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道德经》写作历史背景,认为其是道家哲学思想重要来源;指出《道德经》中所蕴含的政治思想和辩证法思想;提出《道德经》对现代生活的启示,认为现代人生活富足但是社会问题又层出不穷,我们应像《道德经》中所提出的那样回归自然、尊重自然规律进而消除人类自我中心主义,回归到人与自然融合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2.
《道德经》提出了“道生德蓄”、“尊道贵德”等命题,凝炼而又深刻地阐发了道德与生命的内在联系这一生命伦理的基本问题,并具体落实为“返朴归真”、“柔弱不争”、“俭啬寡欲”等养生之“德”。教育人类从种种糟蹋和浪费生命的“失道”状态中觉醒,珍爱生命,善待生命,让人生更为精彩!  相似文献   

3.
道家经典《道德经》集中体现了老子的治国、为人、处事等思想,言简意赅,隽永非凡,其中蕴含的许多哲理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借鉴《道德经》思"道法自然"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应在教育理念上注重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在教学目标上"以百姓心为心",培养爱国济世情怀;在教学方法上行"不言之教",坚持以身作则;在教学态度上"大者宜为下",注重教学相长;在教学时机把握上"为之于未有",重视前瞻性。  相似文献   

4.
王天相 《甘肃教育》2020,(4):131-131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代表作,作者老子是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对中国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高中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关键期,此阶段是学生认识社会、培养其正确价值观的黄金时期,在政治教学中渗透《道德经》思想,能让学生认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提高自身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5.
今人把“成败”当做一组对立的概念,但在《道德经》中“成”与“败”各有深意,鲜有并举,仅在第六十四章同时出现“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老子所言的“败”蕴含着对复杂系统的敬畏心,所言的“成”蕴含着对功绩的不自居的态度、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以及对道的体察。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宝库增添了一道亮色.在今天,《道德经》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深入研究有利于加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据对《道德经》原始文本的研读,提炼其蕴涵的养生、处事、修身、处世和治国之道,有利于将《道德经》德育思想同我国当前的德育工作进行结合,并为我国德育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道德经》是道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作,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结晶,它用独特的思维和视角,提出了教以为道的教育目的和“行不言之教”的自然主义教育观,并围绕实现教育目的进而提出了以“无为”为核心的具体的教育内容,以及相配套的教育方法。《道德经》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道德经》道德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的《道德经》是汉民族第一部研究伦理道德的专,《道经》主要揭示天道自然观,《德经》则专指社会人生观,道与德合而观之,则如今天所说之世界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9.
在《道德经》中,明是一种大智慧:见小曰明;自知者明;不见而明;知常曰明;明善为用。老子给人们提供了一种不一样的获取智慧的观察角度、思考方式,以及获取智慧的途径。从小中获取真知;以自己本身为源头获取智慧;明思于内、明思于本;深明社会自然规律;得其明而为其用。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其效用,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经典著作,也是整个道家学派的经典作品。这一著作文字简约,意义与理念却十分丰富,在我国乃至全球哲学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老子这一著作的相关思想观念及他的辩证哲学理论,都对我国古代社会乃至当下整个社会发展产生十分深刻的影响。这一著作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所蕴含的相关思想观念与理论具有极大的思想教育价值。《道德经》特别注重个人道德层次培养及其内在基本素质,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效促进青年学生提升自身思想道德层次。这一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著作,也蕴含了特别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我们应持续地探寻更多科学的途径,最终将老子著作中的相关思想观念逐渐发扬光大,以不断提升青年学生的思想层次与水准。文章分析了怎样发挥这一道家哲学思想重要著作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并且作了具体的分析和概括,明确指出要发挥其中德育观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发挥其中教育观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进而充分发挥该著作中辩证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道德经》美学思想的凝聚点就是“道”,它的有与无、有限与无限的特征进入到美学层面便演化为艺术空白,便能召唤人的无限遐思,给人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2.
《道德经》蕴含着系统的社会治理思想:对社会治理的根本要素——人;社会治理目标;社会治理原则;社会治理方法论;社会治理者的道德素养以及社会治理的其它诸多方面都有论及,形成了对社会治理系统的哲学思考,可谓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社会治理著作。《道德经》所蕴含的古老社会治理智慧具有现代价值,对我国当前的社会治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比较《道德经》与《圣经》养生思想,发现《圣经》归属于宗教的范畴,贯穿《圣经》中的养生思想是正确处理人与神之间的关系。而《道德经》归属于哲学的范畴,诉诸于心灵或理性,从养生的角度可以理解为:道法自然、柔弱处上、培养德行等。  相似文献   

14.
《道德经》“尊道重德”蕴涵的心理健康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虽越来越丰富,可很多人的精神生活依然贫乏和空虚。《道德经》“尊道重德”蕴涵了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其对于加强现代人的道德修养、化解心理;中突、维护身心和谐有重大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老子及《道德经》主要思想内容分析,阐明《道德经》思想内容分为三个主题:劝诫统治者无为而治;警示世人加强自身修养;唯物主义辩证哲学观。  相似文献   

16.
教师要廉洁从教,既是由教师职业的外在要求即师范性决定的,也是由人性本身的善根的内在要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道是《道德经》中的核心概念,老子正是以道为核心构建起了他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道德经》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特别是对矛盾同一性的阐述尤为深刻,这对两千多年前的老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18.
道以德为基础,在论德中阐述修道之义;德为道之基础,欲修道则应先修德。《道德经》从多方面阐述宇宙本体、万物之源、自然规律等,从论物中与本我产生连接,将自然之中的奥秘融入现实的人、民生、社会与国家之中。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方式同样发生重大变革。新旧更替,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充盈人们生活,为人类自身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更多选择。看似丰富的表象背后,是人们不断地将注意力投放在自身享乐上,注重于短期的情感收益,忽视精神世界的自我消耗与人生抉择的空虚、迷茫。在现代社会背景下重读《道德经》,在挖掘圣人之智中重塑现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前,人类已经认识到人类在大自然中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与自然共存的必由之路。先哲老子主张顺应、尊重自然规律,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道法自然”思想,对当代可持续发展思想来说,包含着深刻和丰富的营养。例如,“知常日明”意即人类认识了天地万物相互运动变化的规律,才叫明智,这可以说指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环境观的根本内涵;“知和日常”意即保持阴阳交合达到各谐与平衡状态,才可以在自然中生存和发展,这可以说指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应树立的人地关系观念;“知止不殆,知足不辱”意即对利益、财富的攫取应在度的范围之内,起过度就会适得其反,这可以说指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人类应具有依靠一定理性的约束的行为观。  相似文献   

20.
《道德经》中蕴藏着深厚的自然主义德育教育思想,其"无为自化""行不言之教"等德育思想揭示出德育之道的精髓在于顺应人的天性、激发人的潜能、彰显人的个性。《道德经》以"道"作为遵循客观规律的最高范畴,提出"道"是"德"的内在属性,要求人们"惟道是从""行于大道",揭示出德育教育应在"道"的引导下施行"德"的准则的本质属性。这些思想对当代德育教育中以教育名义对学生强制说教、以人为标准规范学生品德养成、压制学生自然天性、违背德育本质及规律的异化教育现象的矫正,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