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汉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代宗师,是蜚声世界的杰出的剧作家。文章从两个方面即:田汉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卓越组织者和领导者;在中国话剧史上,田汉是一位具有开拓性的剧作家和中国话剧诗化现实主义艺术传统的缔造者,全面、详尽、深入地论述了田汉对中国话剧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田汉话剧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艺术特征,但整体上具有戏剧场景开放、戏剧情节淡化、诗化特征明显等特点。田汉话剧风格的复合成因既有个人性格、经历、素养的原因,又有汉民族戏曲的表现形式和西方现代主义、唯美主义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田汉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之一,其创作的话剧凸显时代氛围的同时又能表达出温馨、轻柔的浪漫韵致,在中国现代话剧的艺术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以中国民族传统戏剧文化为蓝本,结合西方文化的戏剧精华进行创作,实现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高度融合。本文以其独幕剧作品《咖啡店之一夜》为例,对其话剧作品的艺术结构进行了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田汉在《秋声赋》中依据对母亲易克勤的回忆塑造了徐母这一角色,剧中诸多情节都可以在田汉和母亲过去的生活中寻到原型.这不仅是因为母亲对田汉的成长和创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表达了作者对于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以及对徐母这一人物所具有的精神品质的赞颂.作为话剧《秋声赋》中徐母的扮演者,通过对人物和文本的深层挖掘,了解到易克勤的生平与经历,体味到田汉赋予《秋声赋》这部话剧和徐母这一人物的深刻意义,更感受到在表演过程中思想上和精神上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我国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四十周年,也是我国现代革命戏剧的奠基人和戏曲改革运动的先驱、早期革命音乐、电影、戏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田汉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含冤瘦死狱中三十周年。仅以此文,纪念这两位古今戏剧大师。1958年,当时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举行世界文化名人、我国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周年纪念活动,田汉的历史话剧《关汉卿》就是为此而创作的。《关汉卿》是田汉戏剧创作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多见的优秀剧目之一。这部剧作揭示的深刻主题具有强烈的历史认识价值。田汉用话剧艺术形式为我…  相似文献   

6.
李慧燕 《文教资料》2008,(26):15-17
感伤在田汉的早期剧作里有着独特的意义与价值,不认清这一点就无法正确读解他的戏剧.因此本文着重从田汉所处的时代环境,他的个性、经历,以及他驳杂的文学接受等角度来分析促成其早期刷作感伤风格的原因.只有认清感伤的原因,才能更好地理解感伤的内涵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交流和文化接受的过程中 ,由于“接受屏幕”的不同 ,经常发生文化误读现象 ,“话剧”这一称谓正是中国对于不同于自身戏剧特征的西方戏剧艺术的误读。从文化交流和文化接受的角度 ,探讨了中国早期话剧在对西方戏剧的接受中产生的种种误读现象 ,从而把握早期话剧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8.
由被动到主动--论中国早期话剧移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早期话剧移植前后,整个东方的戏剧舞台都对西方的这种艺术进行了引进,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早期话剧的移植,经历了由被动到主动的移植转变过程。本文从文化接受与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着手,试图把握话剧及文化移植的某些规律,认识话剧移植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田汉1949年之前话剧创作的内在矛盾源于其艺术思维模式的转型。30年代初期,在经历严肃的自我批评之后,田汉由政治与艺术的二元论转变为一元论,其话剧创作思维的兴奋点也开始由宣泄个体生命的感伤情绪转变为表现社会群体的政治意志。但对并不擅长社会性题材更不擅长政治性题材的田汉而言,只有等到40年代创造出与其艺术心理结构相适应的政治性与抒情性相统一、社会性与个体性相和谐的新型的艺术思维模式时,才获得艺术的新生。这种新型的艺术思维模式相当成功地沟通了政治与艺术、时代美学主潮与创作主体审美优势之间的关系。