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木斋将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成熟文人五言诗的产生时间确定在建安十六年以后,这有一定道理,但他认为《古诗十九首》等"古诗"都应该是与曹植有关,是曹植与甄后相恋事件的结果,这就为他的论证造成了困难。以《西北有高楼》《青青河畔草》为例,考察他对《古诗十九首》的解读,可以发现他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早年创作的几首杂诗《情女怨》、《爱情的礼赞》、《乐曲杂咏》、《凤凰和斑鸠》,至今很少有人论及。莎士比亚首先是作为一个诗人走上文坛的,他早期的诗歌创作对他以后的戏剧有着深刻的影响。从内容上看,莎士比亚的几首杂诗与他早期的喜剧创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十四行诗和长篇叙事诗《维纳斯与阿都尼》、《鲁克丽丝受辱记》也有着许多相似的情节母题,有的甚至可以理解为《维纳斯与阿都尼》的构思习作和练笔提纲;在语言风格上也与他以后的作品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3.
《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为劳伦斯提供了情节原型。通过分析他的小说《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不难发现,作家始终围绕着两性关系的不和谐——和谐这一情节原型构思作品,由此展现他对男人和女人美好关系的探求,展现他重构和谐的人与和谐的社会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舌战歇后语     
我和表哥常在一起比试歇后语,谁都赢过,也输过。放了长假,与他约定再比。前几天,我认真翻看了《歇后语大全》,为今天与他舌战打基础。电视上《三国演义》正热播,我便向他提出比试《三国演义》里的歇后  相似文献   

5.
《宜宾学院学报》2015,(10):54-60
司马迁尊崇孟子,最早为他立传,视其为孔子之道的真正传人。他接受和发扬孟子的义利观,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对其加以诠释。司马迁阐发了孟子所理解的孔子作《春秋》的几个原则,并运用于《史记》创作。《史记》"实录"精神正与孔子《春秋》褒善贬恶的精神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6.
最早了解《求真与创新--写给中小学教师》一书的作者张刘祥是去年在《山西教育》读过他为"视点"栏目所作的文章《办好学校,教师第一》和《读书上,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信念》,深深被他的观点所触动.  相似文献   

7.
孔子与《诗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论语》记载他整理《诗》,切磋《诗》,雅言《诗》;《史记》本传记载他删选《诗》,弦歌《诗》,传授《诗》;先秦两汉其他文献记载他品评《诗》,征引《诗》,以《诗》为据而证言证行,议人议事,等等。孔子对于《诗经》这种情有独钟的态度及其发表的诸多  相似文献   

8.
夏丐尊(1886~1946)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曾长期担任中学“国文”教师,其深厚的学识与高尚的人品为学生所景仰。从20年代末开始,他担任开明书店编辑所所长并主持《中学生》杂志编务,编书著文,成为当时青年公认的良师益友。夏丐尊语文教育方面著述颇丰,主要有《文章作法》(与刘薰宇合著)、《文艺论ABC》,与叶圣陶合著的《文心》、《阅读与写作》、《文章讲话》,与叶圣陶等合编的《开明函授学校讲义》、《开明国文讲义》、《国文百八课》、《初中国文教本》等,以及大量的论文。他的有关写作教学的论著和见解,对我国现代写作教学的创立有着积极的意义。《文章作法》一书堪称现代写作教学训练教材的奠基之作。《文心》一书,曾被日本《新中国事典》赞为“在国语教育史上划了一个时代”的著作。由于他对传统和现代的写作和写作教学思想有着广泛的了解和深入的思考,且熟悉中学写作教学的实际情况,这使他的写作著述能融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炉,体现了精要、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先介绍一下沙马。沙马出生于1945年,是一位犹太人。从很小的时候起他就被《旧约》里面的各种人物和故事所吸引,这为他后来成为历史学家奠定了基础。60年代,沙马从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历史系毕业。此后,在10年的时间里,他在牛津大学执教,教现代史。1980年到1993年,他来到美国,在哈佛大学担任历史系教授。从1977年开始,他先后出版了《爱国者与解放者》、《富贵者的窘境》、《公民》、《山水与  相似文献   

10.
在沈从文的作品中,孕育他的湘西世界是他着重描写的。《边城》和《长河》是沈从文以湘西世界为题材的小说作品中的代表作品,他通过这两部作品表现了湘西世界的"常"与"变"。《边城》表现了湘西世界的"常",《长河》表现了湘西世界的"变"。透过"常""变"主题可以看出沈从文创作的真实目的和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11.
刘芷廷 《教育艺术》2011,(2):38-39,43
刘德海是我国著名的琵琶演奏家、教育家和作曲家,他在琵琶演奏技艺的发展和创新上成为划时代的人物。在他的作品中,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老童》、《天鹅》、《春蚕》、《秦俑》、《童年》五首独立的作品组成的《人生篇》是他的顶峰之作。其作品集中体现了他独特的创作理念和高超的创作技法以及他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对琵琶艺术在当代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笔者认为刘德海先生的作品中运用了一些中国古代心理批评理论,下面就此来对其展开简要的分析。一、《老童》与《童年》几年前就开始学习并演奏刘德海先生创作的《老童》这首作品,它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看似复杂多样、令人眼  相似文献   

