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官锐 《现代教育》2012,(Z3):109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交给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并进行德育,也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一、确定好德育教学目标语文教学中应该尽量确定合适的情感目标,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以《项链》一课为例,阅读  相似文献   

2.
文以载道,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材料是十分丰富的。没有语文,德育像是没有绿叶的枯枝;没有德育,语文也只是干涸的河床。语文中有德育,但语文本身并不能代替德育,语文只是渗透德育。语文教师感到自豪的是:语文因其表达的艺术性丰满了德育,增强了文章内容的含金量;也因为表达的艺术性,语文坚持了自身的品格,养成独立的学科性质,而不是德育的附庸。有意识地引导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接受人生观、道德观、理想前途观、生死观、荣辱观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让他们逐渐完善、成熟、深沉起来,为提高素质尽一份绵薄之力,是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德育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而语文学科在德育渗透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作为语文教师,结合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是神圣的职责.  相似文献   

4.
关于小学生的德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专业的思品课中。教师要利用好语文教学这个平台,课前要率先融入文本,从中提炼出德育的精华;教学中要创设催人动情的情境,增强学生吸收德育营养的急迫性;教学后要及时点评,促使学生将对道德的感知逐渐沉淀为自己人生观的基石。  相似文献   

5.
刘海燕 《教育》2013,(9):49-49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把思想教育渗透教学全过程,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于一炉,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课程改革体现了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原则与方法,进一步发挥它的育人功能,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性美,使学生不仅“成才”,更能“成人”。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思想性强、知识面广,它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基本形式,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思想性强、知识面广,它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基本形式,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韩明福 《文教资料》2010,(12):47-48
语文教学不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而且能培养学生对优秀的汉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本文结合一些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强化德育势在必行。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交叉性、形象性、以及强烈的意识影响等特点,决定着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德育渗透的过程,因此应正确认识语文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探究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具有其独特的艺术性,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它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在进行德育渗透时,同样需要我们的教育者尽可能采用多种多样的有利可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渗透和滋润,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养成,也就是说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除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也反映出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目的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两大优势:一是教材方面的优势;二是学生朗读的优势。那么,如何利用优势将德育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2.
"德育渗透"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四点策略与同行们共同探讨。一、抓住教材的情境,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语文课文大多是名篇佳作,语言文字规范、典型,思想性极强。其中有革命先烈的英勇不屈,英雄模范的感人事迹,科学家、文学家的杰出贡献,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有如  相似文献   

13.
14.
语文是文道统一的学科,我国有"文以载道"的传统,把文章当作传播思想、教化百姓的工具。而如今语文学习仍然是洞察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思想性、情感性和意向性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心灵的写照,是认识的再现,是感情的流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同时也重视语文的人文性,这样双线渗透,让语文学科的德育教育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熏陶感染作用,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小学生形成正确道德观的一个重要阵地,长期以来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诸多原因,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和塑造人过程中的德育功能仍得不到充分发挥。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德育渗透谈  相似文献   

16.
教育,就是培养人。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担负着育人的重大责任,语文教师应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将德育无卢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达到“教文育人”的目的。怎样才能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渠道。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课文、练习、知识短文等材料,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状况,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同时,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在让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又产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的思想感情,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卢芬 《考试周刊》2010,(33):43-44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情感渗透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话题。语文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的德育素材,灵活运用,把学生引入到清新和谐自然的情感氛围中,在接受新知识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品德修养。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科集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有丰厚的德育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挖掘其德育因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以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培养为主要任务。记得一位著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首先是教育学生成人,其次是教育学生成才”。说明在“成人”“成才”的问题上,“成人”是第一位的,“成才”是第二位的,由此可见德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那么面对商品经济带来的冲击及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笔者根据近二十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只要充分利用教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