是学习压力影响着学生的幸福指数。思想品德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思考如何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如何让学生视学习为一种幸福,如何把课堂建设成为学生幸福的源头活水。文章从教育要为幸福生活奠基出发.分析了素质教育背景下思想品德课与学生幸福之间的关系。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在课堂上提升中学生的幸福感.力争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上课是一种幸福.学习是一种幸福。  相似文献   

17.
幸福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大的关联性。幸福文化建设的拓展和深化,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任务和要求,同时,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如思想政治教育中幸福观教育缺位,幸福观偏差造成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落后,大学生幸福感淡化阻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进一步提高等。在幸福文化建设背景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将幸福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环境和条件,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幸福是人类的终极目标,然而当代"90"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不容乐观。幸福是一种能力,是可以通过以下路径积极构建的:把握幸福的真正内涵,树立幸福的正确观念;提升幸福的感受性,增强幸福的创造力;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养成积极的心理品质;正视挫折,理性应对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9.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本文在分析高校学生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应对方式特点的基础上,探讨高校学生应对方式对其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为高校有效开展大学生幸福教育,提升大学生生活质量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教育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大学生幸福教育与和谐校园的构建具有内在相关性。高校教育应注重从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幸福观、提高大学生的幸福品质和幸福能力、加强对大学生获得幸福的知识教育及人文精神培育等方面来重视大学生的幸福教育,以加快和谐校园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