12.
程小青的侦探小说创作虽然模仿的痕迹很重,但是他对《福尔摩斯探案》的借鉴却是经过选择、改造和变形的。他的《霍桑探案》在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思想内涵方面不同于《福尔摩斯探案》,故事的开场方式与案件发生的背景也有所不同,而且他强调的侦探小说所具有的"启智"和"移情"两个方面教育意义上与前者有很大的不同。他为侦探小说的本土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朱永新 《教师博览》2013,(11):I0008-I0008
<正>《教师博览》20岁了。应该为他举行一个"成人礼"了。当他还是一个8岁的孩子的时候,我就认识他了。那个时候,他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孩童,洋溢着勃勃的成长的气息。由于喜欢这种气息,我把自己关于理想教育的一组文章,交给了他首发。那个时候,在文摘性质的期刊发原创文章,还不多见。从《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到《中国教育缺什么》《我心中的理想体育》《生命教育:让教育回家》等,《教师博览》连续发表了我十余篇文章,我也因此与他结为忘年交。记得在他10周岁庆生的时候,薛农基兄将10年期间发表  相似文献   

14.
在蒲松龄著作的流传过程中,其同乡孙锡嘏功不可没。他亲自整理的《聊斋志异》手抄本,出自蒲松龄后裔,弥足珍贵;他抄录的蒲松龄文集,后被耿士伟编选为《聊斋先生遗集》,是《聊斋文集》的第一个印本;他抄录的蒲松龄诗集成为路大荒整理《蒲松龄集》诗歌部分的主要依据。在其所撰《聊斋志异》跋语中,孙锡嘏还对《聊斋志异》作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在《聊斋志异》及聊斋诗文的保护与传播过程中,孙锡嘏可谓居功至伟。  相似文献   

15.
《当代学生》2012,(22):52-53
《我与地坛》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的文学作品集,收录了《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合欢树》等散文随笔。其中长篇散文《我与地坛》是史铁生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地坛,是史铁生独一无二的港湾,是他的世界、他的国度。在那似乎等待了他四百多年、与他宿命相连的地坛,满载着他的思考和他母亲宁静而厚重的爱。那个有着独特气息的古园,似乎还留有他轮椅的印痕;史铁生坚强的生命气息,似乎还弥散在古园的每个角落。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以西门庆的家庭兴衰为线索 ,写他对权势和情欲的追求 ;《红楼梦》以贾府的渐趋衰败为线索 ,写出对世道世界的批判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金瓶梅》以吴月娘和玳安为两条轴线展开“两描写” ,《红楼梦》以世道世界与女儿世界的关联为线索而进行。《金瓶梅》与《红楼梦》的“两描写”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17.
近来,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素质教育手记——《爱心与教育》一书。这本书记述了他与学生之间的故事,主要内容共有5个部分组成,即《爱心和童心》、《与顽童打交道》、《锻造卓越人格》、《回答心灵的呼唤》、《学生的思考》。静心读完这本书后,我感受颇深:李老师对学生有一颗真诚的爱心,他用爱心温暖童心,用爱心感化他的每一位学生。他对后进生的教育艺术,使学生信他、服他、爱他。他的这种教育方法确实很值得我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18.
艾略特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一座高耸的里程碑。通过对他早期作品《序曲》的分析以及将其与中期作品《荒原》的对比,可以看出他以《荒原》为代表的中期作品是如何在主题和创作技法方面对早期作品进行继承、发展和升华的。  相似文献   

19.
韦晕是马华文学的拓荒者之一。在他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把毕生的精力全部都奉献给了马华的文学事业,并以丰富的创作成果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与尊重。韦晕,原名区文庄,笔名秦系、韩兵、叶葭、陈侩、高浪、丁风、王都、沙耶、韦多等。祖籍山东济宁,1913年出生于香港。从二十年代起,开始练习写作,有作品发表于香港《华侨日报》和《大光报》。中学毕业后,他转入广州美术专科学校就读,曾为华南《国民日报》主编《露丝》文艺周刊。1937年,他南渡到达新加坡,先后在《晨星》、《狮声》、《世纪风》、《新流》、《南洋周刊》、《文艺长城》等文艺刊物发表散文和短篇小说。第二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20.
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是美国著名的散文家、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重要著作有(《在康科德与梅里马克河上一周》、《缅因森林》、《论市民的不服从》、《没有原则的生活》、《散步》等。梭罗的著作部是根据他在大自然中的真实体验写成的。1839年他和哥哥在梅里马克河上划船漂游一个星期,写成《在康科德与梅里马克河上一周》(1849),书中发挥了他对自然、人生和文艺问题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