也只有当田汉创造出这种新型的艺术思维模式时,其话剧创作的内在矛盾才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在动荡的历史洪流中,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上海作为租界文化的代言人,具有租界文化所带来的重要特质,租界文化对上海各个领域的重大影响,导致了上海在历史的动荡中保持着一片繁荣景象。《良友》画报作为当时重要刊物,在租界文化的侵染下,使报刊呈现出显而易见的租界文化元素。本文从租界文化这一角度出发,阐释《良友》画报所凸现的租界文化的特性,即中西合璧、今昔交融的杂糅社会和市民化的商业社会,同时试图阐发《良友》对租界文化作出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田汉在戏剧创作中积极继承中国戏曲的艺术传统,他的话剧具有强烈而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田汉以幻想,梦幻的形式去表现现实,强调“情到真时事亦真”的传奇性等方法,那种“失望的悲哀、苦闷的惆 怅”的情感色调,跟中国戏曲艺术的浪漫主义传统有关,无论是抒情性意境,还是叙事性意境的创造,田汉话剧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王实甫、关汉卿剧作的启发。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在早期史剧形式的探索中,主张向西方借鉴,进行"崭新的移植"。但在实际创作中,基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素养,他的史剧形式"移植"打上了深刻的中国烙印。就诗学传承而言,除了近现代西洋戏剧形式的继承,他的早期史剧实际上还继承了四川民间说唱艺术形式、元杂剧形式等中国传统文艺形式。在中西方文艺形式的继承中,郭沫若早期戏剧形式探索取得了相当的实绩,对中国新文学话剧形式的探索与开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话剧在我国开始萌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现代话剧的观念得以正式确立,最终形成了"话剧——戏曲"的二元格局。本文通过对中国早期话剧史的研究,发现近代的小说翻译和戏剧翻译对现代话剧的诞生起到催生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40年代,战争与政治带给剧作家非同寻常的生命体验,促使他们呼唤一种以抗敌图存、建立现代化的自由社会为核心内容的时代理性,但他们却无法抛却对人生与艺术的潜在执著。于是,如何在时代理性与人性探索之间寻找一个契合点,就成为田汉、夏衍等兼具社会实践家和艺术家身份的剧作者的潜在追求。《秋声赋》与《芳草天涯》是集中体现这一话剧现象的两部剧作。  相似文献   

15.
田汉与新浪漫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汉的剧作有一种独特的艺术情趣,其中具有较多的现代主义艺术特质;诸如丰富奇特的想象力,原始神秘的生命力,常有的感伤与悲凉的孤独,表现人物潜意识的梦幼手法和象征手法,强烈的主观抒情与对诗一般意境的追求。但田汉的创作又不同于西方的现代主义,因为他执着于现实,同时又在戏剧艺术道路上兼收并蓄,勇敢探索,这就形成了他戏剧创作新浪温主义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6.
曹禺话剧代表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话剧文学的最高成就,老舍话剧代表了20世纪下半叶中国话剧文学的最高成就。他们分别统领着中国话剧的不同时代,成就了中国话剧的辉煌。曹禺和老舍的话剧由于成长背景、文化积淀以及处理文学与政治问题的不同方式,形成了迥然相异的艺术风格,通过二者话剧艺术风格的比较,可以为当下中国剧坛提供可资鉴取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更新发展,话剧文体也在不断变化。从早期的"文明新戏"、"五四话剧"、"解放区话剧"一直到"新时期话剧",其话剧文体、叙事方式、写作模式均在探索中前行。结合《狗儿爷涅槃》等新时期话剧作品对现代话剧的文体及其意义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天津南开学校成立了新剧团.该团从成立之处上演了一系列精彩剧目,并在自身演剧理念的指导下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本文侧重分析新剧团早期三部代表性剧作:<一元钱>、<一念差>和<新村正>,从它们的思想内容、编导演特色以及结构特征入手,分析在走向现代话剧过程中南开早期话剧的特色及其内在的发展脉络.特别是发展到<新村正>一剧时,现代话剧的面貌已经呈现出来,从而肯定南开话剧在中国早期话剧发展史上的意义和地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高师话剧小品第二课堂活动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其重要性的几点认识,同时对在高师开展话剧小品第二课堂活动的途径做一些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在本世纪20年代时,不仅对南开话剧运动,而且对我国早期话剧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话剧的提倡者之一。本文拟对周恩来在这方面的贡献作较系统的论述,供学术界的同仁作进一步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